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康 《党政论坛》2011,(6):17-17
近一时期各方热议的“中国模式”问题,观点见仁见智,带来不少启发。但我对于这样一个“关键词”或“基本概念”,却总感觉难以成立、难以认同。简述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2.
要走窄门     
我是在“文革”期间读完小学和中学的,十年里我没有好好学习。1983年我开始写小说时,认识的汉字也就是4000个左右,几年以后中国的批评家们纷纷赞扬我的语言简洁,我告诉他们:“那是因为我认识的字不多。”  相似文献   

3.
雄关怀古     
秦伯益 《党政论坛》2009,(12):58-59
“关”的概念,我最早是小学时在上海跟父亲看京剧时获得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文昭关”伍子胥一夜急白了须发,杨延辉“盗令出关”见老母,诸葛亮“天水关”收姜维,“葭萌关”张飞战马超等。虽然那时我并不知道“关”的确切意义,也不知道这些“关”在那里,但总感到“关”一定是一个重要的地方,是兵家征战地,是商旅往来处,是“关口”、“关卡”、“关隘”。因此,攻者必叩关攻城,守者必据关守险;逃亡者要伺机出关,追捕者则凭关拘人。因此从小就对“关”有。种神秘,一种崇敬,一种安危所系、存亡所赖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杨金龙 《民主》2009,(1):56-56
我很喜欢看书,因此没有太多时间去看电视,但是,最近有人向我推荐一部反映“80后”的电视剧《奋斗》,说有助于我更好地了解“80后”的思维方式,于是好奇,我看完了这部电视剧,确实感触很深。  相似文献   

5.
流沙河 《各界》2013,(6):20-23
我今年已经74岁了。我这个人谈不上什么“思想”;但是由于我的年龄比你们大,我曾经亲身经历的事比如抗日战争你们没有经历过,这就是我跟大家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王涛 《党政论坛》2010,(21):60-60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表面上没有生病迹象,实际上已经潜伏着生病隐患。当前在抓工作落实上也存在这样一种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效益不大的现象,我称之为“亚落实”。  相似文献   

7.
时下,曾有个别干部“狂言”频出,什么“反对我就是反对党”、“你是代表群众还是代表党”,等等。这些狂言折射出一些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最本质的原因是没有弄清楚“权为民所赋”的道理,从而导致失衡、失言、失度。要养成干部的良好言行,应以“三得”防止“三失”。  相似文献   

8.
郭灿金 《各界》2011,(11):63-65
蔺相如由于在“完壁归赵”和“渑池会”上的敏捷反应和勇敢举动,在某种程度上让赵惠文王保住了自己脆弱的面子。于是你让我有“面子”,我让你有“里子”,赵惠文王从“渑池会”上归国之后,决定重奖没有让自己颜面扫地的蔺相如——蔺相如一步登天,晋级上卿。  相似文献   

9.
郭宝昌,在影视圈里被大家尊称为“宝爷”,不仅在他倾尽毕生心血为我们奉上《大宅门》这部盛筵,更在于他宅心“义”厚的待人处事之道。对于众多明星大腕不计报酬,主动支持《大宅门》这件事,郭宝昌说:“我这人什么本事都没有,就是混了一好人缘,大家伙还觉得我这个朋友值得交,帮他一把吧,就全来了。”  相似文献   

10.
王东义 《学理论》2008,(20):91-92
《把信送给加西亚》是一个传奇的故事。美西战争爆发前夕,美国总统下令罗文中尉,将一封绝密信火速送给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罗文接过信,没有问:“谁是加西亚?”“他在什么地方?”“我怎么才能找到他?”“为什么非要我去?”“别人不能去吗?”而是历尽磨难、出生入死,把信送给了加西亚,从而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初次听到蒋铁柱这个名字,我有种强硬和刚直的感觉;一旦见了面,却觉得“名不符实”,他总是笑嘻嘻的两眼眯成缝,可以说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记得那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去请时任上海市体制改革委员会党委书记、副主任的蒋铁柱,来给我任职的南市区的干部们作报告、他讲改革开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有据有理,  相似文献   

12.
命运不碰壁     
张瑞芝  李田田 《学理论》2009,(15):272-272
世间上,不得志的人多于得志的人,不如意的事也多于如意的事,那么,这些多数不得意的人,必有一个“为什么”的疑问。因此就有“我”与我的“命运”两个对立的观念产生,可以说人类自有历史以来,就承认有命运这回事了。  相似文献   

13.
木鸣 《党政论坛》2011,(22):13-13
最近,台湾掀起一场“‘九二共识’考据热”,一千人等通过各种表述证明,1992年没有这个名词、没有文字协议,因此,已经据此签署了15项协议的“九二共识”,便被认定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4.
周铁农 《团结》2009,(3):4-8
2008年台湾局势发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变化。陈水扁和“台独”分裂势力处心积虑、无所不用其极地推动所谓“去中国化”和“法理台独”等严重的分裂活动遭到空前惨败。坚持“九二共识”,坚持和平发展,希望通过改善两岸关系、扩大和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已成为广大台湾人民的期盼。自去年5·20以后,国民党重新夺回政权。台湾政局的变化,使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我认为民革全党都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陈思炳 《党政论坛》2009,(19):53-54
最近,听到一位市委书记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说:“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既要能坐得住,学得进,善于思考;又要能下得去,走得勤,善于调研,这样才能干好工作,”我认为,这位市委书记的话道出了领导工作“坐”与“走”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与一位基层干部聊天,他反映,现在基层工作比较难做,各项任务推得紧,压得重,许多工作都“一票否决”,让人感到很有压力;还有家庭负担也重,时常感到身心疲惫。但他仍然不忘说句,我还“扛得住”。  相似文献   

17.
王民 《民主》2009,(12):42-43
2009年9月1日到11月27日,我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22期民主党派干部培训班学习三个月,系统地学习,真是大有长进。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在目前的介绍中,中国民主促进会响应“五一口号”的时间没有具体的日期,各个党派响应“五一口号”的时间也不统一。  相似文献   

18.
我到光大三年多了,不能说没有取得一些进步,但更主要的是思考了一些问题。光大旧有的问题比较多,现在虽然各项指标好转了,但还未治本;虽然内部平稳了,但还需巩固。特别是随着光大银行的上市,现在正处在“形势好转期与矛盾暴露期”并存阶段,决定着目前的“平衡”属于一种“脆弱的平衡”。前些天读了一位同志的文章,勾起了我到光大后的长期所思所想。古人讲清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相似文献   

19.
钱昊平  翟曼 《党政论坛》2012,(14):38-38
“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相似文献   

20.
游宇明 《各界》2013,(9):54-54
在清朝最后的落日里,秋瑾被杀绝对是一个大事件。我所谓的“大”,是指这个事件激起的强烈反应出乎统治者的意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