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独特的自然和文化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古代民族宗教——原始神道,独特的民族文化又塑造出了独特的民族性格和双重心理,并成为左右日芩民族心理和行为精神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初期,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为明治政府所利用,培植出了日芩近代祭政一致的国家意识形态——国家神道,并以此角度来讨论战后日本为什么否定侵略战争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2.
神道是日本民族自原始社会以来形成和秉持的原始宗教信仰,它以崇拜自然神和神人合一的思想为核心,对自然界万物都赋予一定的“神格”而顶礼膜拜。它在文化背景、民众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等深层次上,对日本国家外交政策的理念和思维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战后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在后冷战时代出现了根本性的重大转向,在这一发展演变过程中,以神道思想和神国学说为理论框架和思想核心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思潮对日本的政治外交选择和调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影响基本上是保守右倾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日本大众文学从以下三方面作了阐述:1.源于民间文学和说唱艺术的日本大众文学随着出版业的迅速发展而兴起,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日本民众的审美情趣,逐步成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民众欢迎的艺术形式;2.日本大众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民众心态,表现时代风貌,针砭时弊、批判丑恶,逐步扩大了在民众中的影响。可以说是作家与民众共同创造并发展了日本大众文学;3.日本大众文学因扎根于民众这一丰饶的土壤之中而拥有无限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明治初期,维新政府中枢就已深刻地了解到日本所置身的国际社会和国际形势,确立起包括对自己和世界进行重新定位以及日本未来发展方向在内的国际秩序观。近代日本国际秩序思想中的上下秩序认识与欧洲近代国际秩序思想的二重原理体系如出一辙,并在明治维新后迅速与国家政权结合起来,最终确立起对欧美屈从,对东亚邻国强硬的双重外交路线。  相似文献   

5.
以敬神崇祖为内容的神道是日本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也是日本民族的主要生活方式;以忠诚勇武为内容的武士道是日本封建武士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战争道德,经七百年武士统治的积累,已积淀为日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神道以其特有的信仰和祭祀形式,为武士道提供了宗教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日本"和平国家"性质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战败后在军事领域的发展受到国内外的多方限制,从而确保了日本的"和平国家"性质.然而,半个世纪以来,保障日本作为"和平国家"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机制发生渐进性蜕变,或被架空或遭蚕食;国家防卫战略发生二次根本转向防卫方针外向化,应对范围扩大化,战略遏制对象具体化--锁定朝鲜与中国.这一切使得日本"和平国家"性质发生演化.今后日本向何处去,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7.
一、日本华侨社会的开端  本文首先拟就初期日本华侨社会的形成史进行考察。因为,笔者认为这个时代是中国和日本均从前近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的时代,处于从传统的民族间关系向近代的国家间关系转移的历史过程,这一时期的民族和国家关系才是考察日本华侨形成、发展史的出发点。此外,笔者还认为这种中日国家间关系和日本社会的性质对日本华侨这一民族集团及他们的认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幸的是有不少关于这一时期的历史研究,因此这里想边学习这些研究边加以考察。  关于日本华侨社会的开端,以往有 16 世纪后半期的长崎开港(1571 年)之…  相似文献   

8.
日本政治文化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政治文化的多元性特点,表现为日本外交政策的两面性和暧昧性;对外寻求在国际体系中“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的等级观,极力向外扩张,寻求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神道教主要体现在对外交决策制定人员及外交政策的牵制作用;“耻感文化”使日本外交具有敏感性,很大程度上是对外部世界行为的被动反应,同时也使日本外交很少考虑道德问题;“集团主义”表现为在国际交往方面十分谨慎和追求与强国的结盟。  相似文献   

9.
论近代日本的国际秩序观及其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世纪后半期,东亚国际秩序处于由前近代向近代过渡的转型时期.在东亚秩序转型中,包括了三个几乎同时进行的结构性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日本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此间,日本对中朝的外交政策与其国际秩序观有着直接的关联.可以说近代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日本借助欧洲条约体系对东亚既有秩序的破坏,向着有利于实现自己意愿的方向改组东亚原有的国际秩序,从而推动和实施其国际秩序思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论民间右翼团体在日本30年代法西斯化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右翼团体在日本30年代法西斯化中起到了推波助澜、为虎作伥的作用。民间右翼思想家北一辉等人的法西斯主义思想是日本30年代法西斯化的指导思想。进入30年崐代以后,民间右翼团体和军部法西斯势力互相勾结和支持,对内制造了一系列暗杀、政变事件,崐结束了政党内阁时代,使军部法西斯势力控制了内阁并加强了对人民的独裁统治;对外挑起了崐全面侵华战争,使日本完全走上了对内专制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全面法西斯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国际关系学者通常将古希腊城邦体系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国家体系视作现代主权国家体系的前身.本文从超体系、体系和单位的层面对这三个体系进行了比较,认为它们之间尽管有相似之处,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仅仅用现代世界的视角去观察前两个历史时代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错误.承认并理解这种区别,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历史事实,并更准确地把握古代思想家的理念,从而避免对历史的随意应用和对古代思想的简单解释,对于批判和建构国际关系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日本大众文学是日本"近代""民族国家"确立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日本"近代"大众文学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大正末年到昭和十年(1935),作家多将时代背景设置在幕府末期至明治初期,实质是通过文学的方式对近代民族国家的"大日本帝国"的历史的再发现;第二时期,昭和十年至1945年战败,作家大多表达了作为"大日本帝国"国民一员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体现了日本知识阶层的"国民化",这一时期的《宫本武藏》更被认为是日本国民自我的确认之作。然而,从战时的《宫本武藏》到2010年时代小说《天地明察》的畅销,我们仍能透视出内在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13.
孟晓旭 《国际问题研究》2023,(2):103-121+126
日本内阁会议通过《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和《防卫力整备计划》,要求构建“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提升防卫费,首次将经济安全保障明确纳入《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提出以集“外交力、防卫力、经济力、技术力、信息力”一体的综合国力实现国家安全利益,将中国定位为“最大战略挑战”。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重大转向是日本追求“大国化”的表现,也有配合美国战略需求和牵制中国的地缘安全考量。它突破了日本战后长期坚持的“专守防卫”原则,导致其成为新的危险性安全变量,这将加剧大国安全竞争和地区安全冲突风险,导致中日安全关系更为复杂。受内外因素的影响,日本国家安全战略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国家理论是近代欧洲政治思想的重要线索。处在16 世纪历史拐点的法国政治思想家 让·博丹,以主权理论为内核,对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国家权力有效运行的制度性安排进行了卓有远 见的论证和阐述,引发了近代欧洲对国家理论的系统论述,开启了国家理论的近代之门。  相似文献   

15.
大事综览     
2001年8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亚洲各国反应强烈。13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中韩强烈反对和执政党内部担忧增大的压力下,避开8月15日这个敏感日子,提前参拜“靖国神社”,并有意模糊参拜方式,用“一鞠躬”的非神道形式进行了参拜,但此举却不能改变其挑衅正义的实质。靖国神社是日本近代史上对外侵略扩张的象征,神社里供奉着日本明治维新以来246万多战死者的牌位,1978年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的牌位也被移到这里。战争期间,受军国主义蒙骗的青年在上战场前都要到这里参拜。当时的日本统治者也高度重视神社,不仅由国家资助,而且还将之置于陆军省和海军省的管辖之下。战后,日本废除了神道制度,靖国神社变成宗教法人,但日政界一直有人要求由国家“护持”和政府首脑公开参拜。1985年中曾根康弘、1996年桥本龙太郎曾参拜过靖国神社并引发亚洲  相似文献   

16.
日本战略文化与现实和长远利益需求结合,催生了日本人的战略意愿,成为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基础.随着日本国家身份定位问题的解决,日本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变得越来越清晰.但日本战略文化的特性与一些特殊因素结合,也导致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展方向存在着某些模糊性,需保持高度的关注.本文从日本战略文化和战略意愿视角,对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问题进行一些战略性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与东亚"朝贡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与东亚朝贡体系的关系由最初的依附追随型到逐渐地走向要求与中华帝国的"平等".日本与朝贡体系的关系,更多的是依据非理性的功利性原则来确定彼此的关系,因此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近代后,日本虽然形式上跻身于主权国家的行列,但在观念上依然没有摆脱古代华夏文明体系的制约,并在国际实践中试图重建以日本为中心的新的东亚朝贡体系--"大东亚共荣圈".  相似文献   

18.
周永生 《东北亚研究》2003,(4):31-35,41
战后日本的经济外交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本文从抓住主要矛盾,全力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等六个方面对战后日本经济外交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同时,从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的不协调发展,阻碍日本国家利益最大化等角度归纳了战后日本经济外交失败的教训。这特别值得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日本儒教中的家族孝主义是家族国家观的重要基础。但是作为幕藩体制下封建武士之间的道德,它无法直接为明治近代化的目标服务甚至形成阻碍。因此家族国家观虽然植根于传统的儒教家族主义,但又是对其不适应时代课题的部分进行修正后,重新建构起来的一种意识形态。因此带有两面性,不是简单的“复古”,也不是儒教家族主义道德的简单复活。虽然家族国家观在统合民众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其原理与近代国家原理之间存在抵触,致使家族国家观自身蕴含着重大的悖论。  相似文献   

20.
日本与韩国、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普遍存在岛礁主权争端,这三大岛礁主权问题的产生、发展贯穿于近代以来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的全过程,而民族主义则是岛礁主权争端产生、演变的重要推动力。在日本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虽然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但领土扩张始终是其追求的重点。鉴于日本民族主义诉求与其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利益相吻合,所以岛礁主权争端的烈度将与日本国家民族主义思潮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