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和谐德育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德育的根本目的在育人,和谐德育必须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在教育目的上,突出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理念,把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在教育对象上,突出个体价值、社会价值相统一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二是遵循科学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人们只能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创造规律。德育只有遵循科学规律才能和谐有效。  相似文献   

2.
论树立德育生态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运喜 《前沿》2010,(5):120-124
德育生态理念,就是德育工作者要从维护和促进人我关系、物我关系的和谐出发,建构科学的德育生态系统,维持德育系统的自我平衡。德育生态理念是一种先进的德育理念,主要包括以人为本理念、和谐理念、自然理念、发展理念等。树立德育生态理念,有利于克服传统德育的非生态性,遵循人的道德养成发展规律,发挥德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和环境的育人功能。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尊重学生的独立主体地位和道德自主权,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营造鼓励竞争的氛围。  相似文献   

3.
吕艳红 《前沿》2013,(9):48-50,61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目标。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则,其实现是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过程。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要把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是人类认识上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结果。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求就要做到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内核。  相似文献   

4.
常瑞飚 《前沿》2012,(18):193-194
和谐幸福社会的构建,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也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要求,是高等学校教育和管理的理念的核心所在.本文在遵循“以人为本”这一管理内涵规律的同时,充分考虑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可能出现的突出和广泛问题,认真分析阐述在当前的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采取人性化的重要作用,提出实施高校学生人性化管理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学生管理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参考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和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价值观,它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以人为本统一起来,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实现社会和谐统一起来。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主题,就是要坚持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就是要坚持全面、协调、可继续发展的价值路径。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指向和最高境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以实践、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多面手”以及高尚的“道德人”,是毛泽东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基本内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实施全面教育、必须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是毛泽东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段素芳 《前沿》2006,3(7):102-10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就是要把德育建立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相信人的基础上,遵从人的天性,从现实的"人"出发,关照现实生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坚持教育的平等性、民主性,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认识水平、接受需要、接受能力,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为道德教育有效接受,打开便捷通道.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学校应面对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进行改革;高校办学必须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教育服务,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校园。这是新时期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真善美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三大尺度.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语境中,"求真"就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求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求美"就是倡导和谐思维,追求和谐境界,实现美好社会理想.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遵循真善美的规律,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就是把全面实现人民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把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把人的全面发展状况作为衔接社会进步程度和改革开放成败的根本评价尺度。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是继续解放思想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继续解放思想和坚持以人为本是统一的,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归宿点和根本的价值取向。因此,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基础之上的解放思想,才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解放,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把握住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是继续解放思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突出意义,在于它首次将人的全面发展提上日程,第一次明确地将这一思想写人党中央的重要文献。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贯彻“五个统筹”、做到“五个坚持”,其中包括“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这充分体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了可持续发展观,符合我国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精髓,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开辟了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新加坡人"意识、引导学生树立东方价值观、培养学生道德判断和行为能力等三个方面;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伦理道德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法律思想教育、历史文化知识教育和国际交流的教育等五个方面;课程实施主要通过专门课程教学、专业课渗透、德育活动等三个方面进行。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给我们的启示:在课程设计上,应坚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原则,遵循"以人为本"的课程设计思路。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上,应科学定位课程目标,全面构建课程内容。在课程实施上,应加强对课程的领导与管理,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教育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活力之源,教育创新的核心问题是培养造就人。为此,教育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造就人出发,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为学生发挥创造性潜能和全面成才提供最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世纪行》2011,(11):9-9
一、深化认识,创新提案工作理念和思路 新时期政协提案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工作方针,突出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主题,树立以人为本、履职为民的理念,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大局,  相似文献   

15.
任浩明 《桂海论丛》2008,24(3):18-19
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就是把全面实现人民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把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把人的全面发展状况作为衔接社会进步程度和改革开放成败的根本评价尺度。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是继续解放思想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继续解放思想和坚持以人为本是统一的,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解放思想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确立,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紧紧围绕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主题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表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在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上的理论升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对这一理论成果的具体实践。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把人的发展看做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高目的,把肯定人性的重要、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维护实现发展好人的切身利益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价值尺度。社会是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人为本,是提高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全新理念和重要举措。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贯彻人本思想,关键要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把树立科学的观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正确对待官兵合理的利益需求,把满足官兵的正当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尊重官兵的自身和谐,把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8.
单忠献 《前沿》2006,1(6):108-111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育人新理念。科学德育观是科学发展观在德育工作领域的特殊体现,主张学校德育工作应以“以人为本”为贯穿指导理念、以主体性德育为基本实施途径、以“三教育”为基本实施内容、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为了落实科学德育观的要求,实现德育工作的实效,就必须在树立德育首位观念、强化德育队伍建设、提高育人能力、改变教育方法、凸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开拓教育渠道等一系列方面采取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9.
王芳 《前进》2012,(1):52-53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所体现出的“以人为本”理念,作为科学发展的核心,已被社会广泛认同,而学校的道德教育同样应注重“以人为本”。学校的德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全面的发展,能够与他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学校德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因此,学校德育也应以学生为核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这有助于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从强调人性回归的角度探求学校德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德育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地方工科院校德育工作实践,阐述了高等院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努力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积极地从德育理念、德育途径和德育模式等方面推进高校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