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过年了,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人们在过年的时候,常常相互恭贺,以让亲情、友情在年节的温馨中得到升华。然而,近几年,“每逢佳节倍思亲”已被某些人“异化”成“每逢佳节倍思官”了。“思官者”情形有二:一是无官思有官,二是小官思大官。这些人大都借年节气氛和谐,时间宽裕之机,以“拜年”之堂皇名义,纷纷到“官家”亲近亲近,联络联络,为日后晋级升官向上爬打基础。“思官”者进得官家门,彼此寒喧一番,不显山不露水,献上礼盒,然后静候佳音。之所以出现“思官”现象,原因在于有极少数掌权人对“思官”者特别偏爱。他…  相似文献   

2.
保镖与强盗     
在中国历史上,晋惠帝司马衷也算得上是个出了“名”的皇帝。一次,听见蛤蟆叫,司马衷问左右:“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又一次,天下荒乱,传来百姓饿死的消息,司马衷问道:“何不食肉糜?”于是,《晋书》在记载了这样的事之后,给晋惠帝下了断语:“其蒙蔽皆此类也。”从此, “晋惠闻蟆”和“食肉糜”也就成了典故,人们常把这当成笑话说。然而,认真分析,一个寻究蛤蟆“官乎,私乎”的人傻也傻不到哪儿去,毕竟尚知物有官、私之分;而总算还知道肉糜好吃,也强似疯魔症吃屎者。其实有一个问题被史书忽略了,那就是这个晋惠帝生在深…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导刊》2012,(3):54-54
哀公问于孔子日:“寡人欲论鲁国之士,与之为治,敢问如何取之?”孔子日:“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有圣。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格,法也],不择贤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而不知所执,此则庸人也。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  相似文献   

4.
刘超 《同舟共进》2012,(9):69-73
1933年上,陈寅恪给傅斯年写信力荐一位青年:此君“言归国后不欲教授哲学,而欲研究史学,弟以为如此则北大史学系能聘之最佳。张君为清华近年学生品学俱佳者中之第一人,弟尝谓庚子赔款之成绩,或即在此一人之身也……”陈公一代巨擘,何等严谨苛责之人,竞如此举荐,足见此青年之了得。  相似文献   

5.
闲暇之余,喜读杂文。觉得《中国青年报》“求实篇”发表的两篇杂文值得玩味。一为奚川先生的《身轻身重》,一为文时夏先生的《“身轻身重”辩》,都写得文辞甚美,耐人寻味。古人称官吏为父母官,“明镜高悬、廉政为民”即是为官的高境界,此为为官之“重”;最耻者乃贪赃枉法、营营苟苟之辈,此为为官之“轻”。那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官”又应以何为“重”,以何为“轻”呢?《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共产党的“官”理应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重”,反之则“轻”。无“官”后何重何轻?…  相似文献   

6.
谚云,不知为吏,视已成事。纵览古籍,从历史这面大镜子里,不仅可以照见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发展轨迹,同时亦可以看到几千年来,官对政治社会所发挥的建设性与破坏力、正能量与副作用之经验教训。《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云:“国有具官,然后其政可善。”谨从古籍中撷取十个句子,试述善政需具什么官。 一、欲影正者端其表 时至今日,许多基层单位的各类选举,仍习惯于用粉笔在黑板上画“正”字来计票。这是因为政治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剑 《小康》2004,(12):35-37
在古代的政治理念中,基层官员被称为“亲民之官”,是天下治安之关键。尽管在整个金字塔型的政权体系中,“亲民之官”处于最底层。但由于数量庞大,且直接面对民众,对民众的影响最大、最直接,“官贤则民先受其利。官不仁则民先受其苦”。  相似文献   

8.
清人高廷瑶《宦游纪略》中记有这样一则问答:巡抚钱培山问高廷瑶官如何才为爱百姓,高廷瑶说:"必有一副爱之之心,必有一副爱之之力,无此心则抚摩噢咻(指关心百姓疾苦),无非沽名市惠(捞取实惠),是假之也,何有于民?有此心而才具精神不足赴所欲为(指躬行实践),亦徒虚此爱耳.故真爱百姓者,以实心行实政,废一不可也."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导刊》2014,(3):49-49
第五伦尽节【原文】第五伦,字伯鱼,京兆人也。举孝廉。帝问以政事,大悦,与语至夕,拜会稽太守。会稽俗多淫祀,好卜筮,人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之困匮。其有自食牛肉,而不以荐祠者,发病且死,先为牛鸣,前后郡将莫敢禁。伦到官,移书属县,晓告百姓。其巫祝有依托鬼神,诈怖愚民,皆案验之;有妄屠牛者,吏辄行罚。民初恐惧,或祝诅妄言,伦案之愈急,后遂断绝,百姓以安。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或问伦日:“公有私乎?”对日:“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谓无私乎?”(群书治要·后汉书)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古代反腐败理论简述(一)国家之败,由官邪也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很早就意识到吏治是否清明直接关系到国家存亡。《左传》上说,“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即受贿而失德,失德而官邪,官邪而国败。可见腐败危害之大。明朝改革家张居正认为,豪强权贵和贪官污吏是“酿祸之根”。他向皇帝进言,“致理之要,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于核吏治”。有些君主也懂得吏廉兴邦的道理,唐太宗李世民劝诫官吏要自重守廉,‘冷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武则天说:“理…  相似文献   

11.
不拘一格唯才是举□覃自觉我国古代荐举人才,提倡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主要观点和做法如下:一是不论亲疏贵贱,不论资排辈,有能则举之。《墨子·尚贤上》:“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避私怨。”《晏子春秋·外篇》:“见贤而进之,不同君...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导刊》2013,(4):52-52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因说日:“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秦伐韩,军阏与。王乃令奢将救之,大破秦军,惠文王赐奢爵号为马服君。孝成王立,秦与赵兵相距长平。使廉颇将,固壁不战。秦之间言日:“秦之所恶,独畏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之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日:“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相似文献   

13.
褚家永 《北京观察》2003,(11):48-49
鉴于古代君王的兴亡成败,先秦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指出了官吏腐败对国家的危害。他认为,为臣者成为奸邪有“八术”。其中第四叫作“养殃”,即为迎合君主的享受奢淫,而去“尽民力,重赋敛,顺其所欲”,他们却“树私利其间”,“此亡国之风也”。“有道之国”必须使“臣不得以行义成荣,不得以家私为功”。商鞅也曾明确指出:“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鬻权以约禄;秩官之吏,隐下而渔民。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故有隙蠹而不亡者,天下鲜矣。是故明王任法去私,而国无隙蠹矣”。商鞅把利用职权贪污受贿、谋取非法私利的“大臣”、“秩官之吏”,形象地比喻为社会的蠹虫,认为这些蠹虫的存在必将危及整个国家的安全,需要及时予以清除。  相似文献   

14.
从政廉为本     
宋前贤相包拯恶如仇,不畏权势,刚正不阿,正气凛然,虽历经千年,正气常存于天地之间,被人民誉为“青天”,堪称“官”之楷模。但人尽知包拯之“铁”之“硬”,却未必知其廉。据史载,包拯“虽贵,衣食器用饮食加布衣”。他在《乞不用赃吏》的奏折中说:“廉者,民之表也;贫者,民之贼也。”直到63岁病逝,临终嘱咐后代:“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监,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坟之中。不遵吾志,非吾子孙。”可见,“廉”在包拯为官之道中的地位。在“千里为它只为钱”的封建社会,如包拯一般以廉作为官之本者却也不少,诸葛亮在…  相似文献   

15.
吴心 《黄埔》2008,(2):58-59
明朝人杨守栋任洗马时,回家省亲,住在一个驿站里,驿丞问他,“您每天刷洗多少马匹?”杨哭笑不得,只好说:“勤则多洗,懒则少洗,没有一定数额。”其实,洗马与刷洗马匹风马牛不相及。先秦时候,“洗”字与“先”字同音,洗马就是先马,即“马前引导之人”。秦汉时,洗马是太子属官,如同侍从。隋唐以后成为太子属下专门管理书籍的官吏,是比较有身份的文职官。  相似文献   

16.
话说英雄     
话说英雄张兢何谓英雄?《人物志》上有云:“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拔群者为雄。”《文中子》上宣称:“自知者英,自胜者雄。”《辞源》中的解释则为:“识见、才能或作为非凡的人物。”关于英雄的解释如此多样,但英雄奉献人民、造福社会、推动历史的精神实质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官款相傍,相得益彰”。意思是说,为官者傍上为“款”者,吃喝玩乐不愁,甚至还有钱财进贡;为“款”者傍上为官者,则可以通过为官者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更多的钱财。然而,广西某县的蒙时春自从与为官者相傍后,不但未能“益彰”,反而落了个家破业败的结局。 日前,笔者与面容憔悴的蒙时春相遇,他说:“你是写文章的,也写写我吧!劝劝那些做生意的不要像我一样……”说着,他泪水潸潸地诉说了那不堪回首的“傍官”噩梦…… 事业兴旺之时,他傍上了“局座” 蒙时春于1988年入伍到广西某边防部队,在农场里当一名养殖员…  相似文献   

18.
虚证辨     
应证者乃正气受损也。实春乃邪气盛也。(索问·评热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是指人体正气而言,气自阳。(索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为气。”明·张景岳日:“夫生化之道,以气为本,天地万物,莫不由之……四时万物得以生长收获.何非气之所为,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索问·生气通无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论述:人得气则生,气损刚伤,气绝则亡。正气乃享受于先天之真气,又得后天之精气滋养和补充化生而成。又(灵枢·刺书真邪篇)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正气就…  相似文献   

19.
刘建明 《政策瞭望》2012,(11):58-58
清人高廷瑤《宦游纪略》中记有这样一则问答:有一次,巡抚钱培山问他:"官如何才为爱百姓?"高廷瑤说:"必有一副爱之之心,必有一副爱之之力,无此心则抚摩噢咻(指关心百姓疾苦),无非沽名市惠(捞取实惠),是假之也,何有于民?有此心而才具精神不足赴所欲为(指躬行实践),亦徒虚此爱耳。故真爱百姓者,以实心行实政,废一不可也。"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羊”与“牧”捆在一起是1500多年前的事。《隋唐.杨尚希传》记载,“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县寮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自杨尚希先生始,这“十羊九牧”也就成了官多为患的代名词。从隋朝始,宋代“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以后到宋、元、明、清等朝代,更是官吏众多、郡县林立。荀子说,“士大夫众则国贫”。事实亦是如此,“无其事而虚设其官,无其功而空食其禄”;“生之者寡,食之者众”,官多爵滥,“十羊九牧”,到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