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5 毫秒
1.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虽然远离中共中央领导岗位,但是,他的沉重的思想包袱难以自卸,总是沉溺于历史责任的追诘之中;他不能接受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批评,又和新的中共中央路线格格不入,以致发展到后来,公开反对新的中共中央和中央路线,并组织党内反对派,进行分裂活动。中共中央在说服教育无效的情况下,理所当然地将他开除出党。  相似文献   

2.
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虽然远离中央领导岗位。但是,他沉重的思想包袱难以自卸,总是沉陷于历史责任的追诘之中。他不能接受中央和共产国际的批评。又和新的中央路线格格不入,以至发展到后来,公开反对新的中央和中央路线,并组织党内反对派,进行分裂活动。中共中央在说服教育无效的情况下,理所当然地将他开除出党。  相似文献   

3.
正八七会议与党的自我革命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认真检讨党的工作,总结大革命后期的严重错误,决定新的路线和政策,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思想。会议着重批评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所犯的右倾错误,改组中央领导机构。会议发布的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  相似文献   

4.
祝彦 《党史纵览》2003,(4):42-44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中央在莫斯科召开六大。这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主要是为了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全党对中国革命性质的认识,从而制定出新的方针、政策和路线。 在六大召开前夕,共产国际指名要陈独秀等人作为特邀代表  相似文献   

5.
<正>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后,毛泽东被派往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任组织部秘书兼文书科主任,这张执行部人员在孙中山故居前的合影集中了当时国共两党的精英人物,被称作"国共群英会"。这一年,毛泽东还担任着中共中央局秘书一职,直接配合陈独秀工作。按照中共中央《组织法》规定,秘书就是主管领导和机关保密工作的。一年间,经他收发的文件有3000多份,而中央发出的一系列文件都是由他起草并与陈独秀联合签发。虽然身兼双职,十分繁  相似文献   

6.
对陈独秀来说,1929年是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的政治生涯发生了历史性的根本转折。他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同中共中央的分歧和争论,在这一年日益发展、公开化,并升级为与中央直接对抗,他因之成为所谓“党内反对派”的代表。最终堕落为托派头面人物,从而真正走上了与党分道扬镶的道路。也正由于此,这一年陈独秀被党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在沪机构:中共中央局(1921.7-1922.10;1923.4-1923.6;1923.9-1927.4)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共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央局设在上海,领导全国党的工作。1922年10月,中共中央局曾一度迁至北京,1923年4月迁回上海。1923年6月,中共中央局委员长陈独秀及其他中央负责人都到广州筹备召开“三大”。“三大”决定中央设在上海。当年9月中共中央局委员除谭平山任驻粤委员外,都到上海工作。直至1927年4月…  相似文献   

8.
党的“八·七”会议,是在中央领导机关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严重失败之后,在非常困难和非常危险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之前,中共中央于7月12日,在汉口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改组了中央领导机关,停止了陈独秀的领导职务,成立了临时中央五人常务委员会,李维汉被选为五人常委之一。他和其他常委一道,为召开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惟有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不在国内,而是在苏联首都莫斯科举行的.在那次代表大会上,就陈独秀对大革命的失败究竟应负怎样的责任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曾经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王若飞不仅为曾受到共产国际严厉处置的陈独秀说了一些公道话,而且在选举新的一届中央委员会时还提名陈独秀当候选人.为此,他在1929年冬天联共(布)进行清党时受到了处分,并险些失去党籍.  相似文献   

10.
谭平山与南昌起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平山,与陈独秀同为中共广东党组织的创始人。大革命时期受中共中央委派任国民党中央常委、中央组织部长、中共驻国民党党团书记,推动国共合作的发展,是大革命运动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11.
杨飞  杨剑 《党史纵览》2011,(10):51-56
作为中共党史上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陈独秀与罗章龙相识于北京大学,其后并肩战斗在五四运动中。接着,陈独秀出任党的总书记,罗章龙作为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与其亲密合作,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携手奋斗。再往后,陈独秀因托派问题被开除出党,罗章龙亦因在反对王明路线中成立“中央非常委员会”而被开除出党。陈独秀与罗章龙一起经历了人生中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党史界有两种观点:(一)共产国际的路线是正确的,陈独秀违背了国际路线,推行一条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导致了革命的失败;(二)共产国际的路线是错误的,陈独秀只是执行了这条路线,国际批判“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  相似文献   

13.
任弼时和党的七大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卓有成效的筹备工作,为把七大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七大路线的重要制定者之一,大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凝结着他的心血和智慧;七大是他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的重要标志,也为他实践七大路线提供了新的平台,他坚持和发展了七大路线。  相似文献   

14.
在中共党史上,陈独秀是一位特殊的人物.他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是中共中央第一届至第五届中央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其所犯的错误,而离开中央领导岗位,在其后的政治活动中蜕变为 "托陈取消派"的领袖,但在对待抗日问题上却能在清贫和困难中保持晚节.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的青、壮年时期是辉煌的,头上戴着“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等一顶顶桂冠。那么,他在离开党的总书记岗位后又干了些什么?他的晚年节操如何?面对党的挽救,他公开声明:不错,我们是反对派“八七”会议后,陈独秀正式离开了中共中央的领导岗位。他的心情非常沉重,表现得十分消极,整天躲在上海的小屋里研究中国文字拼音化和音韵学问题。在拒绝参加“六大”时,他曾表示再不参加党的领导工作,不为自己辩护,也不出面批评别人,可如往常为中央刊物写些短篇文章,如果第六次大会成绩不错,对共产国际…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应对中东路事件的策略,实际上是以共产国际六大的"第三时期"理论为依据的。陈独秀三次致信中央,对中央处理中东路事件的策略以及大革命以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传统观点对这三封信都持否定态度,认为这是陈独秀丧失革命立场,形成取消主义思想的重要标志。客观地分析,陈独秀的三封信尤其第二封信中虽然包含错误意见,但正确的、有价值的主张占主导地位。然而,当时的党中央认为这是陈独秀已沦为托派分子的标志,最终把它作为开除陈独秀出党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7.
政治生涯中的四起四落 毛泽东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之前,在党内的地位曾几度沉浮.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政治生涯,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很少有人知道,毛泽东其实还不止三落三起.1923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三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并被选入由五人组成的中央局,担任中央秘书,与陈独秀等一起负责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这是他第一次进入中共中央的领导核心.但在1925年1月召开的中共四大(这次会议他因在湖南老家养病没有出席)上,他没有被选入中央委员会.这是第一次起落.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在一生64个春秋中仅仅去过两个国家——日本和苏联。青年时代他曾五次前往日本留学.主要是为政治避难并寻求真理。1922年11月至1923年1月.陈独秀曾经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远赴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这是陈独秀一生中第一次前往苏联也是最后一次出国之行。  相似文献   

19.
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改组,将陈独秀停职,指定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和周恩来5人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代行政治局职权。当时临时中央的主要工作是部署  相似文献   

20.
任弼时与中共七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弼时和党的七大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卓有成效的筹备工作,为把七大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七大路线的重要贡献者,大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凝结着他的心血和智慧,七大因他的理论与实际贡献而更加辉煌;七大是他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的重要标志,也为他实践七大路线提供了新的平台,他坚持和发展了七大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