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欧是许多现代政治理念和思想的发源地,同时也是现代恐怖主义的诞生地。冷战结束以后,意识形态冲突逐渐远离西欧的社会生活,民族冲突也逐步得到缓解,虽然无政府主义、环境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运动等成为西欧恐怖主义的新根源,但从总体上看西欧的恐怖主义威胁逐渐减轻。但“9·11”事件以来,随着美国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宗教极端主义成为西欧面临的主要威胁,西欧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与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韩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和政治家——朴殷植一、生平事迹朴殷植(字圣七,号谦谷、白岩,1859—1925)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韩国爱国文化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第二任总统。朴殷植于1859年9月30日(阴历)出生在黄海道黄州郡南面一农村...  相似文献   

3.
2008年8月爆发的俄格冲突是相关各方地缘政治博弈背景下的产物,它反映了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俄罗斯与美国以及欧亚地区三个层次的地缘政治冲突的现实.冲突也相应地在三个层次上产生了反映地缘政治冲突的力量格局和平衡的现实结果.俄格冲突也在地缘政治层面对今后国际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包括对当前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冲击,对北约未来发展的冲击以及对国际能源局势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一、国际新格局下的中日关系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局势风云变换:苏联瓦解,东欧骤变,美国削落,“雅尔塔体制”烟消云散。而由它引起的后遗症使欧洲局势动荡,从地中海、里海到波罗的海,从外高加索到中亚,形成了一个矛盾集中的地带;宗教冲突、民族冲突频发,有的地方甚至发生了局部战争。与此同时,日本、德国、东亚却迅速崛起,国际“地区主义”势力上升,国际行为的主体从国际集团变为国家单元,经济技术关系成为国际关系中相对重要的基质,政治关系和军事关系的地位相对下降。国际间的根本矛盾冲突越来越集中在经济领域和技术领域,如美日的贸易摩擦与“经济战争”,美欧间的经济矛盾,中美间的贸易逆差,前苏联各共和国间的经济混乱与纠纷等等。各种政治、军事问题往往与经济、技术问题纠缠交织在一起,难分难解。随着日美安保体制的日益削弱,美日两国进而更注重于经贸关系上的相互  相似文献   

5.
我为什么要进入文明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十多年前,我在写《战后西欧国际关系》时,即时时想到一个问题:所谓“国际关系”或“国际问题”,放到社会科学里,能不能算做一门“独立的学科”?当时初建西欧研究所时大家的共识,是把研究的时间范围设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而实际上,大家越来越把关注点放在当前的“热门”话题上,只跟踪眼前发生的事情。于是我产生了一种印象:这似乎等于把新华社以及当时所能看到的外国通讯社的消息(大部分又都能在《参考资料》上看到)当作基本材料,编写成各类专题性的文字,这样的工作至多是一种资料的整理,很难说是学术性的、理论性的研究。我还觉得,作…  相似文献   

6.
科索沃问题的实质是历史与希望、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是塞、阿两族数百年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的延续和发展。 科索沃的历史悠久,据克罗地亚历史学家亚历山大·斯迪帕切维奇考证,最早生活在科索沃地区的是40多个伊科里·特拉切好战的游牧部落,即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他们的历史比西欧还要古老,在公元前4—5世纪就在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权力竞争、国际共识赤字与俄乌冲突三重问题叠加的变局之下,北极地区的权力竞争、机制停摆、规则冲突等问题错综复杂地呈现出来。各方对北极的认知发生变化,也加速了在北极的战略布局调整。在这一背景下,“北极例外论”似已消融。突破了“例外论”的北极地区秩序走向中,蕴含着冲突与风险。当前,各方应致力于建立容纳安全诉求的协调框架,构建基于国际法的地区规制安排。在观念协调层面,可尝试跨区域的复合地区主义路径,即在跨区域的大国协调机制或经济论坛与北极地区现有的治理体系之间,创设新的合作框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能够兼容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地区秩序,实现北极“长和平”的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8.
现代法国的政治理论产生于确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制度和思想的时期,它从一开始就打上了建构主义的印记。同现实主义学派的拥护者惯常的观点相比较,法国学派赋予主观因素更大的意义。因为建构主义把世界理解为由社会“创造”的现实,并以这种理解既跟新现实主义、也跟新自由主义的生硬的客观主义分庭抗礼。尽管建构主义并不否认客观因素,认为这些因素决定着活动在国际舞台上那些主要角色物质潜力的差异;但它提出,与此同时要考虑到主观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编后     
《美国研究》2006,20(3)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本期所载文章,就像秋天的果实,内容丰富,见解深刻,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历史和现实的新视角。在二百多年的时间里,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其原因何在?对此,国内外很多学者进行了探讨。在本期专论中,何顺果从文明积累的角度探讨了美利坚文明发展的特点,认为它源于西欧,根植于新大陆,形成了优秀、丰富而厚重的积淀。这种积淀在向“大西部”拓殖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生机和活力,最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有别于西欧的较为完善的发展模式。温强从历史档案中发掘了肯尼迪政府时期美、欧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产生…  相似文献   

10.
刘波 《法国研究》2006,(1):27-36
“矛盾修辞”将两个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并使它们发生修辞上的联系。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对比,而是使两个本来不可调和的事物所具有的特征相互渗透,相互溶入,通过对两者的综合,用两者的合力营造出一种全新的境界。它不仅在美学方面体现出一种雄健的审美趣味,而且在揭示自然和精神的真相方面表现出一种道德上极端残忍的清醒。作为表现手法,“矛盾修辞”使表现不可表现的内容成为可能;作为思想方法,它把意识活动引向常情常理不能达到的深处;作为创造手段,它开辟了一个充满悖论的统一世界。波德莱尔在其创作中惯常使用“矛盾修辞”。对“矛盾修辞”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廓清波德莱尔倡导的“深层修辞”某些方面的内涵。同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相比,波德莱尔通过“矛盾修辞”体现出来的美学理念无疑是一种深化和升华,它揭示深度的思想情感或思想情感的深度,凸显生活中固有的不可消解的矛盾和悖论,启发一种观照世事和人心的现代视角。  相似文献   

11.
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政治思潮出现的标志是1951年社会党国际的成立,但其思想的源流则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其前身社会主义的产生。本文所论述的民主社会主义就包括它的前身社会民主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在东欧的演进的大致规律基本上符合它在西欧、中欧发展的轨迹,主要的区别在于它在东欧发展曾有过中断,具有间断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西欧政党政治的危机与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西欧现代政治核心之称的政党和政党政治 ,如今遭遇了一场从思想、组织、功能到运行格局的全方位危机。该危机不是由于传统政党的故步自封引发的 ,而是由于社会结构、时代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巨大变化 ,由于大众传媒、非政府组织等新中介的挑战以及主流政党的自我变革带来的。从整体上观察 ,该危机超出了“卡特尔政党模式”的限制 ,但本质上不是民主价值观的危机 ,而是政党这种民主机构在“民主社会民主化”过程中的危机 ,具有从间接民主向直接民主转型的性质。危机的发展方向带有某些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波兰采取强硬的对抗与遏制俄罗斯的外交战略。理解这一外交战略,需要回溯波兰政治文化遗产“雅盖隆思想”及其指引下的波兰东方政策。在战略文化的层面,雅盖隆思想是对作为波兰历史“黄金时期”雅盖隆王朝历史记忆的追溯和沿用;在地缘政治的层面,雅盖隆思想强调波兰东方政策的传统,主要战略意图是防范俄罗斯,限制俄罗斯在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立陶宛的影响,进而与东部邻国共同建立反俄联盟。19世纪以来,雅盖隆思想共经历了三次复兴。冷战结束后,雅盖隆思想指导下的波兰外交政策的最显著特征,是对欧盟和北约成员国身份的使用。波兰借助雅盖隆思想的文化基础与俄罗斯争夺对俄波中间地带国家的影响力。俄乌冲突以来,波兰已经成为塑造欧洲东部安全秩序的关键角色。雅盖隆思想指导下的波兰外交政策,继续强调波兰对欧洲东部安全秩序的构想和将这一思想变为现实的雄心。但是,雅盖隆思想的复兴无助于弥合目前波兰与俄罗斯分裂的地缘政治主张与利益分歧,甚至会加剧欧洲与俄罗斯意识形态的对抗与冲突。  相似文献   

14.
“文明国家”外交政策理论在德国的政界和学界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分析德国对外政策的实践评介了这一理论。德国“文明国家”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内稳定的市民社会和以市民社会价值观为主导的国家角色设计方案。在实践中 ,德国外交政策致力于多边主义原则 ,坚持“西方一体化”取向 ,推动国际关系的文明化和法治化 ,但它同时也受相互依存的国际政治现实的制约和影响。德国“文明国家”外交政策仍然有其发展的限度。  相似文献   

15.
一、戈尔巴乔夫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愿望是真心诚意的俄国学者布坚科认为,应当从历史的角度去评价戈尔巴乔夫的观点和他所进行的活动。布坚科提出,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改革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愿望是真心诚意的呢,还是他的改革的社会主义思想只是幌子,在它的背后隐藏着想把“社会主义送进档案馆”的意图?当时“挖掘社会主义潜力”的口号本身是否符合国情?如果是符合实际情况,那么又为何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6.
2002年3月,在欧盟的协调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改建成新的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建立一个“功能性联邦”是欧盟对塞黑政策的基本前提,通过条件限制促使行将分裂的塞黑形成稳定的联邦统一体,借助稳定和联系进程框架下的入盟吸引力来根除塞黑冲突和分裂的种子,以上内容构成了欧盟解决塞黑冲突的基本政策框架。但这一框架并没有解决冲突双方的基本矛盾。没有充分考虑冲突双方的特殊情况、片面追求通过条件限制来实施外部压力以及欧盟政策的“支柱化”是失败的主因。最终欧盟不得不放弃“联盟”而转向“双轨”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东盟由五个成员国,即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所组成。它的总人口一九七六年为两亿四千一百万,与西欧共同市场或美国的人口差不多。如果说,西欧共同市场是在政治与经济需要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那么,东盟是在东盟国家的人民对政治与经济现实的认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五个国家自愿地建立了区域性的合作。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一序论 一般来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东亚传统社会的解体期.由于内部的崩坏(封建体制的局限)和外来的冲击(西欧的物质文明及思想的影响),这两个因素的复合作用,使东亚封建社会急剧解体.①  相似文献   

19.
一、综合研究是地区研究的主要特征 以地区为对象的地区研究(area studies)与其他学科(如地理、历史、经济、政治、农业、人类等)相比,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组织形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它的研究对象是“一个政治或地理地区的历史、地理、语言和一般文化”,①内容极其广泛,既包括社会科学也包括自然科学。与此同时,由于受各种客观因素(地理、民族及历史等)的影响,这些地区的发展规律也与其他地区(如西欧与北美)不同,它是一个所谓“异质”(distinct)地区,所以,它的发展规律就非产生于西欧沃土上的各项单学科所能阐明。地区研究在对象上的这种特征决定了它不是一个单学科(single discipline),而是一个多学  相似文献   

20.
“巴尔干化”的概念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西方对于伴随奥斯曼帝国崩溃出现在巴尔干的政治暴力、种族冲突和国家的分崩离析等现象的描述。从历史的角度进行解读,“巴尔干化”既是东南欧弱小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后要建立民族国家的诉求与奥斯曼帝国维持在东南欧统治的要求相冲突的产物;同样,“巴尔干化”也渗透着欧洲列强的利益,反映了欧洲大国对巴尔干事务的干预,它是欧洲大国围绕如何瓜分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的领地而展开角逐的产物。究其根源,巴尔干各民族背负着敌意、仇视和冲突的历史重负是“巴尔干化”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