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资本主义"是骗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所有权分散化。在经济全球化和私有化浪潮中,西方企业的雇员股东制有加速发展的趋势。由此引发了人民资本主义的讨论。法国第八大学政治学教授托尼·安德烈阿尼在法国《乌托邦批判》杂志2001年第2期发表《人民资本主义是骗局》一文,对雇员股东制的三种形式——企业储蓄计划、养老基金、期权股份作了深刻分析,并揭示了人民资本主义的本质。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6年11月9日至10日,"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常熟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南京大学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心、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主办的.  相似文献   

3.
"9·11"是当代世界历史性的大事件.它将引发世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诸层面的全方位变革,并将影响当代资本主义和2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走势.选择以"9·11"为切入点,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进行研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发展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上,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和平相处的新阶段.在新时期,深化邓小平"两制关系"理论研究,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模式是日本共产党对未来日本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进行探索的结果,其实质是借用资本主义的全部成果和价值,"在资本主义框架内进行民主改革",满足国民需要的一种"混合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之际,再次重读这本著作,一些在《资本论》中读来觉得困惑的问题,如马克思说的生产资料的私有权是劳动者生存、发展以及自由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的思想以及劳动者的协作和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或公有制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思想,尤其是马克思讲的在上述资本主义成就的基础上重建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问题等等,忽然变得明晰起来。我的观点是:对消灭私有制问题不能作简单理解;现代公有制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认为切实可行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①这一普遍规律也适用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阶段。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新社会因素”?为什么当代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形成这些因素?这些“新社会因素”是否改变了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它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主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严书翰教授。下面是他与本刊记者的谈话。  相似文献   

8.
关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的实质不是"资本主义化",但现实中的"全球化"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作为"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在本质上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必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走向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为什么要"舍象"非物质生产劳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研究时,认为可以"舍象"掉非物质生产劳动.学术界对马克思这一论述的理解多有歧见.实际上,马克思"舍象"非物质生产的原因在于非物质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资本主义内部"新社会因素"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但在相当长时期却被视为"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修正主义观点而受到批判.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马克思主义关于"新社会因素"的思想因而被国内外一些学者重新提出并受到重视.日共认为, 21世纪是超越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新体制条件成熟的世纪,像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已孕育成熟了"新社会因素",成为建立新体制的"重要基石"、"强有力基础"和"重要线索".在当代,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新社会因素"思想,对于我们科学理解其"两个必然"理论,把握发达国家的发展变化与发达国家共产党的发展走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马克思的"两个必然"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中末期以来,世界资本主义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例如,由于新科技革命的影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了以高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富裕社会”;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与社会生活宏观调控的作用越来越大;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保障体系更加系统与完善等等。这使得传统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面临严峻挑战,对现实社会主义构成了严重的外部压力。为此,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应克服过去教条主义的、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变革传统的、过时的社会主义战略;努力做到开拓新视野,发展新观念,进入新境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和“两个必然”的思想,实现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鲁道夫·希法亭关于他所称的“有组织的资本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特点进行了评述 ;论述了希法亭对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分析同他的改良主义国家学说之间的关系 ;较详细地论述了他的国家学说的发展过程及其与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改良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制度"突变"理论包含有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制度变迁的暴力手段观点,二是制度变迁"破"与立"的对立统一观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主张以暴力迫使制度变迁的同时,并不反对甚至欢迎以非暴力手段达到改变根本经济制度的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制度"突变"不仅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变迁,而且也发生于由封建私有制向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转变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进程中的"两个必然":哲学视角的思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客观事实,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下的全球化.用哲学的视角来分析,全球化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得了张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两个必然"的根源已被消除;全球化加大了社会主义在发达国家取胜的难度,但这并没有中断"两个必然"的现实进程;全球化增大了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阻力,但这并不能阻挡"两个必然"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在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过程中,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新社会因素"或"社会主义因素"问题,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取得了有益的研究成果。现将一些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试论社会转型时期的"信仰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信仰危机,其类型、内涵不仅相当复杂,而且具有多重性,既包含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严重斗争,又孕育与生长着社会信仰发展前进的积极因素.从本质上讲,当前的"信仰危机"是传统信仰观的艰难嬗变.而能不能有力地批判与抵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自觉地清除传统信仰思维的深厚影响,恢复与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正科学性,实现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再铸.  相似文献   

17.
陈颖 《工会博览》2009,(2):140-141
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从早期经济全球化角度考察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在理论上得出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的“两个不可避免”结论。在以科技全球化为特征的今天,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变化,从实践上可再次证明“两个必然”结论依旧熠熠生辉,闪耀真理的光芒。本文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时代全球化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充分证明“两个必然”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世界历史"观、全球化进程与社会主义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全球化进程与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启动的条件,但是资本主义进程、全球化进程与"世界历史"进程并不同步.应完整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包括被恩格斯晚年放弃了的论点,而不能断章取义.应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效应与"两制"关系的新特点,只有在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深化自身的体制改革中,社会主义才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依据马克思的有关文献,"卡夫丁峡谷"借指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导致的灾难和危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俄国农村公社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这是马克思明确提出的科学设想.这一设想主要论及的是个别国家实现社会非渐进式发展的条件性、可能性,用"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提法是符合马克思的本意的.俄国十月革命所开创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既非对马克思"跨越"设想的直接验证,也非与其绝对无关,而是一种深化和发展了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巴西劳工党是拉美最有影响的左派党之一,它所主张的"劳工社会主义"可以说是具有巴西特色的社会主义.尽管劳工党目前处于执政地位,但它并不认为巴西现在是社会主义国家,而认为巴西仍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也不认为卢拉政府所执行的政策是社会主义政策.但巴西劳工党认为,应该提出一个新自由主义的替代方案,建立一个超越资本主义秩序的新社会,而建立一个主权和民主的巴西,则是为建立社会主义而斗争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