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朱基总理最近在谈到精简干部机构消肿的工作时,曾多次提到“十羊九牧”,决心要在任内解决这个问题、所谓“十羊九牧”,典出《隋唐·杨尚希传》:“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干,二郡分领;县察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平心而论,隋朝时就说“十羊九牧”,未免有些夸张,因为据史载,官民比例在汉代是1:7918人,隋代是1:4026人,唐代是1:3927人,元代是1:2613人,明代是1:2299人,清代是1:911人,1949年是1:294人,而今天是1:30人。如果…  相似文献   

2.
朱镕基总理在谈到精简干部机构消肿的工作时,曾多次提到“十羊九牧”的典故。所谓“十羊九牧”典出《隋唐·杨尚希传》:“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县寮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若以今天的眼光看隋朝的“十羊九牧”尚不足以大惊小怪。据史载,官民比例隋代只是1:4026,到唐代是1:3927,明代是1:2299,清代是1:911,新中国建国时为1:294,而今天是1:30。这是纵比,就是横比,日本是1:150,法…  相似文献   

3.
过年了,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人们在过年的时候,常常相互恭贺,以让亲情、友情在年节的温馨中得到升华。然而,近几年,“每逢佳节倍思亲”已被某些人“异化”成“每逢佳节倍思官”了。“思官者”情形有二:一是无官思有官,二是小官思大官。这些人大都借年节气氛和谐,时间宽裕之机,以“拜年”之堂皇名义,纷纷到“官家”亲近亲近,联络联络,为日后晋级升官向上爬打基础。“思官”者进得官家门,彼此寒喧一番,不显山不露水,献上礼盒,然后静候佳音。之所以出现“思官”现象,原因在于有极少数掌权人对“思官”者特别偏爱。他…  相似文献   

4.
如果有人要编一部《当代流行语辞典》,我以为“傍款”、“傍官”这两个词条是有资格入选的。傍者,依附也。傍“款”为的是“款”有钱,傍“官”,无非是想得升迁。故时下傍款、傍官者甚众,有趋“傍”若鹜之势。  相似文献   

5.
文河 《今日浙江》2010,(5):56-56
古镇章安位于灵江冲淤形成的椒北平原上,依江临海,现属台州市椒江区。章安历史悠久,西汉始元二年(前85)建回浦县,东汉光武帝时改名章安,三国时置临海郡,章安作为郡县治所,一直延续至唐武德四年(621),历史上曾是浙东南沿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海疆都会”之称,是名副其实的台州人文渊薮。  相似文献   

6.
徐渭(字文长,别号田水月,天地山人,青藤道土,生于1521年,卒于1593年)在晚明文坛艺苑是位极杰出的人物,其诗、文、书。画、曲均为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徐渭为人为文都崇尚个性,崇尚“真我”。在(涉江赋)中,徐渭说:人生之处世兮,每文已而细蚁。机声利之所在兮,水趋壑而赴之。量大块之无垠兮,旷荡荡其焉期,计四期之在天地兮,似县空之在大洋,中国之在海内兮,太仓之取一棵。……爱有一物,无挂无碍,在小匪细,在大匪泥,来不知始,往不知驰,得之者成,失之者败,得亦无携,失亦不脱,在方寸间,周天地所。勿调觉灵,是为真…  相似文献   

7.
闲暇之余,喜读杂文。觉得《中国青年报》“求实篇”发表的两篇杂文值得玩味。一为奚川先生的《身轻身重》,一为文时夏先生的《“身轻身重”辩》,都写得文辞甚美,耐人寻味。古人称官吏为父母官,“明镜高悬、廉政为民”即是为官的高境界,此为为官之“重”;最耻者乃贪赃枉法、营营苟苟之辈,此为为官之“轻”。那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官”又应以何为“重”,以何为“轻”呢?《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共产党的“官”理应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重”,反之则“轻”。无“官”后何重何轻?…  相似文献   

8.
记得有位哲人曾说,一个人若欲生活得有头有面、有声有色,在众多人心目中拥有一席之地,必须具备“三力”:一是人格力量,二是智慧力量,三是感情力量。仔细品味,此话还真有一定道理!特别是对一个为官者,此“三力”似乎更为重要。先说人格力量。“人格”者,道德品质也。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道德规范,具体到为官者,首先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官德。一个官是否有此官德,众百姓是最权威的试金石。两千余年前的孔老夫子在《论语》里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此话意思是,一个官在为政中若将官德放在首位,即使…  相似文献   

9.
在倡廉反腐的新闻中,常可看到“跑官”的事。“跑官”者,即奔竞于权贵之门,用财物结交之而谋官也。有关这类人物“跑官”的种种神态,描摹最为形象生动的莫过于明代宗臣的《报刘一丈书》了。  相似文献   

10.
用人之道在于知人善任。善用人者,守有贤相,谋有良臣,战有猛将。汉刘邦善用子房、萧何、韩信等人才故能胜项羽得天下。人才盛则事业兴。知人善任确实重要,但笔者认为知人还要善免。“选拔干部必须贯彻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这是我党一贯的用人原则。“择一贤而众贤归,任一恶而众恶至”。贤恶是相对的可变的,昨天是德才兼备者,今天可能是有才失德;过去是帅才,现在或许是歪才。因此,在考察任免领导干部工作中,这就要求管官的官们擦亮眼睛善于识别,亲贤臣,远小人,对群众公…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古代反腐败理论简述(一)国家之败,由官邪也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很早就意识到吏治是否清明直接关系到国家存亡。《左传》上说,“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即受贿而失德,失德而官邪,官邪而国败。可见腐败危害之大。明朝改革家张居正认为,豪强权贵和贪官污吏是“酿祸之根”。他向皇帝进言,“致理之要,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于核吏治”。有些君主也懂得吏廉兴邦的道理,唐太宗李世民劝诫官吏要自重守廉,‘冷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武则天说:“理…  相似文献   

12.
我们没啥嗜好,平时喜欢翻点报纸,无论中央级大报,还是芝麻点的小报,皆不拒之眼外。说实话,看了那么多的报纸,我心里一直纳闷,报纸上咱那么多“吃皇粮”的字眼?莫非咱们还活在尚有皇帝老儿的时代?这里仅举几例,让各位看官开开眼:“28人养一个‘吃皇粮’的”(《新华社每日电讯》、“确保全省公安机关‘吃皇粮’”(《人民公安报》)、“天下‘皇粮’食之者众”(《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3.
“官”与“数字”理智“官出数字”,在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而成为千夫所指、万姓共唾的对象,并已为众多的新闻媒介所披露、所痛斥,甚至引出了“大检查”的行动,颇有全社会“共治”之势,足见其影响之坏、之大。那么,迄今为止,“共治”的效果如何呢?用“...  相似文献   

14.
椰宗元在诗文中几次提到过“潇水”,然而“潇水”发源于何处,却历代注家各异。对此,我想谈一点看法。 据《大清一统志》云:“潇湘虽自古并称,然《汉志》、《水经》,俱无潇水之名。柳宗元《愚溪诗序》始称谪潇水之上。”这说明柳宗元之前“潇水”作为水名是不存在的。柳宗元的《愚溪诗序》写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冬),而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李吉甫撰的《元和郡县志》  相似文献   

15.
<正> 七十多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杨昌济,针对旧中国“以贫为患”的国情,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呼号:“人民富足,则国力充实;人民穷蹙,则国力虚耗”。为此,他极力主张“一家之人,咸勤厥职”,造成“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的社会环境,最终培育中华民族“人人有独立之精神”,“铸成独立之国势”。杨昌济这些远见卓识,概而言之,叫做打破家庭“小锅饭”。在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认真研究杨先生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打破“大锅饭”,无疑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改变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的农村现状。走向“小政府,大社会”,无疑是大势所趋。然而在乡镇撤并的实际操作中,人员安置及债务成为两大难题。 面对进展缓慢的乡镇撤并工作,广东省再次吹响强力推进乡镇撤并的号角。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批示:多镇撤并工作要继续加大力度,争取今年完成15%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7.
高剑 《小康》2004,(12):35-37
在古代的政治理念中,基层官员被称为“亲民之官”,是天下治安之关键。尽管在整个金字塔型的政权体系中,“亲民之官”处于最底层。但由于数量庞大,且直接面对民众,对民众的影响最大、最直接,“官贤则民先受其利。官不仁则民先受其苦”。  相似文献   

18.
相夫人的“相夫之道”翟晓明,杨波这里的“相夫人”说的是唐朝宰相李日知夫人。日知夫人姓其名谁,何方人士,史书略而不载,无可稽考,故以“相夫人”代之。李日知历仕武周、中宗、睿宗三朝,官至相位。其政声虽不及同代贤相房杜、姚宋,却也是名列“孝友”的好相官。他...  相似文献   

19.
桐柏县是一个有42万人口的国家级山区贫困县,经济总量小,企业效益下滑,财政收不抵支。据统计,自1990年以来,县财政收入平均每年以36.1%的幅度增长,而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支出每年也以24.3%的速度同步递增;行政事业经费在县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1990年为66%,1992年为81%,1994年为92%,1996年为92.6%“食之者众而生之者寡”,机构改革已迫不及待。  相似文献   

20.
亦菲从现实出发,解析了“官多为患”的四大原因。其一,“先进入后调出”是引起官多途径之一。一些地方为培养年轻干部,给年轻干部压担子,在班子名额超编情况下,往往采取“先进入后调出”的办法。具体就是年轻的先进来,而年纪偏大的则照样留在班子内待以后“有机会”再退出。所谓“有机会”,除非到点退休,否则照样干下去。实际上班子只增不减,这样官员超编的就多起来了。其二,“重点地方重点部门负责人进班子”也是官多原因之一。有这么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重点地方重点部门负责人非得进入班子才称得上重视。这种现象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大县大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