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镇 《前进论坛》2008,(11):61-61
楚辞《渔父》是一首不被一般读者所熟悉的诗篇,但就像《离骚》一样充满了中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
王逸《楚辞》学:立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句学源于经学 ,但王逸却用它来解说《楚辞》 ,这在学理上就留下漏洞。从王逸《楚辞》学使用章句的方法入手来解剖当时学术与文学观念的变化 ,可以挖掘出王逸《楚辞》学的立场和方法以及在批评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志广 《乡音》2014,(6):19-19
望都县 ,史称庆都县,尧母故里,千年古县,有关尧母、尧帝的史料正史野史均有记载。帝尧盛德与尧母遗风千载流传。《艺文类聚》卷十《符命部》引《春秋合成图》曰:“尧母庆都,出观三河,奄然阴风,赤龙与庆都合.生尧。”望都是尧母庆都出生地、居所、陵寝,也是帝尧出生地,历史上有尧母陵、尧母庙、  相似文献   

4.
韩建立 《前沿》2009,(2):167-169
作为类书,《艺文类聚》是述而不作的,但是,从它的材料取舍、体例设置等方面,依然能够体现出编者的主导思想,即以弘扬儒学为要义、兼采佛道、追求善与美。  相似文献   

5.
《招隐士》的主旨是以道家思想反对为追求名利功业而伤生害性,引导士人疏远现实政治而企慕高蹈隐逸。其在语词、句式、造境、体式等方面受到楚地文化和屈原辞的重大影响,并有创新,最终成为汉代楚辞新声。这与作者的身份、所处地域以及时代思潮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
施仲贞 《理论月刊》2007,(10):117-120
在《楚辞》研究方面,刘熙载改变过去那种传笺注疏的方式,注重从艺术角度对《楚辞》的手法、结构、意境和语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朱志德 《湖湘论坛》2006,19(2):58-59
无论从古籍记载的楚国文化系统和《诗经》的关系来说,还是从屈原作品的精神内容和手法形式对《诗经》的继承而又有所发展来说,《楚辞》都密切接受了《诗经》的影响,二者的承传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在当时,《楚辞》作为一种新文学样式,可以看作是《诗经》和《汉赋》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  相似文献   

8.
曾毅 《求索》2013,(10):143-145
屈骚批评从汉人开端之后千年不绝。在这历时悠久的批评历史里,其批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这种丰富性很鲜明地体现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屈骚批评内容的多次发展和转变上。两汉到南朝间就有一次比较大的转变,我们将之简单归纳为:从以《诗》评《骚》到诗骚同源。这次转变,不仅使屈骚批评的内容发生根本改变,呈现出与汉代屈骚批评不同的内容和特征;而且意义重大,对以后的《楚辞》批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闻一多是诗人、学者、斗士三位一体,学者时期最长,其中,又以"楚辞"研究为闻一多耗时最多,用力最勤,成果最突出,最能彰显其学术个性的领域。"楚辞"是闻一多唯一带有生命体验去研究与创作的,《九歌新编》脱稿不久,闻一多遇难。闻一多研究"楚辞",从1932年春天到1942年12月恰"十年左右的光阴"。但,闻一多起步较晚,到三十四岁时才投身"楚辞"研究。闻一多是抗战时期楚辞研究的领军人物。闻一多的"楚辞"研究有些特别,根源于闻屈相通,闻一多深味屈子之心。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对《楚辞》的接受是全方位的,人们不仅重视它,甚至把它当成“超逸”风神的象征;屈原作为一种人格范型,已通过民俗的方式深入人心,与他有关的地望和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对于《楚辞》这一经典性的文学作品,此时期的文人比两汉更看重它的抒情性和华美的艺术形式,他们有意识地选择《九歌》而非《离骚》作为仿效和学习的对象;《楚辞》作为一种先在的文学资源,依然是文人摹仿的对象,其句式、意象和语词被大量运用于诗赋作品中,并在与文体赋、乐府诗、骈文等各体文学的碰撞交融中,推动文学形式的发展,激活新型文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傅乃芹 《前沿》2014,(9):216-217
在中国编辑出版史上,宋代的刻本影响了元、明、清各代,成为后世推重的典范。宋刻本有许多优点,以至于到清代有“佞宋”之风形成,人们争相收藏宋刻本,促进了宋刻本在清代的传播与流通。这些学者们一方面酷爱宋刻本近乎疯狂,一方面他们对宋刻本精研细考,从而指出了宋本的不足之处。宋刻本在清代的流传一方面为后世保留了宋刻样本,另一方面为后世提供了版本赏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诗国”的美称。诗歌起源之早,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艺术之精湛,对社会生活影响之大,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是罕见的。早在先秦时代就有《诗经》的四言体和《楚辞》的骚体,汉魏六朝盛行的是乐府歌行和五言古诗,及至唐代则以五、七言律诗和绝句构成的近体诗著称,尔后的宋词、元曲,各领风骚并称雄一代,“五四”以来流行的是自由体新诗。几千年来诗歌传承发展,蔚为大观。仅《全唐诗》就收录诗近5万首,《全宋词》收录词作约2万首。至清末,见于各类书籍并流传至今的诗词有百万首之多。可谓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中国诗…  相似文献   

13.
蒙金含  林树明 《求索》2008,(5):177-179
《文心雕龙·辩骚》作为刘勰文艺思想的“枢纽”,全面反映了他对楚辞的审关方式和评价标准。刘勰对屈原的高度赞扬和欣赏,表现了他对楚辞的钦慕式的审关认同,这种审美认同感最终导致刘勰对楚辞审关超越意识的形成。刘勰的文学批评是以其思想素养为基础的,他将不同的思想糅合在文学审关活动中,形成独特的审关经验,这种审美经验也是他在《文心雕龙·辩骚》中对楚辞形成钦慕式审美认同感、实现审美超越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萧兵现象的崛起,是楚辞学术界不可忽视的奇观。实际上,萧兵的楚辞学研究已超越了目前人文科学中众多的学科分界,超越了这些学科规限的研讨的具体层面,而直接揭示早期人类那笼括着文学艺术、古代神话、哲学宗教、民俗习惯、生存观念、情感状态等等的内容丰富的巫风文化之渊源。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今文《尚书》动词同义词类聚进行了量化的考察 ,并对同义词聚合的方式及其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韩红宇 《求索》2012,(3):237-239,236
《楚辞》作为先秦时期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作品中反复强调"民"的作用,归纳起来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主张举贤授能,认识民众的积极作用;二是要求施行德政,重视民众的地位;三是关注民生疾苦,同情底层百姓,欲致民于康乐之境。《楚辞》民本思想不仅昭示着战国后期楚国政权即时的社会价值观,并且彰显着屈原等士大夫融通民本主义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之于法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儒林外史》以高度的写实性与思想性 ,为后世了解当时法律运行的状况以及人们的法律观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本文就小说中所描绘的状况以及人们的思想言行 ,阐发了各阶层的法律价值观以及他们在法律实践中的角色和作用 ,试图发掘传统中深层次的法律文化 ,以作现代法治建设之借鉴。  相似文献   

18.
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的一篇专论。在曹丕以前,专篇文学论文如《毛诗序》、班固《离骚序》和《两都赋序》、王逸《楚辞章句序》等,或就一部书、一篇文章立论,或就一种文体立论。而《典论·论文》则在高度肯定文学的价值与作用的基础上,论及多位作家和多种文体,还论述了作家与作品的关系、文学批评的态度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显示出文学批评的新风气,对当时及后代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19.
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藩淹贯经史、著述等身,其《国朝汉学师承记》、 《国朝宋学渊源记》尤具深远影响。本文着重讨论了《国朝 汉学师承记》的撰著背景、主要特色、地位和影响以及《国朝 经师经义目录》、《国朝宋学渊源记》的撰写动机、编纂特色 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之于法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儒林外史》以高度的写实性与思想性,为后世了解当时法律运行的状况以及人们的法律观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本文就小说中所描绘的状况以及人们的思想言行,阐发了各阶层的法律价值观以及他们在法律实践中的角色和作用,试图发掘传统中深层次的法律文化,以作现代法治建设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