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提名推荐代表候选人有哪些方式? 县级人大代表候选人有两种提名推荐方式:一是政党、人民团体提名推荐,二是选民十人以上联名推荐。其中,政党、人民团体提名推荐,既可以由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推荐,也可以由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单独推荐。政党包括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人民团体是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  相似文献   

2.
《选举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去年制定的《黑龙江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方案》规定,"提名确定代表候选人,要严格执行提名代表候选人的法律规定,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选民联名推荐的代表候选人数,均不得超过应选代表的名额。"这些规定表明各政党、各人民团体提出的候选人,与选民或代表依法联名提出的候选人其法律地位平等。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看其选举制度是否民主。赋予选民或代表具有联合提名  相似文献   

3.
根据选举法的规定,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或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实践中,一般采取各政党、各人民团体按应选名额等额提名代表候选人,再由代表十人以上联名提出差额选举所需人数的候选人。由于组织引导的原因,代表十人以上联名提出的代表候选人很少能够当选,很多代表对此提出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4.
武春 《新疆人大》2013,(6):34-34
人代会主席团是大会临时机构,不宜推荐代表候选人,但应对代表候选人名单起到审核、把关和监督的作用。法律对代表候选人推荐主体的规定是明确的。选举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按选区或者选举单位提名产生。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  相似文献   

5.
按照选举法,在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中,选民10人以上联名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应当说各地在历届人大代表的选举中都做到了依法办事,整个选举比较规范,但并非没有不足之处。比如代表正式候选人的产生绝大多数来自各政党、各人民团体的提名,而选民联名推荐的,最后成为正式候选人的很少,有些地方甚至没有。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从表面看是选民的提名推荐不够恰当和准确,而实质却可能是在选举的过程中对选民的提名推荐权尊重和保障不够。  相似文献   

6.
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或者代表10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起,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新一轮换届选举工作拉开序幕。不言而喻,换届选举中候选人的推荐、确定和当选,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根据选举法的规定,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无论推荐人是谁,可能都希望自己推荐的代表候选人能顺利当选。这无可厚非。但所推荐候选人是否当选、高票当选,那就要看选民的意志了。  相似文献   

8.
提名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方式县级人大代表候选人有两种提名推荐方式:一是政党、人民团体提名推荐,二是选民十人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人代会主席团推荐代表候选人不妥、首先,提出主体不对。根据选举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代表候选人提出的主体是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及代表和选民10人以上联名提出:而根据组织法规定,人代会主席团是在预备会上选举产生,是会议的主持者,人代会结束主席团使命也随之结束,因此人代会主席团不属于政党和人民团体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问:对联名提出的候选人,是否按党政干部任用条例和拟任职务所需任职条件衡量?答:根据我国选举法,各政党、各人民团体提名的候选人和代表10人以上联名提出的候选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所以,应在宣传阶段,使代表能够掌握《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精神,同时,也应相信联名代表也是经过考虑按拟任职务所需任职条件,衡量后联名提出的,因此都应列入候选人名单,提交全体代表酝酿、讨论或进行预选。问:民主党派××支部能否推荐代表候选人?  相似文献   

11.
2006~2007年中国基层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正在各地陆续进行,在这次选举中,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关于代表候选人推荐表(以下简称推荐表)。推荐代表候选人是公民选举权的表现之一。按照选举法规定,在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各政党、各人民团体、选民10人以上联名,有权推荐代表候选人。  相似文献   

12.
《选举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 ,由各选区选民和各政党、各人民团体提名推荐 ,选举委员会公布后 ,“由各该选区的选民小组反复酝酿、讨论、协商 ,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 ,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这里 ,对于正式代表候选人 ,法律只是原则性要求经“选民小组反复酝酿、讨论、协商” ,并“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来确定 ,至于怎样才算“反复酝酿、讨论、协商” ,各地做法不一。吴江市人大常委会在多次组织指导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 ,为充分发扬民主 ,保证选民行使民主权利 ,形成了一套酝酿协商正式代表候…  相似文献   

13.
修改后的选举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入。”这个规定告诉我们,无论是代表的直接选举还是间接选举,让选民或者代表充分行使提名权,是代表选举的一个前置程序,是尊重人民意愿、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最直接体现,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最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6月21日上午,出席厦门市人大代表工作经验交流会的市、区、镇(街道)的同志交流了近年来全市各级人大在创新载体、搭建平台,服务代表、促进履职,完善机制、助推发展,畅通代表与群众的沟通渠道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面试”把好代表履职的进门关。市区人大高度重视推荐提名代表候选人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坚持“好中选优”原则,与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相关部门、各选举办事处反复协商、反复比较、反复斟酌,通过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  相似文献   

15.
完善中国直接选举的思路□李作泰一、完善代表候选人的提名、介绍和确定程序提名推荐代表候选人、宣传介绍代表候选人、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是直接选举中三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目前选举工作中最薄弱、出问题最多的地方。因此,进一步完善这三个环节是非常必要的。(一...  相似文献   

16.
《人大建设》2012,(3):8-10
代表候选人的提名推荐和协商确定过程,是选民民主权利的体现,也关系到能否产生高素质的人大代表。做好这个阶段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省各县(区)人大常委会认真按照人大代表的条件、名额、结构和产生程序,周密安排、认真把关、严格审核,圆满完成了代表候选人提名推荐工作,为顺利召开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候选人提名,是在选举过程中推荐、酝酿、选择、确定候选人并把他们引入投票决定程序。提名制度是选举制度的一项基本内容。进行选举,需要为投票人(直接选举中的选民和间接选举中的代表)提供选择目标或表决对象,即候选人。提名可以为投票人缩小选择范围,确定投票倾向,也可以使选票趋于集中,便于产生多数,实现选举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届省、市、县三级人大届期将满,面临换届。按照修改后的《地方组织法》的规定,目前在如何提名酝酿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候选人方面,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有些地方党委仍按往届选举的方法,向大会主席团推荐了多于应选人数的候选人建议名单。大会主席团在提名时,虽然也按《地方组织法》的新规定,提出了与应选人数相等的候选人,但实质上差额部分已作了"内定";二是主席团按照规定提出了与选举人数相等的候选人,但由于提名酝酿工作做得不深入,不细致,代表推荐不集中,给选举工作增加了难度。结合这些问题,为了搞好即将开始的换届选举,严肃认真地执行《地方组织法》,现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如何提名酝酿候选人问题,谈一些浅见:——党委要依法推荐候选人。修改后的《地方组织法》明确规定:"主席团提名的候选人人数,每一代表与其他代表联合提名的候选人人数,均不得超过应选名额。"这个规定从字面上看,对党委向主席团推荐候  相似文献   

19.
中共山西省委按照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的统一部署,切实贯彻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坚持选好选优的要求,已圆满完成了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推荐提名工作。一、充分发扬民主,全额定向推荐明确代表结构比例要求。省里提前进行了代表结构测算分析,要求各推荐单位做到经济、科技、国  相似文献   

20.
《党建研究》2012,(9):34
做好党的十八大代表推荐提名和选举工作,是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精神,清华大学党委结合高校实际,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在代表推荐提名工作中,做到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一是努力实现十八大代表候选人推荐提名工作全覆盖。学校党委第一时间制定了我校推荐提名的工作方案,对推荐提名工作程序作出了规定,明确工作要求。同时召开各单位党委书记会议,学习传达上级文件精神,进行工作部署。党委组织部按照学校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