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自然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的难题;农业的弱质性、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生产经营方武落后交织成的难题;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与农民素质不高的矛盾;城乡二元结构、重城轻乡政策导向造成的难题,一般认为它们是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但是,在这些难点背后,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即为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而制定的政策与制度安排是否符合农民日常生活行为原则。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要使农民行动起来,党的方针政策必须符合农民日常生活行为原则。  相似文献   

2.
刘忠耿 《湖湘论坛》2009,22(3):13-15
在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独具特色的农民动力论、农民利益观。农民教育思想等。其农民观对于认识当代农民的力量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加强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农民的思想更加活跃,显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经济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紧密联系农村社会的热点、难点、焦点以及一些农民深层次的思想问题这个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的政策法制观念,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4.
对培养新型农民的思考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本文提出培养新型农民的本质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培养新型农民的主要任务;分析了培养新型农民的主要途径: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大力开展农业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农民思想道德法纪教育;最后,本文提出了培养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措施: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做好农民培训项目,巩固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培训绩效,加大农民培训的投入力度,出台和完善农民培训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奋斗的目标,也是人类不断追求从自然、社会和思维中解放出来的历史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对外开放,不断得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周世兴  马桂琴 《理论月刊》2003,42(12):28-30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不仅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充分条件和开辟广阔道路,还赋予人的全面发展以崭新内容。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在实践中把握、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这是一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大好事。据笔者在农村了解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农民对基层党支部有六盼。一盼党支部要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奔小康。党支部一班人  相似文献   

8.
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已进入重要时期,而如何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就成为最具关键的因素。这也就要求村级党务村务公开,在党务村务公开中得到农民群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从而凝聚农村广大农民群众的力量,为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注入新的动力,更好地完成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农民子女受教育的希望出口究竟在哪里?第一,国家财政投资结构应向农村基础教育倾斜;第二,各级地方政府也要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办法,以确保农村教育步入正轨;第三,农村基础教育要找准与高等教育的契合点。同时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和制度,切实保障农村人口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只有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0.
陈岩 《传承》2013,(4):64-65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塑造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就成为我国摆脱农业落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紧要任务,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更是一个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1.
要建成农村乃至全国的全面小康社会,其基础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离不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安居乐业,也离不开农民收入的增加;没有占全国人口62%的农民的小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解决好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基础性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农民收入现状,探讨一下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协调农民利益冲突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东方》2018,(4)
"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解决农民利益冲突问题是改善"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出台了多项解决农民利益问题的政策,本文通过总结农民利益冲突的成因和表现形式,对全面深化改革下解决农民利益冲突的政策做了总结,并以此为基础,从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待遇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协调农民利益冲突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着力提高农民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利民 《桂海论丛》2003,19(3):30-32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但是农民收入低下已成为制约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 ,这有其表面上的原因 ,也有其深层次的制度方面的原因。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着力提高农民收入 ,而要提高农民收入就必须解放农民 ,减少农民 ,加大农业投入,教育农民 ,引导农民  相似文献   

14.
王秋李 《前沿》2006,3(11):143-145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价值取向,它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完善的历史过程。我们应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唐俊  王翊 《求索》2012,(1):14-16
本文研究了互惠行为下不确定阶段公共产品提供问题,提出了多人博弈情况下互惠行为效用函数,并且在这个效用函数下讨论了不确定阶段公共产品提供均衡。与传统"理性人"假设下的多均衡结果不同的是,参与人具有互惠行为下的均衡与初始阶段对公共产品提供的贡献值相关;并且这个均衡具有稳定性。本文所发展的模型扩展了互惠行为理论,并且对公共产品提供中的行为现象提供了很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大目标的具体内容来看,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本质。我们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努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贯彻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耿荣泉 《群众》2007,(6):64-65
保护农民的利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事关小康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如东县的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数的62.8%,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打造以民为本的农村勤廉工程作为维护农民利益的有效手段,让农民群众共享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成果。关注民生,把营造创业环境贯穿到勤廉工程中一是锻造既干事又干净的创业带头人。我们在全县农村深入开展“葆先进本色,当创业表率,做建设先锋”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使农村党员干部成为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人、引领农民致富的带路人、新农村建设的领军人。目前,  相似文献   

19.
王鹏程 《前沿》2003,(2):9-13
从哲学角度研究经济落后地区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 ,具有极其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其中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是经济落后地区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 ;坚持“三个代表”是经济落后地区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农民问题是经济落后地区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问题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经济落后地区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出发点 ;注重精神变物质是经济落后地区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措施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经济落后地区在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温世明 《前沿》2006,42(2):213-218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一个重要理论。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社会关系、人的需要、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个性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小康社会建设是我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提出来的崭新概念,也是实实在在的伟大实践。只有建设小康社会,才有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说小康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发展具有一致性。社会的发展进步实质上是人们追求幸福和全面发展的结果。小康社会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包括良好的政治氛围、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及物质、制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可靠保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