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产业政策法初论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王先林 《中国法学》2003,(3):112-118
产业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要方面 ,产业政策法是产业政策的法律化。产业政策法具有政策性、社会本位性和综合性等特征 ,是宏观调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体系主要由产业结构政策法、产业组织政策法、产业技术政策法和产业布局政策法等构成。在“入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 ,我国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产业政策及产业政策法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牛静雅 《法制与社会》2011,(26):100+102-100,102
竞争政策是以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制度保障;产业政策是政府促使产业规模化的有效手段。然而,产业政策却和竞争政策在很多方面相冲突。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相比,前者应处于优先适用的地位,但在实践中也不能把竞争政策作为唯一的经济政策,如何有效地使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相协调是我国目前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振杰 《法制与社会》2011,(11):142-143
产业法又可以称为产业政策法.本文通过对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法的研究和分析,目的在于借鉴其有益的经验,对建立中国的公共住房政策立法提供参考.本文重点分析了新加坡公共住房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指出中国公共住房产业政策法与新加坡公共住房产业政策法的经济基础不同,以及中国公共住房产业政策在立法、机构等方面可以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叶卫平 《法商研究》2013,(3):115-124
产业政策是中国当下经济实践中频繁采用并在公共政策体系中占有巨大权重的经济治理手段。不过,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产业政策体系得以完整形塑之后,产业政策相应的制度建设几无进展,这与政策实践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态势形成了巨大落差。检讨产业政策现行立法中的缺失,对既往的立法理念、立法体制及具体制度安排进行全面的反思及重构,这对回应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所一直遭受的政策效果、政策公正性乃至政策出台的必要性等各方面的质疑,提高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实现其民主控制,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经济环境下,政府需要采用的市场规制手段是不同的,经济萧条时,政府应更加偏重产业政策的运用,市场制度完善,经济正常快速发展时就需更加偏重竞争政策,为市场主体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本无实质上的优劣之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两者处在一种此消彼长,动态平衡之中。在我国经济发展进人起飞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今天,应该适时改变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搭配模式,坚持竞争政策适度优先,产业政策适度存在,既不过分依赖竞争政策同时也要为产业政策预留必要的空间,在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动态调和中逐步弱化产业政策的功能,强化竞争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德国住宅产业政策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法又可以称为产业政策法。产业政策本文通过对德国公共住房政策法的研究和分析,目的在于借鉴其有益的经验,对建立中国的公共住房政策立法提供参考。本文重点分析了德国公共住房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指出中国住宅产业政策法与德国住宅产业政策法的经济基础不同,以及中国住宅产业政策可以在立法、机构等方面可以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宾雪花  何强 《法学杂志》2013,34(8):98-107
美国几乎从未在官方文件里出现过产业政策,而且长期以来对产业政策持抵制态度。但它不意味着美国没有产业政策,美国存在"事实上产业政策",强化科学和技术政策或产业技术政策,培养创新,重视技术转让、推广和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工业化等等。研究美国产业政策立法,根据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因素,适当借鉴美国的做法,对推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带动整个经济发展,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产业政策的法治化及实施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政策的实施机制的完备是产业政策功能实现的根本,而产业政策的实施必须按法治化的思路进行,而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现有的经济体制状况要求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对经济生活进行间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干预。在这种体制转型过程中,产业政策可以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产业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要方面,产业政策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调整供给结构,从而协调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产业政策是政府设计有关产业发展,特别是关于产业结构演变的政策、目标和措施的总和。在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职能之下,作为市场主体最小单位的消费者的利益常常处于被忽视甚至被牺牲的地位,这种做法是对产业政策客观性和科学性的违背。产业政策和消费者保护的目标虽然存在宏观与微观的差别,但是在总的方向上是一致的,因此,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当将消费者的利益纳入考虑范围。  相似文献   

11.
反垄断法实施中的几个重大关系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清 《政法论丛》2007,29(3):55-60
在我国,反垄断法是一较为新型的法律部门,有很强的政策性、技术性和复杂性,其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一些错综复杂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其中,如何处理好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关系、反垄断机构与产业监管机构的关系、正式程序与非正式程序的关系、公共实施与私人实施的关系,应是特别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孙雯 《河北法学》2006,24(1):53-57
反倾销法与竞争法存在一些天然的联系.然而许多国家的实践表明,对外贸易政策的实施,很有可能与其竞争政策相冲突.随着贸易的自由化、市场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运用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支持国内的产业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反倾销法就是典型的体现.从反倾销法和竞争法的经济理论出发,分析了两者的潜在冲突,并试图指出解决反倾销法与竞争法之冲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刑事政策研究的中国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刑事政策研究基本与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步,成就斐然,特色明显,问题也非常突出。总结刑事政策研究的中国特色,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对于进一步繁荣中国刑事政策研究,科学指导刑事政策实践,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是国家管制贯彻于合同关系始终,亦即管制呈现为结构性介入的调整劳资关系的法律。该法调整劳动合同关系的基本技术形态仍是私法性的,但国家管制借助于这些技术,以强制性规范的方式全面渗透到劳动合同关系的主要方面,并集中落实在对劳动力交易对价以及劳动关系解除成本的控制上,其稳定就业和提高劳动力交易价格的劳工政策目的十分明显。同时,国家通过三方协调机制的设置,在劳动关系持续发展过程中充当着启动并引导"当场交易",维系劳资关系动态平衡的实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产业政策和反垄断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两种武器。其中产业政策是我国政府最常用的武器,国内学者大多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产业政策。试图从经济法学的角度阐述改革开放30年我国学者对产业政策法的研究成果,力图梳理加以系统化,同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望更高更深层次的研究成果的发表和出版。尤其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爆发,研究产业政策法治化以及产业政策法基本内容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加紧对产业政策法研究,对理论和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修改与完善《农业法》若干法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河  李军波 《河北法学》2007,25(2):23-28
基于现阶段国家保护、支持农业的理念及产业政策的确立和现行<农业法>指导思想、体例结构与重要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与并结合我国国情,分别对现行<农业法>中的农业投入、农业补贴、农村金融、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法律制度的完善或重构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article attention is paid to Böhm's ideas on codetermination and on the related subject of public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ccording to Böhm the government has to take care of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coordinating function of prices has to be improved by competition policy and by monetary and financial policy. Public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codetermination based on the parity principle are thought by him to be incompatible with the market economy because they frustrate price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8.
安曦萌 《行政与法》2013,(9):108-114
经过3D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犯罪所带来的新问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底,我国进行了一系列刑事政策的改革探索。刑事政策也围绕人权保护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在人权理念影响深远的今天,我国的刑事政策改革也在沿着遵循宪法、保护人权的道路行进。与此同时,在刑事法律领域,数部刑事法律的通过使我国结束了政策代替法律的局面,开启了政策法治化、法律化的进程。本文从分析了我国刑事政策实践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中国特色”.并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刑法的刑事政策化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永红 《法律科学》2004,22(6):62-70
刑法的刑事政策化,是在刑法自身需求和刑事政策引导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其中,刑法自身的需求是内因,而刑事政策的引导则是外因。犯罪原因的多样化、刑罚根据的科学化和刑罚的人道化是刑法刑事政策化的理论基础。刑法刑事政策化的核心在于刑法要自觉地接受刑事政策的指导,无论是刑法的制定还是刑法的运行,都要纳入刑事政策的框架,在刑事政策的大视野中予以把握。但是,刑事司法在接受刑事政策指导的时候,应该将刑事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严格控制在现行刑法规定的范围内,绝不能超越刑法的规定去执行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