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企业声誉是一种特殊的不稳定的无形资产,需要企业从各方面持续精心的维护;企业声誉一旦受损,声誉资产就会迅速贬值。因此,企业声誉机制在治理食品质量安全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声誉机制要通过法律规范才能更能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将企业声誉机制法制化,将企业的"声誉罚"法律化,可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商标是一个企业的名片,它关乎企业的声誉,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企业在商标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作者具体分析了我国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强企业管理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3.
公共部门的组织声誉管理不仅是公共管理学科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数字时代公共部门必须关注的重大实践问题。论文围绕公共部门组织声誉的概念、内涵、测量、影响因素以及对组织行为和产出的影响等议题,对国内外学术界1998—2021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性梳理。研究发现:(1)公共部门组织声誉理论研究,总体处于起步后的快速发展阶段。(2)既有研究以规范研究和案例研究为主,大样本的实证研究较少,组织声誉的测量方法亟待改进。(3)当前研究集中在组织独特性和声誉威胁性对声誉建构的影响,以及组织声誉对绩效产出、组织间合作和机构自主性的促进作用等传统议题,对于组织声誉对机构改革、战略沟通、受众满意度的影响等新兴议题关注不够。(4)国际前沿热点文章主要基于西方情境,基于中国情境的研究有着广阔的空间。基于此,论文提出未来公共部门组织声誉理论的研究展望,具体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利用大数据优化改进测量方法,并加强“建构声誉”和“感知声誉”的融合;二是在关注公共部门组织声誉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等传统研究的基础上,更积极地将组织声誉与其他重要的公共管理理论进行链接和对话;三是将公共部门组织声誉理论与中国情境紧密结合,讲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各部委、地方政府及部门的声誉管理故事。  相似文献   

4.
刘金琰 《法制与社会》2013,(12):190-191
员工队伍的和谐稳定,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声誉乃至生存。本文重在阐述对员工队伍的"重教育、严纪律、正作风、促管理"的管理方法进行探讨,杜绝员工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确保企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汉林 《中国监察》2009,(17):31-31
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并为社会提供物质保障的社会公民。而企业要扮演好社会公民角色,除了巩固产品质量、增强自我信心、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信用建设、规范品牌管理、积累声誉资本外,强化企业员工的道德素质特别是企业高管的道德素质尤其重要,它可从个体上展现出企业独特魅力,让企业熠熠生辉,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法律纠纷案件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品牌声誉和正常秩序,关乎企业生存发展。案件管理的重点,不是个案暂时的胜负,而应将其置于企业整体战略中进行综合考量,制定符合企业核心利益的应对策略和方案,使案件处理的结果和进度,服从并服务于战略部署。案件管理除了在案件分析、应对策略、庭审程序、案件执行等环节加强管理外,还应当重视事后评估,透过案件处理,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的现实和潜在风险,提出防范建议,提升企业法律纠纷案件管理的附加值,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安全工作搞不好,不仅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而且影响企业在社会中的声誉和形象,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如何做好安全生产是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平、有序的法治经济。为了保护市场经济主体的公平竞争,刑法增设了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之条款。该罪的设置,无疑对国家管理市场和为受害的商家或企业讨回公道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因条款规定过于概括、简略,实践中不易操作,故本文拟对损害商业...  相似文献   

9.
文丰安 《刑警与科技》2008,(16):112-114
诚信,已经成为当前和谐社会最为缺失的一种社会信任资源。对企业而言,诚信是一种经营文化,关乎企业的声誉、形象和实力。  相似文献   

10.
林景新 《法人》2010,(6):30-31
视自身声誉与形象是企业最重要的价值一部分,这是每一名企业家在透明化时代必须形成的策略性思想  相似文献   

11.
诚信,已经成为当前和谐社会最为缺失的一种社会信任资源.对企业而言,诚信是一种经营文化,关乎企业的声誉、形象和实力.  相似文献   

12.
吴元元 《法学》2018,(12):76-90
能否建构新型的法官激励制度体系,真正激活其主体意识、强化道德理性、有效实现我国法官队伍建设的创造性转化是影响我国司法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法律认知、事实认定、以及法官决策后果预估三个维度的不确定性导致法官的思考过程难以观察、决策结果难以实行"数目字管理"。对于法官的激励不应搬用企业或行政机构等科层组织的考课设计,应当遵从组织扁平化的改革趋向,构建法官声誉机制,发挥其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培育法官的法治美德意识。实施判决书署名制度等层面的改革,为增强判决书说理提供充分的激励,在技术维度推进法官声誉机制建构。强化法官职业伦理规则,以司法场域的纪律规训砥砺法官的道德理性,激励法官积极追求良好声誉,防止法官的声誉资本受到不法侵害。应当将"君子之道"适用于司法审判,塑造法官作为维系与守护公平、正义价值的"士"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商业诽谤罪立法刍议崔红卫,崔红利市场经济离不开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至关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经营者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正因为如此,也就出现了诽谤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现象。对此,虽然我国颁布的《反不正当竞...  相似文献   

14.
诚信,已经成为当前和谐社会最为缺失的一种社会信任资源。对企业而言,诚信是一种经营文化,关乎企业的声誉、形象和实力。“社会和谐,企业有责“。这正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而正处在蓬勃发展期的民营企业,为了适应  相似文献   

15.
轰动全国的“三砸双菱空调”事件竟然是由南京某报记者钱广如参与串通、以毁坏企业声誉为要挟手段,有计划、有预谋的勒索钱财的案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关公证的负面新闻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损害了公证机构的声誉。公信力是公证之根本,良好的声誉是公证机构长远发展的依托。本文对公证机构声誉风险进行分析,究其成因,并提出从树立声誉风险意识、及时处理投诉和批评、保持与媒体的良好关系、建立声誉危机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四个方面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张彤  魏庆坡 《法人》2023,(11):52-54
<正>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推动下,企业和组织面临不断变化的法律法规以及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高度关注,合规尽职免责认定程序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过去,一些企业可能对合规要求不够重视,忽视了合规风险所带来的潜在危害,一系列违规事件暴发,如金融领域的洗钱行为、环境污染案件、食品安全问题等,不仅对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财务和声誉损失,还对整个行业和社会造成信任危机。企业和组织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合规管理体系,确保其经营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以及社会伦理和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18.
驰名商标是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本文试从驰名商标的认定、世界公约和我国法律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以及企业如何保护自己的驰名商标等方面提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9.
卢海锋 《法制与社会》2012,(10):243-244
近年来,国内石油巨头的非油品业务获得了迅猛发展.然而,非油品业务因其经营范围广、商品种类繁多,涉及众多法律法规,容易因管理不善发生合规,侵权等各类法律风险,产生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造成企业经济和声誉损失.如何识别这些法律风险,并提出针时这些风险的防控措施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的广阔背景下,企业之间因经营而发生债权、债务关系,这是常有的事情,并不奇怪。然而,因为企业法人代表并非终身制,故“前任”留下的债务常会使一批企业“后任”法人代表的声誉、威信、业绩受到影响,使其无可奈何地陷入尴尬的境地。由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