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怎样看待“斯大林模式”?程思1956年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以后,全世界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掀起了一股以批判“斯大林主义”为旗号的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当时,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全面地、科学地评价了斯大林...  相似文献   

2.
《传承》2006,(Z1)
从1956年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开始,到1960年代中期,中苏两党围绕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发生分歧、展开争论,到最后进行公开论战。与一般的理论争论不同,中苏争论的主角是中苏两党的主要领导人。邓小平是中共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单是邓小平率团到莫斯科与苏共领导发生面对面的争论,就有四次。1960年布加勒斯特会议前夕,为了缓和中苏矛盾,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派智勇双全的邓小平担任代表团团长出使莫斯科。赫鲁晓夫非常震惊,与苏共领导多次开会,研究如何对付邓小平。不知是出于紧张还是为了壮胆,赫鲁晓夫不止一次…  相似文献   

3.
《传承》2006,(4):55-55
从1956年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开始,到1960年代中期,中苏两党围绕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发生分歧、展开争论,到最后进行公开论战.  相似文献   

4.
世纪回眸     
赫鲁晓夫执掌苏共大权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时任苏共中央书记的赫鲁晓夫迫使马林科夫辞职,于当年9月继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执掌了苏联共产党的大权。赫鲁晓夫生于1894年。于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1934年任党中央委员,1952年任苏共中央书记。执掌党的最高统治权以后,赫鲁晓夫于1956年2月14日至25日主持召开了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借口反对个人迷信,攻击和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历史作用。而后,又于1958年3月接替布尔加宁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61年10月在苏共22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一提到赫鲁晓夫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所作的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往往就说他全盘否定斯大林,并进一步引申为“全面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不符合历史的。  相似文献   

6.
赫鲁晓夫1956年在苏共二十大秘密会议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后,立即出现了一股反斯大林的浪潮。斯大林的功绩被抹杀,他的错误被夸大,许多事实被歪曲,他被加上了种种莫须有的罪名。赫鲁晓夫下台后,苏联新领导对斯大林问题采取回避态度,虽然没有发动新的批判,但是也不站出来澄清事实,不对他的功过作出明确评价,总的说来对斯大林的批判只是有所缓和。80年代中期,由于戈尔巴乔夫推行自由化政策,又出现了批判斯大林的浪潮,而且它的势头比苏共二十大和二十二大后出现的浪潮更猛更大。自由派人士群起讨伐斯大林,…  相似文献   

7.
陈建成 《传承》2013,(12):24-25
1956年召开的苏共二十大具有重大转折意义,赫鲁晓夫在大会上反对个人崇拜、提出“三和”理论、对斯大林时期政策调整等一系列内容对中共八大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此后,中共八大“以苏为鉴”,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1956年召开的苏共二十大具有重大转折意义,赫鲁晓夫在大会上反对个人崇拜、提出“三和”理论、对斯大林时期政策调整等一系列内容对中共八大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此后,中共八大“以苏为鉴”,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传承》2006,(Z1)
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会议上,毛泽东表明了不同意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也不同意他“和平共处”“和平过渡”等观点。于是赫鲁晓夫就用原子弹进行刁难——我有原子弹,你敢离叛我?毛泽东毫不畏惧地说“:我说一切所有号称强大的反动派,统统不过是纸老虎。原因是他们脱离人民。你看,希特勒不是被打倒了吗?美帝国主义没有倒,还有原子弹,我看也是要倒的,也是纸老虎!”赫鲁晓夫仍不服气“:亲爱的毛泽东同志,你这样的观点使我很吃惊。在原子弹面前,双方军队的数目对真正力量的对比和战争的结果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谁的军队越多,他的炮灰也…  相似文献   

10.
近二十多年来,苏联对它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的提出出现过多次变化。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 赫鲁晓夫1961年在苏共二十二大上宣布:1980年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他说:“这一代人将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生活”。勃列日涅夫1967年提出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取代前任的“共产主义建成论”。安德罗波夫执政后提出了“起点论”,认为苏联目前只处在发达社会主义这一漫长历史阶段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
苏共二十大与党对斯大林个人迷信的认识、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斯大林个人迷信的滋长与蔓延以及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个人迷信的认识、批判。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和苏共二十大进行的反对个人迷信的斗争符合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要求 ,是正确的 ,对苏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对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尽管批判个人崇拜存在一些消极影响 ,但仍然应该肯定它是苏共二十大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2.
所有的蜜月都是短暂的。那位“揭了盖子,又捅了漏子”的赫鲁晓夫,在1959年9月奔美国与艾森豪威尔举行戴维营会谈,归途中到了北京,要参加新中国成立10周年庆典的时候,已经昭示着中苏关系史上短暂的“蜜月”期就要了结了。9月30日夜,晃着光头大脑袋的赫氏与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会晤,听完赫氏对“戴维营会谈”的介绍,真的就发生了“主席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的事。地球人都知道,那个时候“美帝国主义”与中国是什么关系;赫鲁晓夫向艾森豪威尔“示好”“求爱”,主席能不生气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其实,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做了《…  相似文献   

13.
“揭盖”是毛氏词语。1956年3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揭开了盖子,这是好的,表明斯大林及苏联的种种做法不是没有错误的。(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探其本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是有独立自主精神的党。毛泽东在历史发展的重要时刻,提出了“以苏为鉴”。其认识具有两重性基本的主导的方面是正确的,但也有局限性。局限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苏联问题的认识不深刻,基本停留在政策层面;二是毛泽东的正确思想没有一以贯之。60年代以后,“以苏为鉴”又由以斯大林的缺点错误为鉴,转变为以“赫鲁晓夫修正主义”为鉴。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说:斯大林整了我们四次1956年2月24日至25日,苏共在莫斯科召开第二十次代表大会。24日深夜至25日凌晨,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兄弟党的代表团没有被邀请参加。会后,中共代表团听到了文件的口头翻译,但没有拿到文本。3月初,美国中央情报局从华沙获取了这个文本,并译成英文,3月10日在《纽约时报》公开发表。毛泽东命新华社把它译成中文,印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相似文献   

16.
关于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程度,苏共中央自二十二大以来,在提法上步步后退。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制定的党纲,明确提出苏联将在二十年内建立共产主义。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建设发达社会主义上,并于1967年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今后的任务是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向共产主义过渡。这比赫鲁晓夫后退了一步,他否定了赫鲁晓  相似文献   

17.
以苏为鉴,探索新路1953年斯大林逝世,特别是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的召开,斯大林的许多错误被揭露出来。毛泽东及时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要引以为戒。“(《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67页)据此,“以苏为鉴“就成为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毛泽东的探求涉及经济、政治诸多方面,其初步成果集中表现在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扩大会议所作的讲话中。这个讲话是他听取了34个部委的情况汇报,对照苏联的经验教训,就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涉及的十大关系问题所作的全面检讨,故题为《论十大关系》。前5节讲的是经济问题,其主要内  相似文献   

18.
捷尔吉·卢卡契(1885─1971)是匈牙利著名政治活动家和哲学家。1919年匈牙利革命期间.卢卡契任苏维埃政府教育事务部副人民委员。1956年卷入匈牙利事件,一度被流放。以后专事学术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关于卢卡契的评价,毁誉不一。因《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年),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他还被看成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向当代形态转化的代表人物。卢卡奖在晚年希望有可能在社会主义界限内进行不可避免的变革。卢卡契之所以在晚年集中思考社会主义的改革问题,其历史背景缘于斯大林危机的公开化。斯大林危权与苏联面…  相似文献   

19.
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后期,苏联曾数度进行改革。这些改革虽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总体上看,都未能成功。斯大林逝世后,特别是苏共二十大后,赫鲁晓夫和苏共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斯大林的遗产作了不少修正,在政治和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给死水一潭的苏联社会注入了一股生气。对斯大林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揭露和批判促进了社会主义法制的恢复和政治生活的民主化过程,三十年代形成的行政命令、官僚主义的管理方法开始被否定,斯大林模式  相似文献   

20.
1953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对苏联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创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之先例.赫鲁晓夫改革开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例改革,其所取得的经验教训为后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启示.从这个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改革开放理论实践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重要的历史启示和借鉴作用:赫鲁晓夫公开批判斯大林,推翻冤假错案,进行思想"解冻"的做法对我国彻底否定"文革",正确评价毛泽东,平反冤假错案,掀起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赫鲁晓夫改革开放命题提出的伟大创举激励着我们,促使我国正式提出改革开放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科学界定;赫鲁晓夫改革开放农业突破口的选择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农业率先提供了有益的历史经验;赫鲁晓夫经济体制改革的局限性促使我国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变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赫鲁晓夫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实践也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提供了历史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