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中国国家形象品牌构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友富 《国际观察》2006,119(2):15-19
国家形象品牌的构建和展示是公共外交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21世纪的中国国家形象品牌的重新构建也有着非常迫切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以"和平、和谐、合作"作为21世纪中国的国家形象品牌的核心理念和内涵,因而认为,实现中国和平发展、和平崛起是当前中国国家形象品牌构建的基本价值取向.文章还认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构建的实现要通过一定的标识物和载体来实现,通过借鉴和吸取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主张用"竞合"代替"竞争",积极探索合作共赢的途径,是中国国家形象品牌构建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东地区处于深刻转型的背景下,中国与海湾国家的经贸合作是中国对外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海外国际形象不佳的状况,促使中国从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国家形象优化问题。良好的国家形象是确保中国对外战略的实施和国家的海外利益的基础,并为中国与海湾国家经贸合作创造条件。如何优化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形象,是中国发展与海湾国家关系过程中所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国家形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国家形象既是历史的进步,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新形势下对权力政治进一步反思的产物,国家形象不具强力色彩,且以其他行为体的认可和接受为条件。这一问题的凸现,有利于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但其形象塑造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非洲外交视野中的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的进程中,非洲大陆是中国树立自身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舞台。中国半个世纪的对非外交为自身塑造了"患难与共"、"平等待人"、"互利双赢"、"文化亲和"、"发展典范"的良好国家形象。但近年来中国与部分非洲国家的经贸摩擦和价值观分歧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在非洲的形象魅力,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以优化和提升中国在非洲的声誉与形象。  相似文献   

5.
翟崑 《东南亚纵横》2010,(11):28-30
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不断提升,东南亚成为中国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推进"和谐周边"建设的重地和示范区。一方面,中国成功地从"威胁者"转变为"合作者",负责任大国形象日益鲜明突出,并有进一步拓展深化的可能;但另一方面,随着当前中国快速崛起,各种制衡和挑战因素不断增加,中国的国家形象也有被国际舆论再次塑造为"挑战者"甚至于"威胁者"的可能。今后五年,中国应制定针对东南亚的国家形象塑造战略,在继续保持"合作者"形象的基础上,致力于塑造"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形象。  相似文献   

6.
邢丽菊  赵婧 《东北亚论坛》2021,30(3):111-126
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对某一特定国家的总体感知、评价与情感,它的具体内容在主体与客体的共同建构中稳定、变化和更新.提升并运用国际话语权是主权国家塑造和建设国家形象的重要路径.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的海外认知情况较为复杂,积极与消极评价共存.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的国家形象被不同政治和文化背景的人密集讨论,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污名化现象凸显出来,维护国家形象和提升国际话语权成为紧迫课题.在国际话语权相比过去有所提高的情况下,中国在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包括“西强中弱”的国际话语权力结构的制约,以及舆论引导、议程设置和学术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等.未来,基于国际话语权的构建以维护和完善中国国家形象的具体路径可参考:以舆论性话语权加强公共危机中的国家形象管理,以制度性话语权在国际治理机制的议程、规则和话语中嵌入理想的国家形象,以学术性话语权为国家形象提供更多的价值来源和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问题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中国食品安全事件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在国际舆论和媒体的持续炒作下,食品安全问题对中国国家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食品安全问题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下更引人注目,影响巨大.如何避免食品安全问题损害国家形象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全新课题,中国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说:建交要经过谈判(1)在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缅甸首先承认新中国·毛泽东在莫斯科确定了今后“经过谈判建交”的重要原则·缅甸虽先承认新中国,但建交却被印度抢了先【1949年12月16日~1950年6月8日,北京—莫斯科—仰光】□缅甸,我们南边的近邻首先发来承认电新中国开国大典过后那几天,以苏联首先承认新中国开始的社会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建交的浪潮过去以后,非社会主义国家(即民族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承认新中国的又一次浪潮,是从1950年元旦前后开始的。首先宣布承认新中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就是缅甸…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国家形象,中外认识存在巨大差异,理想的中国国家形象与现实的国家形象也存在着一定差距。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在国际社会中塑造和建构一个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家形象,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大课题,其意义超出大众传播学科本身。因此全面、准确、系统地表述中国国家形象,对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媒体对一个国家的形象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美国三大主流媒体之一的《纽 约时报》一直被认为是“档案记录报”。2009-2010 年,《纽约时报》对华持续保持高度的关注,其报 道的密集度较为平稳,报道内容集中于政治与经济领域。剖析其主要涉华报道,可以发现,奥巴马 政府执政以来,《纽约时报》对我国的报道已相对更加客观,更加反映中国的社会现实,这说明我国 所面对的国际媒体环境有所改善,国际媒体对中国的国家形象认知与塑造更加客观。尽管如此,由 于冷战思维的残留和国家利益的影响,美国媒体对中国的认知仍相对滞后,其报道中也常常戴着 有色眼镜,甚至是故意歪曲丑化。为此,中国需要不断强化和引导国际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 与塑造,从而提升中国的国家软实力,让世界更加客观地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国家形象面临着严峻挑战,亟待借助公共外交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本文结合拉斯韦尔传播过程模式,从信源、信息、媒介、受众及效果五个方面对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这一个案的公共外交效用进行较为系统客观的评析。在此基础上,主张从主体、客体、内容、形式、体系等几个层面着手积极建构未来中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威胁论"及其国家形象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珏 《国际观察》2007,(3):53-57
从经济总量威胁论到贸易、资本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愈演愈烈,呈阶段性递进式扩大发展,其发展过程正吻合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逐步提升.国家形象随着国家国际地位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但是,中国作为一个认知对象仅仅是影响因素之一,而认知者具有自我认知意义的信息选择过程在此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国际地位变化和国家形象的关系体现为三个悖论,国际地位并不直接决定国家形象认知的方向,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不一定必然导致国家形象的负面化,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与改善中国国家形象存在同时并行的理论可能.  相似文献   

13.
国家形象战略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在全球化时代,有效实施国家形象战略可以更好地维护和实现国家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和安全利益.在政治利益方面:国家形象战略是维护和巩固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政治合法性的有效手段,可以赢得国际威望,提高国际地位;在经济利益方面:国家形象战略可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际投资;在文化利益方面:国家形象战略可以提高国家文化的吸引力和"免疫力";在安全利益方面:国家形象战略有助于构筑安全互信机制,缓解安全困境,有效地维护国家的非传统安全.  相似文献   

14.
软实力是国家形象塑造与竞争的基础,国家形象与软实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 作用的互构关系。人权是国家权力的源泉,人权为具体的国家制度创新奠定了价值基础并指出了发 展方向,是国家软实力的内核。人权发展在经济发展、文化吸引力、国家形象塑造、国际议程设置、媒 介传播效应、行为合法性等方面推动软实力提升。对中国来说,在人权软实力建设方面要想“有所作 为”,走向世界,必须凸显“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加强与国际社会包括人权交流在内的各个层面 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博弈不仅仅是经济、军事、政治力量的较量,国家形象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变量。国家形象对于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意义表现为国家形象既是一种“软实力”,又同国家的政治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之间具有复杂的互动关系。国家形象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实现自己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影响到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地位、经济参与程度以及凭借自身实力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的能力。中国在全球化时代谋求和平发展,必须与国际社会建立开放、温和的良性互动关系,欲达此目的,中国必须重视“国家形象”建设。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与发展问题密切相关,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有助于中国塑造和传播绿色发展以及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通过机制建设、理念共享和合作实践,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取得了积极实效,发展中国家对华好感上升,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积极评价中国的气候行动。尽管如此,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内部的挑战以及自身气候传播能力的不足仍然制约着中国形象的传播效果。中国应从传播节点、传播内容和传播平台三个方面着力,精选空间和时间节点,在内容上做到以我为主、因地制宜和协同增效,充分挖掘专业渠道和大众传播的平台功能,优化国家形象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国家安全的内涵具有动态多维特征,以"综合安全"观点界定国家安全的内涵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全球化时代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国家形象"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运用"综合安全"视角来探讨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形象"如何定位、如何建设的问题。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主张重新思考"国家形象"建设的目标和内容,改进国际传播的手段和效果。对中国的"国家形象"建设本文也提出了基本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年来开展公共外交,全面展示了我国的国家形象和发展理念,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年轻人以特有的活力朝气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形象的塑造出谋划策,是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重要方式,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俄两国的形象在彼此的国民心中一直在变化。各种资料表明:中国人心中的俄罗斯形象要比俄罗斯人心中的中国形象好。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因素。营造美好的国家形象是一个艰苦的系统工程,需要中俄两国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如何影响中国在东南亚的形象、能否改善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形象认知?基于2005—2021年“全球事件、语言与语调数据库”(GDELT)数据,采用多重、多期差分法(DID)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对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形象认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一带一路”与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形象认知显著正相关;“一带一路”的经济社会发展效应、赫希曼效应和贸易、投资的中介效应均会显著提升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正面评价和认同;“一带一路”与制度距离、文化差异、相互间的认知差异、外交立场距离的交互效应也会显著弱化这些距离变量对中国在东南亚形象的负面影响;“一带一路”对中美权力变化、中美战略关系和对中国威胁认知的优化、调节效应也会有效缓解、改善东南亚国家在中美之间的选择困境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