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精神文明导刊》2009,(2):62-62
2008年12月29日《文汇报》刊登王磊的文章,所谓“人肉搜索”就是网友参与提供信息,借助网络传播信息,查找某人身份、追寻某事真相的“网民行动”。海外媒体对“人肉搜索”的直接描述是一个新造短语“中国特色网上追捕”。“一人提问、八方回应”是互联网带给网民的一大收获。从最早询问生活常识、历史典故,到求医问药、交通查询,计算机网络和人际网络问虚拟现实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的社会功能正在日趋强大,也日趋为网民所青睐,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负面后果却不容小视。探讨“人肉搜索”的本质,揭示其体现私刑化倾向、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造成潜在的社会恐慌,分析其入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可为实现对“人肉搜索”实施刑事制裁提供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3.
丁西泠 《岭南学刊》2012,(3):97-101
“人肉搜索”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由于目前法律、法规等规制不足,“人肉搜索”存在诸多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侵犯公民隐私、名誉等人格权。应立足从法律规制、网络行业自律、“人肉搜索”的商业化引导、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配合等维度思考,着手更有效、更具可行性地解决“人肉搜索”侵犯人格权问题。  相似文献   

4.
黄智宏 《传承》2010,(15):132-133
"人肉搜索"作为网络传播的一种特殊模式,除了具有网络传播的一般特点和功能之外,还具有网络传播传统模式中所不具备的独到的特点与功能。人肉搜索"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社会问题的折射。因此,要规范"人肉搜索",需要从提升网民素养,加强道德自律,强化网站的建设,明确网站的责任,建立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引导其健康合理地发展,完善这种传播模式,使之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相似文献   

5.
白龙  李鹏 《辽宁人大》2008,(11):40-41
“人肉搜索”,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名词,正在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新宠”。从“网络虐猫事件”到“很黄很暴力”事件,从女白领的“死亡博客”到“赤裸特工”事件,成千上万的网民集体发起大规模的“人肉搜索”,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对这些事件的当事人进行“调查”“审判”。结果往往是公布的个人信息令其无所遁形,有时更伴随过激性攻击言辞与行为,令这些“搜索对象”的身心遭晋恶性压力。  相似文献   

6.
"人肉搜索"作为网络传播的一种特殊模式,除了具有网络传播的一般特点和功能之外,还具有网络传播传统模式中所不具备的独到的特点与功能.人肉搜索"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社会问题的折射.因此,要规范"人肉搜索",需要从提升网民素养,加强道德自律,强化网站的建设,明确网站的责任,建立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引导其健康合理地发展,完善这种传播模式,使之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网络社区的人肉搜索行为褒贬不一,特别是来自道德层面的争议颇多。要促使人肉搜索扬长避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必须加强网络规范管理制度,特别是网民要提倡道德自律,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8.
黄海莲  杨婷 《传承》2010,(33):132-133
网络上存在的"人肉搜索"现象,主要是基于互联网的发展、社会转型期网民的各种心理动机以及法治的缺失等方面的因素而产生的。"人肉搜索"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诸多的麻烦。因此,如何对待"人肉搜索"这种全新的搜索方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网络监督     
《创造》2009,(1):18-19
在众网友的调查下,周久耕的事件被推上了舆论监督的风口浪尖。但随后,人肉搜索披露的信息出现了偏差,网民依据搜索结果作出了错误的判断,显现出人肉搜索的两面性——既有强大的调查能力,也充满了网络信息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2012年5月11日《北京日报》刊登长石的文章,不知从何时起,“人肉搜索”成了一些网民宣泄情绪的工具,动辄以此来对他人进行攻击似乎成了他们上网的一大乐趣。一起起“人肉”事件背后,我们看到鲜有理性的观点交锋,更多是一些网民的怒气、戾气和霸气,  相似文献   

11.
"校园贷"类P2P平台与传统借贷和信用卡相比,具有门槛低、零首付、额度大、放款迅速和快捷方便等优点,同时也存在信息审核不严、高利率、高违约金等风险,并会进一步衍生暴力逼债、高利贷、非法经营、交易欺诈等违法违规问题。应切实加强"校园贷"类P2P平台监管,明确P2P平台监管主体,完善监管制度规范,全面排查风险,强化宣传防范和分析预警,开展专项打击,督促"校园贷"类P2P平台加强行业自律、守法经营,堵塞监管漏洞,推进"校园贷"P2P金融服务平台规范运作。  相似文献   

12.
公安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大系统中一支独特的文化形式 ,是“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搞好公安校园文化建设 ,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对于培养高素质公安人才 ,提高公安学员文化品位 ,促进公安高等院校教育目的的实现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认清与"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是一场捍卫党、捍卫社会主义制度的大是大非的严肃政治斗争,是争夺群众、争夺下一代、争夺思想阵地的斗争,所以对这场斗争决不能掉以轻心.贯彻教育部的"通知"精神,在开展"校园拒绝邪教"的活动中,教师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中国最年轻的警种——网络警察由幕后走向台前。但是由于传统部门法对互联网监管的缺位,使警方在实施网络监控中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尤其是2005年和2008年两起裸聊案件的不同定性,让人们重新思考公权和私权的关系定位。文章以“裸聊”现象为视角,着力探讨了网络警察公权力的行使和网民公民权利的保护平衡问题,在推进公安信患化建设、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的大背景下,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颠覆性地开创了一个时代。互联网民意在敏感案件中异化为"民意病毒",其干预司法的现象日益突出。针对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司法机关若想引导民意,克服"民意病毒"的蔓延,就要设立网络交互机制,发挥自由裁量权并重视群众朴素的正义感,加快推进法官职业化和司法独立,指引公民建立法律信仰,树立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武汉白云黄鹤BBS站华中大学子版所发布的所有回帖数超过10的133个论坛帖子的统计分析发现,在高校论坛上,大学生对帖子的关注程度与时间不相关,存在着一批活跃ID,学习生活类话题和学校事务管理类话题是学生们经常讨论的话题。校园BBS已成为高校网络舆情的重要显示窗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借鉴这一平台,做好高校学生舆情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高校“两课”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宁 《桂海论丛》2003,19(1):66-67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与思维方式,也给高校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文章从分析互联网社会的特点出发,阐述其对高校"两课"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人格培育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人格培育有重要影响。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首先要建立保障机制,确保校园文化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要打造以学术文化活动为主流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三要凸显专业优势,创建高水平的校园文化活动;第四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强化网络文化活动的宣传和服务功能;第五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必须以党团文化活动为先导;第六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必须紧紧依托社会舞台,拓宽大学生人格培育的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19.
"动新闻"是当代数字传媒以写实的手法通过动漫的方式所呈现的一种新闻样式。"动新闻"的内容大多为负面社会新闻,不利于阅听人的身心健康,在传播上可以通过手机或网络下载阅读。台湾壹传媒旗下的《苹果日报》推出"动新闻"后,因其报道内容膻色腥而震惊全岛,激起"动新闻事件"。这一事件深刻反映了媒体产品形态与内容、媒体市场赢利与社会责任、媒体自律与他律等关系的相互纠结。因此,详细剖析"动新闻事件"引发的争议,从批判媒体教育学视角解析"动新闻"的传播模式,分析"动新闻事件"背后的媒体素养教育观,阐明台湾媒体素养教育的实践困境并提出相关对策,对"动新闻"的传播和阅听人媒体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陈清 《青年论坛》2010,(2):97-100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已对个人隐私权构成极大的挑战。“艳照门”事件凸显个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漏洞。对此,应制定专门的网络隐私保护法,同时要加强行业自律,还要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网络用户的法律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