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侦查人员认知偏差是侦查错误乃至侦查错案发生的深层次心理原因,有针对性地矫正侦查人员认知偏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侦查人员认知偏差的基本特点、产生原因和作用机制出发,有针对性地矫正侦查人员认知偏差是可能的。矫正侦查人员认知偏差应当坚持针对性原则、时效性原则、预防性原则和控制性原则。侦查人员认知偏差的矫正策略主要包括基于侦查人员心理与行为的矫正策略、基于侦查机关组织环境与文化氛围的矫正策略和基于方法工具的矫正策略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作案人在作案过程中除了留下各种各样的物质痕迹外,还会留下潜在的心理痕迹,通过对现场物证痕迹的勘查,动态分析作案人实施犯罪的心理过程,有助于侦查人员明确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弥补现场物质痕迹的不足,同时能够对案件中的物质痕迹起到实质的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相互引申的作用,从而促使侦查人员可以进一步理解案情,客观地把握整个犯罪过程。  相似文献   

3.
系列案件中的犯罪思维定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思维定势是系列案件作案人的犯罪思维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侦查人员为了能够识别和查找系列犯罪案件的作案人,必须对作案人的犯罪思维定势进行剖析.系列犯罪案件作案人的犯罪思维定势可以分为常态人格特征的犯罪思维定势和变态人格特征的犯罪思维定势.这两种犯罪思维定势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前者在形式和内容上往往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稳定性"或"规律性"特征;后者往往表现出某种程度的"非稳定性"或"缺乏规律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按照反侦查行为是个人色彩还是多人组织性色彩,可将其划分为个体性反侦查行为与组织性反侦查行为.这两者在所发生的案件、行为特征及其同作案人能力的关系三方面存在着不同,而且后者在社会活动中常常表现为对前者的渗透现象.这种区分对准确刻画作案人的特征,准确识别反侦查行为,正确认识反侦查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鞋印是犯罪现场上最常见的犯罪痕迹,但在犯罪现场鞋印经常表现为残缺。分析影响鞋印形成的因素,对残缺鞋印进行认真观察,对其部位及特征进行准确刻画,并进行科学拼接和延展,实现对留痕鞋印进行准确分析,能够为刻画作案人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侦查人员人际智能,指侦查人员与人交往时运作的对别人特征、感受、意图与变化认知及根据这种认知进行回应的智能。侦查人员人际智能的要素包括对人际信息的关注觉察、辨析解读、准确记忆、策划回应与意志情感;侦查人员人际智能的衡量标准与特征是人际交往的目的性、对"人际信息"反应的正确性、迅速性与技巧性;保障及提升侦查人员人际智能须做好准备及预案、改善体力与心境、改善并巩固胆商与情商、加强学习训练、改善自我认知智能与语言智能、注意形象气质、多与人交往并兴趣广泛。  相似文献   

7.
人体体态特征的刻画是视频资料检验的关键环节,关乎侦查方向和范围的划定,但由于时间、经济、技术、经验等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往往使得技术人员对于作案人身高特征的刻画操作较难且不精确。随着刑事侦查和刑事诉讼对于证据证明力要求逐渐提高,研究视频监控中人体身高特征如何构建、其识别要点和具体测算方法是大势所趋,对于侦查破案和诉讼审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侦查人员空间认知力是侦查人员对涉案空间的注意、观察、记忆、思维力的总和。其显著的表征是:能迅速了解周围环境的空间布局及自身位置;能敏感区分并记住不同空间的特征、名称与方位;能准确想象看不到的空间部位并认知其的意义;能对涉案空间位置、距离、面积、体积及形状准确认知、记忆;能将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互为转化;能全方位认知涉案空间及其附属物。侦查人员空间认知力的功能是:最优化地利用空间提升侦查效益;时刻将己方置于最优空间位置;使侦查活动具有空间上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犯罪现场的心理痕迹客观地反映了作案人的心理意识和活动,它具有客观普遍、抽象特殊、相对稳定等特征。通过对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获取作案人的个性特点,犯罪经历、动机、行为以及无意识心理痕迹等特征,能够为作案人进行心理画像,并为案件串并、侦破提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的刑事案件侦破过程中,侦查人员有时会遇到使用普通的侦查方法无法使案件取得进展或突破而陷入疑难僵局的情况。疑难案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与案件本身的复杂程度、作案人的反侦查意识以及侦查人员的办案素质有关。运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审查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认定犯罪嫌疑人与排除无辜,是近年来解决疑难案件的新途径。经过大量实测案件的检验,证明此方法是科学、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刑事案件的发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疑难命案尤其如此,而被害人过错则是诸因素中很重要但往往被侦查人员忽略的一个因素。被害人过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作案人动机的性质以及强度,反映着作案人与被害人的关系,因此,将其作为案件侦查的一条线索,不仅为案件的分析、犯罪嫌疑人的排摸有帮助,还为侦查讯问相关理论的建立或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侦查工作是公安保卫部门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一项专门任务,它的任务是通过侦查破案、揭露和打击刑事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保卫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要达到这一目的,要求侦查人员每遇到一个案件,必须对这一案件的性质、作案人、作案时间、作案方法、作案工具等作出分析。但在通常情况下,对于新发生或新发现的案件,侦查人员对于案件的诸要素往往是不可能很清  相似文献   

13.
犯罪心理痕迹是犯罪行为的客观反映,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能被认识的特殊形态。从侵害对象、作案工具、现场的特殊环境等方面,特别是被害人的损伤分布、损伤特征来分析蒙自"8.01"特大杀人案的犯罪心理痕迹,以刻画作案人心理、生理身份及其社会身份特征,从而划定犯罪嫌疑人范围并进而锁定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4.
在实际的刑事案件侦破过程中,侦查人员有时会遇到使用普通的侦查方法无法使案件取得进展或突破而陷入疑难僵局的情况。疑难案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与案件本身的复杂程度、作案人的反侦查意识以及侦查人员的办案素质有关。运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审查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认定犯罪嫌疑人与排除无辜,是近年来解决疑难案件的新途径。经过大量实测案件的检验,证明此方法是科学、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侦查情报分析中的结果偏差会导致侦查人员以案件结果的好坏为依据来评估侦查情报分析过程的优劣。对此展开研究有助于强化对此类偏差的认知和防范,提升情报分析的准确性。通过对结果偏差的属性及其研究现状的考察,指出此类偏差的典型样态,如归因偏差、与程序正义背道而驰、严格责任的依据不足等,进而提出修正策略。认为加强对结果偏差的识别与了解、合理设置情报分析评估体系、构建决策评估模型等可有效削弱和降低此类偏差对情报分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关于犯罪心理画像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心理画像 ,是通过对作案人遗留的反映其特定犯罪心理的各种表象或信息的分析 ,来刻画作案人犯罪心理进而服务于侦查工作的专门活动。犯罪心理画像的基本理论包括犯罪心理画像技术指标体系与个案侦查中犯罪心理画像的一般步骤、方法和要求两个方面 ,加强个案侦查中犯罪心理画像实践是发展和完善犯罪心理画像基本理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现场遗留物是犯罪嫌疑人在作案过程中,遗留在犯罪现场上的物品或物质,它对刻画犯罪嫌疑人,证实犯罪有重要的价值。所以,侦查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现场遗留物的发现、提取和利用,通过认真分析、研究,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刑案假象是对案件事实真相歪曲的、虚假的反映,既有把侦查工作引入歧途的一面.又有将侦查工作引向深入的一面,关键问题在于刑案假象能否被侦查人员正确地识别和揭露。在对刑案假象进行深入识别之前,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刑案假象的成因,按照假象形成主体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作案人因素和案件偶然因素。作案人因素主要包括趋利避害心理的驱动、罪责感的影响、侥幸心理的促进和模仿能力的强化,案件偶然因素主要包括无关人员的介入、自然条件的影响和案例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杀人案件动机分析过程中,侦查人员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以逻辑推理为重点,注意思维的多元互补,站在系统的高度,进行综合分析,从多角度分析、推断、印证杀人案件的犯罪动机。同时还应注意揭露作案人的伪装行为,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动机的分析推断,并将推断的结论置于侦查工作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检验,以得出准确的结论,服务于侦查实践。  相似文献   

20.
案件语言材料中出现的社会方言 ,常常能反映出作案人的社会特征。研究社会方言 ,分析其表现形式和产生的社会原因 ,解析社会方言的语言结构 ,探讨利用社会方言的言语特征进行言语识别 ,有利于语言分析人员根据案件语言材料刻画出作案人的社会属性并认定特定的社会个体 ,为犯罪侦查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