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元伟 《今日广西》2008,(17):68-69
“80后”是一群特殊的消费人群,在不断壮大的市场购买力中,随着。80后”的逐渐成长,他们开始加入消费大军,成为一股新兴的购买力量。尤其是“80后”前期与中期的消费群体,已经步入婚嫁年龄,他们的身影在如今的买房、装修大潮中纷纷显现。  相似文献   

2.
周阳 《今日海南》2011,(9):38-38
公共租赁住房简称“公租房”,属于保障性住房,是指为解决城市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阶段性住房困难而推出的政策性租赁住房,其产权归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出租。与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相比,公租房具有租金水平低、租赁关系稳定等优势,而且覆盖面较广,不仅包括本地中低收入家庭,还将惠及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符合“夹心层”的实际需要。此外,公租房具有“只租不售”的特点,租户流动性很强,  相似文献   

3.
迷失在城市边缘?——农民工“第二代”问题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农民工对尊重与认可说“要”的时候,人们发现第二代农民工作为一个群体.已赫然出现在身边:他们与乡村渐行渐远,在城市中无根漂荡,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显歧视”和“潜歧视”,正日益加剧他们的“底层化意识”——不论他们是第几代。  相似文献   

4.
声音     
“党性不强的干部不能当组工干部”,“公共租赁住房是各地目前解决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一个产品”,“保就业的目标比“保八”更难更重要”,“此次金融危机的实质是全球发展基础理论的危机”,“地方的配套投资和民间投资应向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或企业延伸”。  相似文献   

5.
发展精神消费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力或消费能力,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要对消费资料(包括劳务,下同)进行消费的能力。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消费力”的概念,并把消费力看成是购买力。他说:“……构成他的收入的,是这种购买力或消费力,而不是含有这种力量的金块。”而购买力就是“可以支配他每年所能取得的消费品的价值。”没有购买力,不可能取得消费品,当然不能进行消费,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消费力不只是购买力,还应  相似文献   

6.
新风扑面,新意盎然,今年全国人代会劲吹“好会风”。说真话、实话、短话,戒假话、空话、长话,朱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带了好头。众多代表说,这作风:《政府工作报告》把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培育和提高居民的购买力,放在今年着重做好的八个方面工作的首位,实实在在地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受代表们赞誉。  相似文献   

7.
邵德兴 《岭南学刊》2009,(3):113-116
对杭州三个典型村落的调查表明,目前农村“夹心层”的生活品质现状令人担忧。必须实施农村“三级求助圈”政策,完善综合求助体系;推进公共服务的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村“夹心层”抗风险能力;加大对农村低收入阶层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1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政府将向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的“夹心层”群体提供公共租赁住房;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将新就业员工和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供应范围。  相似文献   

9.
经适房、廉租房、公租房、动迁安置房“四位一体”,组成上海的保障房房源,这当中,眼下众多“夹心层”最期盼的是公租房。  相似文献   

10.
吴洁 《小康》2014,(10):82-83
“夹心层”中产人群,正面临着如何为孩子教育,为父母存钱养老的问题。 中产人士往往是社会中的夹心层,财务没有完全自由,对生活的品质却有更高追求,导致了生活压力巨大。中产人士应该如何管理资产才能让资产稳定增值并逐步提高生活质量呢?  相似文献   

11.
自春申君开黄浦江以来,上海人就时刻亲历着上海滩所有的历史与荣辱。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上海人一直是中国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这个特殊的群体有着非同一般的群体意识,他们非常在意世俗眼光的丈量,也很乐意以开放的心态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2.
上海人说“从菜篮子看形势”,意思是说从家庭主妇拎的菜篮里的菜,可以看出生产形势的好坏、购买力的强弱.从不久前在北京展出的“全国农民画展”,也可以看出农村形势的变化.这次展出的有经过选择的二百九十七位农民(包括一些渔、牧民)的作品.如果农村形势不好,农民生活不好,能有这份闲情逸致吗?农民欢天喜地,就想用艺术来表达他们的情绪.绘画较之写文学戏剧作品、作曲似乎方便些,所以农民画就逐  相似文献   

13.
《今日上海》2009,(6):50-51
吃着哈根达斯的冰激凌、听着周杰伦的歌、酷爱双截棍和街舞……一直以来,以“80后”为主的20-35岁的青年人,因其鲜明的个性,被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富有争议的群体,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从小就被称为“小皇帝”、“小公主”,很多人说他们娇生惯养、好吃懒做、自私自利、心理承受能力差、做事不切实际、爱幻想,但也有人说他们特立独行、个性单纯、才华横溢、热情直率、追求时尚、敢于创新。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犯罪农民工再社会化探索——以广东F监狱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过程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基本权利和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保障,从一定意义上说,农民工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又是身份社会的受害者。现在的问题是,第一代农民工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群体已经出现,他们与农村渐行渐远,却又难以融入城市,且处于城市生活的“显歧视”和“潜歧视”之中,尤其是在“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率正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本研究从其中所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入手,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社会化为视野,予以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末,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指导意见。然而,在各地不断推出各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同时,人们逐渐发现,有这样一个群体始终游离在住房保障和住房市场之外———他们既不符合保障房资格,无法申请廉租房,又没有能力购买经济适用房,处在"夹心层"位置。  相似文献   

16.
白涛 《创造》2002,(5):30-31
近十余年间,在令人目眩的昆明市城市扩张步履中,悄然出现了生活在城市边缘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身份从农民骤变为城市居民;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被林立的高楼大厦代替;在已经成为城市中心的“宅基地” 上,杂乱  相似文献   

17.
余丰慧 《现代领导》2009,(11):11-11
今年,中国楼市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那就是其“温度”跟着季节变化。今年春天,楼市似乎出现了小阳春,夏季楼市如火热的天气不断发烧,进入秋天后,楼市成交量开始下降,购买力开始减弱.“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南京等城市成交惨淡,再次出现楼市拐点论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期,无论是在科学抗“疫”的一线、社区防控的最前沿,还是企业安全复工复产的阵地上,总能看到一群“榜样群体”的身影。在战“疫”的路上,他们直沉一线,抗击疫情。发挥一技之长助力科学抗"疫"在科学抗“疫”的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榜样群体中的科技精英与青年才俊,他们发挥自身专业技能优势,为抗“疫”献智献技。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当“网瘾”这个词汇突然出现时,我们又是那么的担忧和无可奈何,因为这个群体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不无担忧:青少年如何“破网”而出?  相似文献   

20.
李磊 《观察与思考》2008,(10):34-35
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之后,近来,一个解决城市收入“夹心层”的住房保障新概念——经济租用房开始浮出水面。经济租用房的诞生,体现了政府提供住房保障的新思路。但在另一方面,经济租用房又是否能够真正有助于实现全民“居者有其屋”的美好愿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