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洁 《新民周刊》2020,(14):F0003-F0003
(2020年第13期)"叮——"微信传来一条消息提醒:您的快件已送达。我的内心一阵激动:《新民周刊》抗疫系列杂志共10本,成功送达了武汉市博物馆,他们将被武汉市博物馆收藏展出。从武汉"封城"到武汉"解封"的76天,是全民抗击疫情的76天。回过头来看,周刊的每一次策划,都正好踏在了历史的节点上。《新民周刊》的第一本新冠肺炎疫情特刊《战疫》,封面设计是笼罩在疫情阴霾下的黄鹤楼。如今回看,紧张和艰难的气氛犹在眼前。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高雅的游戏或测验,法国《新观察》杂志提出了有关查理·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的十三个问题,请读者作答。1、我们知道波德莱尔的第二个名字叫皮埃尔(Pierre)。这个名字在古法语里是什么意思?A、利剑B、打火石C、伤痕2、波德莱尔在生命垂危时已失语。他仅仅能说一  相似文献   

3.
"颜色革命"在俄罗斯不可能成功,因为普京政权早已非常清醒地明白了"颜色革命"的套路。在周日俄罗斯总统大选的当天,我应邀在法国电视五台评论一周世界时事。与我同台的俄罗斯《消息报》常驻巴黎记者科瓦兰科与美国《泛大西洋》杂志记者克罗兹就普京当选事当场戗了起来。  相似文献   

4.
陈勇  张昆 《当代亚太》2012,(3):147-160
本文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期间美国《时代》周刊的中国报道进行框架分析和内容分析后发现,在这近六十年的时间里,其中国报道的变化与中美关系的变化是保持一致的。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美国国家利益和主流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在这二者的共同"折射"下,《时代》周刊所呈现的"中国镜像"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扭曲和变形。  相似文献   

5.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5,(21):24-24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艾玛纽·托德的一部新作对法国"1月11日精神"提出了异议,认为从中可以看到一种"极权主义的瞬间闪光",是对法国社会的一次"撕裂",它将进一步强化反伊斯兰主义和激化反犹主义,最终刺激法国社会族群矛盾和冲突的上升。《谁是沙尔利——一场危机的社会学》,这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艾玛纽·托德的一部新作。5月7日刚刚问世,就在法国引起巨大争议,成为目前法国最大的思想交锋的焦点。该书对法国"1月11日精神"——即在《沙尔利周刊》遇袭四天之后爆发的400万人的盛大示威——提出了异议,认为从中可以看到一种"极权主义的瞬间闪光",是对法国社会的一次"撕裂",它将进一步强化反伊斯兰主义和激化反犹主义,最终刺激法国社会族群矛盾和冲突的上升。  相似文献   

6.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43):18-18
在世界深陷全球性经济与金融危机之际,没有比一场贸易保护主义战争更危险的了。我上周在《法国人为何如此害怕中国》一文中提到,法国重振工业部部长阿尔诺.蒙布尔在《巴黎人报》封面亮相时,试图以一身"法国制造"来推动法国人买国货。在这张照片中,部长大人身穿法国造的条纹海魂衫,手捧一台法国造的家用搅拌机,腕上还戴着一只法国手表,...  相似文献   

7.
德国网络言论自由保护与立法规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邢璐 《德国研究》2006,21(3):34-38
随着网络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元素,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与立法规制也成为法律视野中的重要问题。德国在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上延续了宪法对言论自由的保护,但同时颁布了《多元媒体法》进行专门的立法规制。从与美国的网络言论规制比较来看,这是由网络言论的双重属性决定的,也与德国在网络言论保护上的价值取向和传统言论自由保护的方式有关。我国应从此两个方面入手,结合自身特点,实现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和立法规制。  相似文献   

8.
王泠一 《新民周刊》2012,(39):54-55
双人风筝、三山旭日、篝火明月、踏浪拾贝……这真是个可以开始初恋的地方!金山和徐家汇是两个城市吗?4年前的《新民周刊》,曾经刊登过一个女孩牵着风筝在金山海边的城市沙滩上"欣喜飞翔"的大幅照片;我配了文章,题为《手拉手的美丽》。当年刚读初中的女孩来自都江堰,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双亲。按照上海和都江堰的援助协议之  相似文献   

9.
致读者朋友     
《新民周刊》2022,(12):F0003-F0003
(2022年第11期)亲爱的《新民周刊》读者朋友:感谢您多年来对《新民周刊》的厚爱!上海正处于抗击疫情最艰难的时刻,3月28日起上海开展新一轮核酸筛查,由于社区封闭管理,杂志可能无法及时送到您的手中,对此我们深表歉意。待各区域投递条件允许,我们将尽快补投递。您期待的《新民周刊》可能会迟到,但我们对您的牵挂一直都在。  相似文献   

10.
丰富多彩的法国当代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思想艺术成就。在为这一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作家队伍里,有一位引人注目的小说家,他就是埃尔韦.巴赞(Herve Bazin,1911)。他的作品先后被译成二十八种不同文字畅销于世界(共两千五百万册),并在法国和国外多次获奖。五十年代的法国《文学新闻》周刊经读者投票,评选他为战后“十年最佳小  相似文献   

11.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42):25-25
错过"中国高铁"的国家,将错过一个历史机遇。关注美国大选是一个全球现象,法国媒体亦不例外。但独具慧眼的是法国"青年非洲报业集团"麾下的杂志《月刊》。其最新一期封面标题是"大竞赛:中美两国同时更换领导人",并配上了习近平与奥巴马的头像。显然,84岁高龄的杂志创始人贝希·本·雅梅德深谙当今国际关系格局的实质与走向,洞悉2...  相似文献   

12.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50):16-16
当不求甚解的外交官或记者写出谬误信息且广泛流传开来后,则往往以讹传讹、越传越"真"。我在法国出版的《平凡的中国人》一书中曾调侃地写道:与法国人聊上十分钟,他就会滔滔不绝地来告诉我中国到底是怎么回事!喜欢教训他人是某些法国人的天性。但我没想到的是,现在也有越来越多从未踏足法国的同胞,也来向我解释究竟法国是怎么回事!最近...  相似文献   

13.
杨江 《新民周刊》2012,(47):60-62
11月初,《新民周刊》刊出《甘肃"抢夺公文"事件调查》后,引发社会强烈关注。随即,被指"抢夺公文"的朱国尧向《新民周刊》喊冤,要求为自己辩护,而另两个当事人叶成岳、林贤通也找到《新民周刊》,称还有"隐情"要揭露。为此,新的调查再次展开。今年10月,国内多家网络论坛流传一则有关甘肃省工商局公文被抢夺、处长被打的举报帖。...  相似文献   

14.
美国《情报人员身份保护法》于1982年出台,旨在管控美国报刊杂志与新闻媒体等大众传媒机构对国内外情报人员身份的泄密行为。一方面,《情报人员身份保护法》的出台有效地控制了喧嚣一时的泄密行为,保障了情报人员的人身安全,捍卫了美国国家利益;另一方面,该法案对未授权信息泄露的管控使得记者等"公众喉舌"无法有效行使其"第四种权力",这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言论自由"的原则。可以说,《情报人员身份保护法》是美国在安全与自由之间寻求平衡点的一次尝试。对该法律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民主、自由"与"国家安全"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许雪萍 《新民周刊》2020,(17):95-95
我通过阅读这本书,得以在这个暮春时节,在我家里和她们秘密对话,了解她们的生命细节。利用周末读完了《三种爱:勃朗宁夫人、狄金森与乔治·桑》。这本甫一出版便颇受好评的书,是真的好看。但用"好看"来定义对一本书的感受,好像显得草率了,想想应该是词不达意。《三种爱》写了勃朗宁夫人、狄金森、乔治·桑关于爱的生命故事。她们被作家张翎从法国的诺昂镇,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美国麻省的艾默斯特镇邀请到一本书来,而我通过阅读这本书,得以在这个暮春时节.  相似文献   

16.
此文是对 2 0世纪上半叶法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过程的总体回顾。作者结合现代中国的特殊历史背景 ,着重论述了五四运动和《新青年》杂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法大学等历史事件和相关人物对传播法国文化所起的作用 ,并介绍了这个时期法国思想和文学在中国的译介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资料是根据俄罗斯《企业家·货币》(1998年8月第29期)周刊杂志编译,依一九九七年企业年利润额排序。由《AK & M》信息通讯社、《复兴一国际金融公司》、《金融联合集团公司》及各企业管理部门直接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8.
克里斯特瓦的互文性概念的基本含义及具体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7年,克里斯特瓦(Julia Kristeva)在法国《批评》杂志上发表题为《巴赫金:词语、对话与小说》的论文,首次提出了互文性概念(intertextualité),用以阐释和修正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次年,她在克吕尼举行的"语言学与文学"研讨会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文本的结构化问题》的论文,再次提出了互文性概念,但不再涉及巴赫金,而是更加独立地论述了互文性机制.这两篇论文不久就分别收入了克里斯特瓦的理论专著《符号学--符号分析研究》①和"如是"小组的集体论文集《整体理论》②,从此成为广义互文性理论的奠基性文章.  相似文献   

19.
《曼侬·雷斯戈》是十八世纪著名法国作家普沃·德·艾克齐尔的代表作品。若干年前,程青同志把它译成中文,嘱我写一篇序。我在先读为快之余,写了几句介绍这本书和它的作者。后来程青同志听说有人已在翻译此书,自己的译稿就未送出版社出版,我这篇序也随之搁置多年。去年五月偶遇《法国研究》的编辑同志们。谈及此事,他们挺感兴趣,嘱我寄交《法国研究》。于是,“序”终于起了介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疫·情     
一场疫病里,人间百态,世事关情。本期杂志,《新民周刊》全体采编倾力出击,既主动联系相关"线人", 同时,也面向全国征集新冠肺炎采访对象和故事。在当下这个非同寻常的时刻,我们希望通过口述实录的形式,传递"现场感""接近感", 希望用朴实无华的叙述,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记录"一同经历"的休戚与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