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修改和平宪法问题的现状及前景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本现行的1947年宪法,因限制军事化和和平主义特色而受到普遍赞誉,其中第九条规定“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被称为“和平宪法”。和平宪法为战后日本迅速重新崛起奠定了基础,维护了亚洲和平稳定的环境,但却成为日本迈向政治和军事大国的障碍。进入21世纪,日本修宪步伐正大大加快,自民党计划在2005年内提交最终修宪草案。其他政党、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也纷纷提出修宪计划和提案,开始探讨修宪的具体程序和技术性问题,目前,修宪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日本修改和平宪法及其影响将事关日本国家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
2018年9月20日,日本执政的自民党举行了总裁选举。此次选举是在安倍晋三内阁长期执政过程中形成的"安倍一强"支配体制下展开的。在竞选过程中,现任总裁安倍与前干事长石破茂形成了"单挑"格局,双方围绕着修宪推进路线、如何评价"安倍经济学"以及政权运营方式等政策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在党内派阀势力及基层组织的普遍支持下,加之受到社会舆论的积极评价,安倍再次以大幅优势赢得总裁选举。日本政局演变由此进入"后安倍时代",安倍内阁将如何进一步引导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安倍修宪路线的推进以及"安倍之后"的继任人选等问题,需要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3.
日本修宪态势及其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来日本加快修改宪法的步伐 ,执政的自民党和在野的民主党纷纷表示将在近两年内制定出新宪法草案 ,并在争夺修宪问题的主导权上展开明争暗斗。修宪问题已成为 2 0 0 4年日本政治的焦点。今后 ,日本各政党及政府如何运作修宪及对“和平宪法”做何种修改将关系到日本国家走向 ,值得关注。一、战后日本谋求修宪的手段现行《日本国宪法》系战后美国在占领日本初期主导制定 ,194 6年 11月公布 ,194 7年 5月实施。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国民真诚地追求以正义和秩序为基础的国际和平 ,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  相似文献   

4.
第48届众议院选举的提前举行,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基于内阁支持率回升、自民党处于领先优势、民进党势力低迷及新兴政治势力立足未稳等因素而作出的政治决定,其导致民进党分裂以及希望之党与立宪民主党的仓促组建。在竞选过程中,围绕消费税提升、核电、修宪等政策课题,执政两党(自民党和公明党)、希望之党与日本维新会、立宪民主党与日本共产党及社民党"三股势力"之间展开角逐。执政联盟获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由于在野党势力的孱弱与分裂,也是日本选民"别无选择"的无奈之举。大选后组建的安倍内阁呈长期执政态势,其延续"安倍经济学"、强化对朝施压、推进修宪路线等政策取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郑汕 《和平与发展》2014,(2):30-42,123-134
日本首相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实行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政策。国际舆论认为,日本战后"战犯政治"的延续,追求"经济景气"的诱惑,联合国撤除"敌国条款"后摘帽心理的膨胀,美国"再平衡战略"的鼓动,是安倍政府敢于搅动东北亚局势的主要原因。一旦日本突破战后体制,"修宪"成功,日本就有可能再次成为世界战争的策源地。  相似文献   

6.
2014年12月日本举行了安倍再度执政以来第二次大选,安倍领导的自公执政联盟在众议院选举中获胜,第三次安倍政权于2014年年末正式启动。安倍着眼于长期执政,未来将会继续沿着修宪扩军、摆脱"战后体制"、实现"正常国家化"的右倾道路前进,而"一盘散沙"的在野党难以对其进行有力牵制。大选后安倍在对华关系上频频曝出消极言行,中日关系乍暖还寒。中日两国领导人2014年11月举行的两年来第一次正式会晤所营造的关系解冻氛围遭遇打击,安倍今后能否继续坚持中日四点原则共识、能否真诚改善对华关系有待检验。日本同其他邻国关系方面的前景也依然不容乐观。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和日本战败投降70周年,安倍拟于8月15日发表所谓"安倍谈话",其内容和观点值得中国和国际社会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7.
日本老牌保守政党自民党谋求解禁"集体自卫权"和修改"和平宪法"由来已久。安倍上台伊始,就逐步将修改宪法解释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变成内阁决议案。"日本安全保障法"的生效,意味着日本自卫队赴海外可随机行使集体自卫权,以武力攻击形式维护和保障本国安全或同盟国的安全。为了恢复日本因二战中侵略他国而"丧失"的部分国家对外职能,谋求废除联合国宪章中的"敌国条款",安倍等保守派政要力图通过行使"集体自卫权"达到修改宪法第九条、使日本成为拥有军队和交战权的"正常国家",最终谋求政治军事大国的目的。可以说,解禁集体自卫权是战后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质变,已对东亚和平稳定与安全环境带来了深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日本第24届参议院选举被称之为"战后日本政治史的转折点"、"历史性突破"等,意指通过这次选举,所谓"修宪势力"在参议院已经达到法定修宪门槛的"三分之二"。加上由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众议院议席已经超过"三分之二",所以"修宪"已经"成为现实可能"。但实际上,"三分之二"在当下日本政坛所具有的真实内涵是复杂的。"安倍经济学"虽然是这次自民党胜选的重要依托之一,但与其说已经被选民普遍认可,不如说是对安倍政权的"缓期执行,以观后效"。此外,本次选举进一步印证了日本政治生态的发展趋势,即总体右倾化使自民党重获"一党优位"地位,以及在自民党内形成"安倍一强"的状况。通过本次选举,执政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的安倍政权,其对华外交必将更加强硬,也意味着中日关系将有新的变数和面临新的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9.
安倍政权以修宪强国为目标,利用中日钓鱼岛争端鼓吹所谓"中国威胁论",积极谋求行使集体自卫权。日本内阁会议通过有关"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宪法解释"决议案,明确改变了日本政府过去对集体自卫权"虽拥有,但不能行使"的宪法解释,这不仅会从根本上改变战后日本的"和平发展道路"及"专守防卫"安全政策,而且将与日美同盟体系的强化发生联动,给亚太地区格局带来冲击。  相似文献   

10.
王屏 《亚非纵横》2014,(4):1-13
该文通过对战后日本有关修宪和解禁集体自卫权的争论与斗争的论证过程,厘清了冷战体制下的“畸形儿”日本在美国控制下制定了互相矛盾的宪法、和约以及日美安保条约的历史脉络,并追踪了日本有关修宪和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政府解释内容的变化。在对日美军事同盟形成的路径及本质特征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同时,指出安倍政权企图修宪和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原因与后果,并对战后日本第三次政治右倾化以及第三个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军事大国进行了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11.
2016年7月10日,在日本第24届参议院选举中,修宪势力占据了发起修宪动议所需的三分之二以上议席,小党则处于更加严峻的境地。如何评价"安倍经济学"是本届参议院选举的最大争论点,执政党势力在选举竞争中特意回避了修宪问题。受本届参议院选举结果的影响,安倍内阁将在密切关注日本国内修宪政治生态变化的基础上,采取"柔性"的政治运营手法来推进修宪路线。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日本不得不放弃武力扩张的国家战略,但伴随形势变化,日本不同当政者的治国方略则不相同。围绕是维护宪法、优先发展经济、重视国际协调,还是修改宪法、增强军事力量、成为政治军事大国等,存在两种不同国家战略倾向。其背后则是两种不同的历史观。战后,日本在《日本国宪法》下走和平发展道路,经济、科技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外交则受制于美国而缺乏自主性。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开始借助美国,努力成为亚洲领导国家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而非所谓摆脱美国的"正常国家"。21世纪以来,安倍晋三的国家战略目标是对内推动修宪,使日本成为"能战国家";对外构筑"自由开放的印太",制衡中国。菅义伟内阁继承了安倍的国家战略。岸田文雄执政后在延续同一国家战略的同时,会展现何种特色,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底,以"摆脱战后体制"为己任的安倍再次入主永田町。在半岛局势多变、中国崛起、美国重返亚太、日本国内也危机重重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为实现"摆脱战后体制"的政治目标,安倍内阁大力推动修宪、强化军事力量、解禁集体自卫权等。安倍"摆脱战后体制"的实质是改变战后日本的国家战略定位,谋求日本的"正常国家"地位,目的是颠覆现有地区秩序,确立日本的地区领导国地位,这必将会极大地威胁亚洲乃至世界局势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刘江永 《东北亚论坛》2013,(2):4-15,117,128
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再度执政后,手中握有改善中日关系的机会,但在日本政治右倾化抬头背景下,其对华政策仍可能受到日本右翼和鹰派的影响。安倍内阁企图通过加强日美同盟,在中国周边开展所谓"价值观外交",构建针对中国的战略格局,在钓鱼岛问题上迫使中方让步。安倍最大政治目标是修改日本宪法,为日本对外使用军事力量铺路。近期在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的同时,也会谋求缓解紧张关系,防止局势失控。若2013年7月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很可能推动修改日本宪法。中日关系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前景不容乐观。201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5周年。中日双方信守条约,妥善处理钓鱼岛争议,对未来的中日关系和东亚和平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解禁集体自卫权意味着当美国及其他与日本关系密切的国家在遭受攻击时,日本自卫队可以将其视为对本国的攻击而予以反击。安倍意图通过这一方式,谋求"摆脱战后体制",实现日本的"正常国家化",并进一步实现"重振日本"的政治大国化目标。但行使集体自卫权超出了宪法第九条允许的"自卫所需最低限度"范围,因此除非修宪或修改宪法解释,否则此举即被视为违宪。而鉴于修宪的门槛较高,使得他认识到无法一蹴而就,只得采取切香肠的方式,改以不断变通妥协争取部分进取的中期渐进和长期稳打的路线。现阶段,其目标是通过修改宪法解释来有条件地行使"限定性集体自卫权"。与此同时,为降低国内外对解禁集体自卫权的疑虑,以增强支持,安倍一方面打出了"积极和平主义"的旗号,以漂白自己,另一方面又刻意抹黑中国,将之渲染为威胁日本及周边安全的假想敌。可以想见,此举势将进一步导致本已陷入僵局的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6.
现行《日本国宪法》自1947年生效以来未曾被明文修改,但日本政府为突破宪法第9条限制,已通过发布"政府见解"、制定安保相关法律等形式,根据需要任意解释宪法条文,已实现事实修宪。与此同时,安倍等保守派政治家并未放弃明文修宪的企图,正不断完善相关条件,拟以争议较小的条文为突破口,为最终修改宪法第9条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末,安倍以较高人气顺利进驻永田町,所推出的“安倍经济学”为其赢得了暂时民望和长期执政预期。同时,安倍通过渲染中朝等周边威胁、制造东海和南海联动、强化日关同盟等博得民意和社会基础,开启了作为其夙愿的解禁集体自卫权进程。解禁集体自卫权涉及修改宪法、国民投票法等一系列法律环节,关乎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和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走势,直接影响日本能否成为正常国家和强化军备成为军事大国。因此,解禁集体自卫权注定成为安倍内阁年度热点和焦点大戏。与此同时,面对中韩等国家的反对,安倍以及日本政坛和社会进一步右倾化的风险与挑战也陡然加大。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主义对近代日本政治有过重要影响,它的极端化是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战后日本的国家主义改头换面再现出来,并一直贯穿在社会思潮之中.安倍两次担任首相以来,显露出浓厚的国家主义意识.安倍的国家主义既具有国内、国际双重背景,也有家族政治基因的影响,它一出笼就不断贯彻到安倍政府的内外政策中,对日本国内及地区秩序产生冲击,消极后果不断显现.  相似文献   

19.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自去年年底上任以来把修改日本现行宪法作为优先目标之一,不断发表有关修宪的言论和计划,甚至在今年2月访美时也把他的修宪设想告知了奥巴马,随后他又明确提出了分三步走的修宪“日程表”。7月15日,他在接受长崎国际电视台采访时更直接地说:“我们将修改(宪法)第九条,写明其(自卫队)存在和作用。这才是正确的姿态。”看来,安倍修宪的势头已不可逆转。现在人们关注的是美闰对此究竟持什么态度?国内有人说:“美国绝不会允许日本修改由美国制定的这部宪法”。按逻辑推理,这种判断似乎不无道理。但这是一种主观的猜测。事实完全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20.
自2018年5月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美伊关系持续紧张,导致中东局势动荡不定。对此,日本安倍政府基于保障日本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利益、提高日本国际声誉与推动国内修宪进程等多重战略考量,决定在美伊间开展调停外交。美伊两国对调停者的需求、伊朗对日本的信任以及欧洲国家调停者身份的削弱,也为安倍政府实施调停外交提供了可行条件。安倍政府调停外交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日伊首脑互访、日伊高层会谈、日美密切沟通以及游说中东国家等,但其成效受到日本自身局限性、美伊矛盾复杂性、调停策略表面性、调停进程不确定性等因素制约,难以促使美伊关系得到实质性缓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