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商品问题的理论探析王儒在马克思的预测中,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劳动力自然就不是商品了。可是在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中,随着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先是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肯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存在与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与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显著差异在于 :在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 ,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 ,因而不可避免地仍然存在着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既具有剩余价值的一般属性 ,又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  相似文献   

3.
怎样概括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当前我国理论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如何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出发点和标准 1、是坚持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标准还是结合现实: 一种意见认为,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要坚持马克思、思格斯所规定的标准,不能因为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经济落后的一些国家取得胜利,就改变或降低标准。  相似文献   

4.
孙明杰 《前沿》2014,(23):60-6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的多种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是否使公共利益异化或者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无公共利益异化问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异化理论、公共利益含义的阐述以及对公共利益"异化"的证伪,论证了在现实社会条件下不能生硬地套用马克思异化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跨越理论中开创了另一种社会主义观,即现实社会主义,现实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恩经典著作中所论述的经典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的两种社会主义观;建设现实社会主义不能用经典社会主义模式(公有制、计划经济、没有商品货币)去规划和指导;在经过长期探索之后,中国共产党人成功的找到了一条建设现实社会主义的可行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6.
关柏春 《岭南学刊》2005,1(1):60-64
很多学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是商品,而劳动不能作为商品。劳动不是商品是马克思的一个基本观点,学者们认为劳动不能作为商品就是从马克思的观点出发的。马克思的观点是从资本主义现实概括出来的,它符合资本主义现实,因而是正确的,但是教条式地把它运用到社会主义社会就是不正确的了。  相似文献   

7.
祝成生 《理论月刊》2001,19(2):22-24
本文简要分析了马克思晚年研究转向的直接动因,阐明了马克思研究东方社会尤其是对俄国农村公社的剖析所取得的主要理论成果,揭示了其研究成果对现实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方法论意义和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8.
花文潇 《前沿》2003,23(9):75-77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 ,我们党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条件 ,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存在着促进与制约作用 ,因此 ,要积极发挥促进作用 ,克服和减少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知识经济条件下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特别是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作用。分析当前理论界存在的关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几种观点 ,阐明马克思剩余价值论在现实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哥达纲领批判》(以下简称《批判》)中马克思深刻批判了德国工人内部的拉萨尔机会主义路线。马克思对拉萨尔机会主义的批判过程中,又阐述了分配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科学的预测。但由于各国历史、体制、国情不同,现实中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所预想的社会主义存在着差异。本文试图运用唯物辩证法,结合当前中国面临社会转型的大背景,深入探究这"两观"与当代中国实际的契合点,剖析马克思"分配观"、"社会主义观"在转型时期的中国化诉求。  相似文献   

11.
论世界市场在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李建民邓如辛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后的一段时期内,计划经济被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以致大多数人都认为,马克思从未考虑过社会主义与市场的关系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提出后,更有人认为东方落后国家的社...  相似文献   

12.
陈菲 《求索》2013,(12):85-87
马克思伦理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马克思伦理思想立足于主体人的价值存在和价值关系.把人的价值实现和完善作为伦理思考的最高对象,这种伦理思想在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分析和理解这种转折意义应从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目标指向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意义上来进行,即将人的完善、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这三者统一起来,这是马克思伦理思想展示的宏阔背詈和根本内涵。马克思伦理思想的中国化要旨是把中国社会的现实和具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这一过程包含着多重理论和实践维度。中国化的马克思伦理思想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了新的逻辑支撑,展示了马克思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哲学价值、文化价值和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小明 《传承》2011,(25):30-31,69
19世纪30至40年代的欧洲(特别是德国)复杂的社会状况是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莱茵报》时期,德国黑暗的社会现实促使马克思反思黑格尔哲学。在克罗茨纳赫,通过批判黑格尔哲学,马克思找到了实现德国解放的哲学依据——市民决定国家;以及实现途径——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人类解放。到巴黎之后,受法国社会主义思想的感染和无产阶级运动的影响,马克思发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实践主体——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4.
略论社会主义建设的民族特色王安正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现实。但是,在具体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如何把握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是摆在每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者面前的重大问题。本文拟就...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的新发展曹玉华符礼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亦称马克思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发表之后至他逝世前的若干年间,阐述东方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建设有...  相似文献   

16.
发展哲学领域长期没有马克思的声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实,存在两种发展观,即马克思发展观和西方发展观,二者立足于现代性社会,同根同源又根本对立.马克思发展观有三种形态:历史观形态、社会主义实践形态和科学发展观形态.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重新解读现代性是构筑马克思发展观新形态的关键.我们要以马克思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现实,借鉴西方发展观,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发展研究,努力构建科学发展观,推进当代发展哲学的马克思主义转向,使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张治龙  潘宗保 《新东方》2008,(11):13-15
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两个必然”及“两个决不会”规律,社会主义应该是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必然归宿。但吊诡的是社会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设想的那样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反而在落后的中国等东方国家成为现实。现实与理想判断的反差,迫使我们去开辟一条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经过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艰辛探索,  相似文献   

18.
赵霖  ;郭广平 《人民论坛》2014,(7):183-185
马克思批判了先前各种社会主义学说,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灭亡的实现条件,在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规律后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根本原因与现实途径,在此基础上建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马克思历史规律观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批判了先前各种社会主义学说,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灭亡的实现条件,在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规律后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根本原因与现实途径,在此基础上建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马克思历史规律观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中国50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多层次、多领域和多方面的。从最宏观层次上看,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经验大概可以集中概括为8个字: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其含义,如恩格斯100多年前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所指出的,就是“把社会主义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150年前,伟大导师马克思完成“两大发现”(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建立在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的现实基础之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之后,“现实”顽强地发生着,并且仍在发生着变化。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