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张苏敏  朱永红 《河北法学》2006,24(4):156-159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在坚持邓小平权力监督制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在以法制权、以德制权、以制度制权及以监督制权等方面,实现了对邓小平权力监督制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韦华生 《法制与社会》2012,(10):226-227
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是基础,实践是目的,必需注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思想性,紧扣活动的主题,努力在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上下功夫,在提高执法为民能力、建立健全执法为民机制上用真功.教育与实践不能割裂,必需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贴近实际,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3.
党内监督从根本上说是对权力的监督,是对那些手中掌握一定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一把手”的监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把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一把手”权力的制约作为党内监督的重中之重,这对于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加强权力均衡,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一、加强思想教育,坚持以德制权我们党历来强调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约束的重要性,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自觉增强自我监督的意识,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和慎独、慎微、慎…  相似文献   

4.
公诉转自诉程序之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起诉权进行必要的制约是保证公诉权正确行使的必要条件。中、德、日、法等国纷纷建立了被害人对不起诉权的制约机制,以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促使检察机关审慎周延地行使公诉权。但是我国公诉转自诉程序的制度设计,无论在诉讼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存在很大的弊端。本文作者建议我国立法吸取德国强制起诉程序和日本准起诉程序的有益经验,取消以自诉制约公诉的机制,代之以被害人司法审查申请制度。  相似文献   

5.
法官预审权在澳门刑事诉讼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定位较为模糊,权力范围过宽,与其他权力交叉冲突,运行不够通畅,效率不够高,缺乏监督,滥用的风险较大等诸多不足,客观上需要进行改革。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社会和司法现状,结合其他国家和内地的通行做法和有益经验,应在遵循诉讼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坚持权力的有限性和分工负责原则,坚持诉讼效率和循序渐进原则,明确限定法官预审权的范围及效力,优化法官预审权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制约机制,以实现法官预审权定位和功能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郑峰旭 《法制与社会》2013,(20):105-106
建立起完善的公诉权制约机制对于促进公诉权依法公正行使意义重大。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公诉权制约机制,应当建立刑事预审程序以完善对起诉权的制约,建立刑事被害人司法审查申请制度、改进人民监督员制度,以及加强和完善法院和被告人对公诉变更权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察厅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在查办大案要案的同时,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查办基层违纪违法案件摆在重要位置,围绕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集中开展"拍苍蝇"行动,着力解决和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同时,注重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及时对典型案件进行剖析通报,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以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把维护、保障、实现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以权谋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强调:"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必须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  相似文献   

9.
《中国司法》2014,(2):95-95
湖南省监狱系统以开展“教育质量年”活动为契机,从突出人才队伍、硬件设施、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四大建设入手,积极构建心理矫治工作网络,全力实现后发赶超。(一)突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大引进力度。近几年来,湖南省监狱系统在公务员招录上注重选拔心理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李乾贵  白雪  罗峰  孙林 《政府法制》2007,(10):52-53
我国设立审计法律制度,其目的就是要从制度上建立对政府权力的制约机制。通过国家审计立法和实现审计的法治化,以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这是我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和坚持市场  相似文献   

11.
吴军  杨靖 《中国司法》2009,(8):44-45
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普法机制,是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长效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整合社会资源,满足市民法律需求,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举措。为此,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体系为目标,探索尝试建立多种社会力量参与普法的工作模式,在实践中,努力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2.
从国税系统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来看,主要集中在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上(以下简称“两权”)。作为执法部门,基层一线的税务人员税收执法权力较大,再加上社会上的一些犯罪分子千方百计的拉拢腐蚀,如果对税收执法权不从机制上强化监督制约,极易出问题。行政管理权主要掌握在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突出的是人事权和财务管理权。从源头上加大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对于国税系统来说,就是要从机制上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加强“两权”监督制约,并狠抓落实。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关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突出制度建设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深刻认识制度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这些年来,我们党加快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步伐,深化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把解决好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大专项治理力度,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全面查找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发生的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完善有利于维护群众利益的体制机制制度,切实从源头上铲除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和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滋生的土壤,以反腐倡廉新成效造福  相似文献   

15.
我国检察机关依法享有自侦权,并且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但是,这种机制还不完善,监督制约还不到位,以至于影响了自侦权的理性行使。健全、完善自侦权的监督制约机制是必要的、可行的。一是健全、完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机制;二是健全完善以权利抗御权力的机制,最终构建一个中国特色的检察机关自侦权监督制约机制,保障自侦权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以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密切联系企业实际,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公司党组的领导下,所属单位认真落实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和集团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深化反腐倡廉教育集团公司各级企业围绕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把反腐倡廉纳入企业宣传教育的总体部署,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廉洁自律、廉洁从业宣传教育。在教育形式上,突出多样性。普遍开展了以“两个务必”为主题的艰苦奋斗教育,以郑培民…  相似文献   

17.
郭向远 《中国监察》2013,(24):17-17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举措。强化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就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形成不能腐、不敢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周圆 《河北法学》2023,(2):162-183
在我国平等就业权受到侵害的救济遵循私法模式,从《民法典》规定的请求权基础上看包括人格权请求权、侵权责任请求权、缔约过失责任请求权和违约责任请求权四种具体路径。然而,从根本和长远来看,私法救济路径未能把握侵害平等就业权的实质是公益和私益侵害的竞合,忽视了平等就业权救济的社会法场域,造成了平等就业权救济的困境。具体表现为私权本位下平等就业权的认定难题,私法请求权路径的结构性问题与救济的法益缺失,过错责任、契约自由与证明责任的失衡,以及民事责任与私法自治的功能局限。平等就业权的社会法救济路径是破解困境的应有之意。理念上,社会法救济坚持社会本位下以注意义务规制用人单位权力,以无过错责任与关系性契约矫正私法救济原则。机制上,立足中国法治资源并吸收域外经验,构建社会法保护与私法救济的融合衔接机制,包括社会法治理机制、特殊侵权责任制度、歧视性雇佣的劳动合同法规制机制、就业歧视的社会法法律责任以及证明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9.
论私有财产权公法保护之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佑启 《法商研究》2006,23(6):77-84
利益的冲突和协调是社会的常态。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利益平衡是法的价值取向。作为个人利益重要组成部分的私有财产权与公共利益之间是冲突和协作的关系。从历史角度看,西方国家和中国的公法都呈现出在保护私有财产权与保护公共利益之间寻求合理平衡的趋势。通过树立私有财产与公共利益平等保护的观念,在宪法中明确宣告对私有财产权的不可侵犯性,重点健全对行政权的规范和制约机制等,以实现私有财产权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董治良 《中国审判》2010,(11):78-79
根据中央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海南法院的改革试点工作始终坚持省委领导、最高人民法院指导,从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出发,紧扣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关键环节,突出解决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