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作为网民的“你”成为美国《时代》杂志“2006年度人物”时,当“博客”作为一种时尚风行“地球村”时,我们不得不感慨,网络已经深深侵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已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令人无力拒绝、无法旁观、无处逃避。面对网络已无处不在这个现实,如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便成为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人民网的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推出“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网民可径向总书记、总理和中央政治局留言。甫一开通,网民立即就言论自由、官员腐败、政府住房政策等问题纷纷建言献策。有热情讴歌、赞颂,有直率批评、  相似文献   

3.
邸占山 《群众》2009,(5):76-77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惊人,“网络化生存”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重要生活方式。互联网作为信息载体所具有的影响力,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而影响着政府组织的运行,影响着执政思维与执政方式,这是我们思想文化和新闻传播领域的一个新阵地。高层领导对网络舆情非常关注。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前往人民网,实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网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4.
杨红  刘云 《求索》2013,(5):152-154
网络用语的流行既是现代网络文化方兴未艾的表现。同时也对传统文化产生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网络上“犀利哥”、“表叔”、“房姐”、“咆哮姐”等词频频的出现.冲击着传统汉语称谓语的表达方式。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称谓语的改变表征了人们现实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变迁,但称谓系统有着自身的独立性.借用网络平台表现其人文性和主观性。对网络称谓语的合理、恰当使用.不仅需要网民的自觉,也需要政府文化部门积极介入引导.推动网络用语的有序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民主与法制》2013年第5期发表《网络保护立法:实名制下的网络社会》一文,建议立法实行实私制,以利于网络监管。笔者认为,网络实名制可以有,但是,要谨防“误伤”。随着电脑的普及,公民在网络上表达意邮成为主流。然而,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导致一些网民存发表言论时比较“出格”,有的涉嫌诬陷、诽谤,  相似文献   

6.
香港《大公报》2010年2月23日刊文《中共高层青睐网民大会堂》。文章说,一系列现象显示,中国的领导人正越来越娴熟地运用网络和通信手段,加强与普通民众的交流。一个个第一由中南海里的特殊网民创造。在高层通过互联网倾听草根声音之后,相信2010年两会,人民大会堂与网民大会堂将有更加良性有效的互动。文章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7.
网民现身“两会”●网民参政议政从虚拟社会走进现实。渐成趋势。近日,红网论坛岳阳版中的两位网民——“错爱的我”和” x w j云轩”,被湖南省岳阳县政协增补为县政协委员。他们的真实身份很普通:一位是岳阳县农民任岳军,一位是县粮食局企业职工许伟军。职业身份不同的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长期在网上收集民意,  相似文献   

8.
2009年,网络问政在中国掀起热潮。从个别官员向网民拜年到各地官员与网民沟通、问政,及至邀请网民“一起当市长”,网络问政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民主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08,(24):48-49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亲赴人民网,首次与网民进行了在线交流。这一天,被无数网民视为“网民的节日”,亦被海外舆论视为中国执政风格更加民主、开放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从“人肉搜索”现象反思校园BBS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上存在的“人肉搜索”现象主要基于互联网的发展、网民对焦点社会问题的普遍关注以及网民的各种心理动机的需要三方面因素。校园BBS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凸现出“人肉搜索”的潜在危机问题。因此,需要从学校管理、网络监管、师生道德自律等方面来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刘凯 《人民公安》2013,(23):25-26
公安机关需要调整工作视野和范围,从消除“刻板印象”做起,充分理解网民心理,主动融入网络文化,获取社会舆论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刘瑜 《民主与法制》2010,(11):38-39
网络,看不见摸不着。一个人可以一夜成名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一家企业亦能一夜间一败涂地背负“欺诈”骂名。那些无时无刻不在营造争议氛围的“意见领袖”一次次地把话题引出,吸引得众网民关注。现如今,大量的网民通过“论坛”“群”等圈子,把平台从现实生活中搬上了网络,但是,也许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不是事实……  相似文献   

13.
薛涌 《乡音》2014,(4):33-34
2013年,中国多地紧锣密鼓地设计改革高考的方案。10月份先有“英语退出高考”之说,11月又有了“数学退出高考”的设想。这些并非仅仅是决策者的构思。网上的民调显示,有大约九成网民支持英语退出高考,近75%的网民支持数学退出高考。熟悉中国网络情况的人恐怕都知道,这些网民,往往是年轻人。说这些民调多少反映了年轻一代的意见,恐怕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09,(3):62-63
互联网上总是热点不断,这边“华南虎”事件在此起彼伏的呼声中总算尘埃落定,那边“天价烟”、“躲猫猫”等事件又迅速升温,成为网民们竞相追逐激辩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人民政坛》2009,(2):43-43
胡国强、林龙在《学习时报》2008年12月15日第466期撰文认为,“对话网民”是对畅通民意的沟通渠道进行的有效实践。作为民意机关,人大的各项工作必须处处体现“民意”,对于网络这个民意集中地,自然不能忽视,并且应该在网络对话中和网络互动中做出表率。虽然现有各地人大及人大代表在加强网络对话和互动沟通上,开始了不少的探索,但许多工作还仅停留在形式上,鲜有实质性突破。因此,如何进一步激活人大与网民的对话机制,如何回应网民的声音,如何使沟通制度化、规范化,这些都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6.
焦点评论     
《创造》2009,(3):16-16
关键词:网民代表 事件:今年2月,网民“老牛”、“爱我洛阳”、“flush”、“大河”4人当选洛阳市人大代表或被推荐成为政协委员,首开我国草根网民“从政”先河。在网民界和舆论界都激起热烈反响。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导刊》2009,(2):62-62
2008年12月29日《文汇报》刊登王磊的文章,所谓“人肉搜索”就是网友参与提供信息,借助网络传播信息,查找某人身份、追寻某事真相的“网民行动”。海外媒体对“人肉搜索”的直接描述是一个新造短语“中国特色网上追捕”。“一人提问、八方回应”是互联网带给网民的一大收获。从最早询问生活常识、历史典故,到求医问药、交通查询,计算机网络和人际网络问虚拟现实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陆杰华  左罗 《北京观察》2013,(10):22-23
社会是人构成的.网络社会也是.因此网络社会的治理还是要从网民出发。“躲猫猫”、“郭美美”等事件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社会反响,甚至影响到了政府的公信力,很大程度上因为广大网民缺乏一种平台来实现他们自由表达、自主参与的诉求。  相似文献   

19.
浮世绘     
《民主与法制》2014,(36):5-5
网络流行语折射世态万象 今年网络上热传的一些流行语,照例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比如.“有钱,就是任性”源自一则明知上当仍坚持给骗子汇款的新闻;“且行且珍惜”系文章出轨事件发生后马伊刑的表态,网民由此延伸出了减肥版、股市版等多个版本;“画面太美我不敢看”出自蔡依林的歌词,被网民用来形容奇葩事物;“也是蛮拼的”出自电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此外还有形容萌化形象的“萌萌哒”,表示无法理喻的“也是醉了”,喻指不需要折腾的“我只想安静地做个美男子”,等等。  相似文献   

20.
致远 《中国人大》2010,(5):55-55
2010年2月27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访谈。他同网民在线交流不过短短2小时,却引得数以亿计的海内外网民发帖,就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向总理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