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蔡亮 《现代国际关系》2012,(7):11-16,22
日本"新国家主义"从一种政治思潮发展成为民主党政权对外战略的主流理念,是对日本政坛保守主义路线的继承,但也受美国战略东移、南海局势不稳及中日关系变化等背景因素影响。作为野田内阁对外战略的主流理念,"新国家主义"将加强日美同盟视为维护日本利益、追求大国化目标的唯一手段,并主观臆造出"日美联合对抗中国威胁"的结构。它在对华关系中采取单惠主义方针,既奉行"政经分离"政策,又加大介入南海问题的力度,有意将之与东海问题挂钩,图谋在对华战略围堵的同时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这样的对外战略构想将使日本丧失在中美之间的战略回旋余地,加剧东亚地区的局势动荡,使中日关系陷入困境,并最终损害日本的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2.
中日关系自邦交正常化以来经历30多年的风风雨雨,终于提升到了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新高度。进入21世纪,摆在中日两国面前的最大课题是:对中日关系重要性、复杂性保持理性认识,努力排除、化解和超越各种战略对抗因素,使双方的战略猜忌转变为战略理解,并达成一定的战略合作。胡锦涛主席即将对日本的国事访问,将开辟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新阶段,是中国为中日关系进入一个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新轨道作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日本政局与外交新变化和中日相互作用新趋势的推动下,中日关系面临实现进一步发展的新转机。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的平衡美亚和重视日中关系的政策取向,为中日关系带来了“福田机遇”期。中日双方应珍惜这一机遇,共同推动两国关系走向更高层次的战略和解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战后中日关系经历了数次大的波动和曲折。影响日本确定和实施对华政策的各种因素当中,日本的社会思想意识,特别是对外认识的变化是最根本的影响和制约因素。90年代以来日本新民族主义思潮的抬头之势和安全战略的调整趋势,对中日政治关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中日关系的政治环境明显恶化。我们应从国际政治经济的现实出发,注意日本国内社会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的变化动态,在警惕和阻止日本的政治右倾化和军国主义复活倾向的同时,发展同日本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5.
近半年的情况表明,冷却的中日关系出现了明显的改善迹象,主要表现在:中日首脑会晤,打破了中日关系“坚冰”;反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国民在不断增加;中日经贸合作不断扩大;改善中日关系成为日本舆论主流。这些有利因素将进一步促进中日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随着保革对立的“1955年体制”的终结,以小泽一郎、桥本龙太郎等为代表的新保守势力迅速崛起。新保守势力主张实行“新保守主义革命”,在历史观、修改宪法等方面持强硬态度,并加快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日本新保守势力的崛起对日本政治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增加了日本政治发展的不可预料性。但由于美国等因素的存在,日本政治不会因而走向极右。  相似文献   

7.
盛欣 《亚非纵横》2006,(6):11-14,62
近年来在中日关系中,台湾问题一直是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日本在台湾问题上大致经历了从战略模糊到战略清晰,从幕后到前台,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应对的过程,日本干预台海冲突的内在动因和战略企图值得关注,台湾问题可能成为未来中日之间对抗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冷战结束以来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影响中日双边关系的一些长期性因素,认为中日双边关系处于史无前例的“两强并立”的新现实中。中日关系从整体上看是危机不断增大,相互防范逐步成为中日关系的主流。如果日本的发展与对中国的遏制相联,对中国的遏制与和美国结盟与纵容台独势力相联,则中日之间的对立不可避免。为防止在对抗中两败俱伤,中日双方应该接受新现实,培养共同利益,在一个整合的东亚范围内,促进中日两国关系的良笥发展,在合作中实现职日两国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9.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初,特别是2003年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结束了停滞和下降的局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连年衰退和中日关系恶化的情况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之所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乃是由中国经济开始新一轮高速增长、中国工业化进入以重化工业为主的新阶段等因素所决定的。这意味着中日关系出现的“政冷”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热”,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经热”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国际形势的新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客观基础及政治基础的大转换和日对华认识的新变化等 ,都使中日关系进入一个复杂多变的转换期。日本政府确立了“重建信赖关系、坚持全面经济援助、开展外交合作、构筑安保体系”的对华新方针。中日关系将呈现出“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大稳小变”的发展格局。而实现政治军事大国战略后的日本将如何调整对华政策 ,将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中日韩三边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为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不仅有利于促进3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而且也是推动东北亚乃至整个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步骤。按照WTO的有关规定和中、日、韩3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可行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方案,应该是一个包含中、日、韩3国绝大部分产业领域的自由贸易安排,而不可能仅仅在部分产业和行业领域率先进行试验和探索;应该是一个包括中、日、韩3国全部领土的大自由贸易区,而不能是仅由3国各自部分地域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合作领域应该包括多方面的经济技术合作,而不能仅仅停留于自由贸易。  相似文献   

12.
中印安全关系是两国关系中的难题,其困难不但来自与观念认知上的差异,更来自于力量对比的发展。因此,尽管历史上双方友好往来是主流,但在当代现实政治的发展中,安全关系的地缘政治陷阱不但存在,且有扩大之势,需要双方做出巨大努力加以克服,以促使两国关系真正积极向上发展,这需要两国建立更成熟的战略对话。  相似文献   

13.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ti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has generally maintained a positive momentum, as both countries make joint efforts to manage their remaining disputes and expand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study this relationship more efficiently in the new era, we need to conduct targeted and systematic analyses in various aspects. In both China and Japan, the ruling party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making strategic decisions on major policies.  相似文献   

14.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developments that took place in the postwar international order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Japan, two major world powers. Formerly bitter enemies in war, their relationship is today perhaps at the best ever. They are connected by a network of shared interests in the politico-strategic, scientific-technological and socio-cultural spheres, beyond the economic realm. Nonetheless, as cooperation between Japan and Europe has been the fragile side of the triangle of “Japan–US–Europe” relations, the promotion of Japan–UK ties at bilateral,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evels migh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The trilateral structure of “Japan–Britain–EU” relations also creates diverse dynamics that involve all three forces in a broader regional cooperation including the security arena, than would be possible on just a bilateral Britain–Japan level. These impulses might help to facilitate Europe to become a more influential global actor and to serve as a key enabler of the British foreign policy toward the Asia-Pacific region. Under this context, this article strives to explore how Japan–UK bilateral relationship, one of the strongest ties binding Asia to Europe, stands today, by shedding light on the new horizons of their partnerships for global responsibilities.Monir Hossain Moni is a PhD Scholar under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Monbukagakusho: MEXT Scholarship Program at the Graduate School of Asia-Pacific Studies (GSAPS) of Waseda University, Tokyo, Japan. He is currently on study leave from his position a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Japan Study Center of University of Dhaka, Dhaka, Bangladesh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日澳军事互动升温,逐渐呈现出在多边框架中的双边互动趋势,日益彰显军事互动的机制性,日澳关系结盟化。从同盟角度来看,日澳声称的共同威胁状况、日澳的结盟经历及其对两国的影响、日澳在文化观念上的相互认同状况是分析日澳结盟趋向原因的有益视角。日澳走向军事结盟的趋势对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亚太及全球安全形势必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林晓光 《和平与发展》2012,(2):54-59,72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政府推进"南进战略",高调介入南海问题,争夺海洋权益的政策倾向越发明显。野田内阁上台以后,更是积极与东南亚国家开展海上安全合作,谋划关于南海问题的多边机制。不难看出,日本的战略意图和政策目标是在从地缘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方面实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这不仅使中日两国关系变得更为复杂,也必将危及东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然而,对华政策又是决定日本外交成败的关键,中日之间的结构性问题是长期的,决定了中日关系将长期在曲折反复中前行,中日领导人之间的机制性定期会晤,将有助于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Japan and Russia have promoted bilateral relations through summit diplomacy during the Abe era, but many limits remain in developing the relationship under the appearance of close ties. Looking to the future, while the relations may be drifting toward conflicts without the settlement of the territorial issue or the guarantee of a peace treaty, decoupling is unlikely due to the two countries' political will and realistic interests to deepen bilateral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8.
历史和现实的呼唤:创建中、日、韩经济共同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日、韩三国创建经济合作体是必要的、可行的 ,这是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潮流所决定的 ,也是三国在地理、人文和经贸关系上的密切性所要求的。“中、日、韩经济合作体”的建立存在着有利因素 ,也不能忽视那些障碍因素 ,如体制、经济矛盾、历史等问题 ,但这些并不能也不应该阻碍经济合作体的建立 ,相反 ,应利用目前的大好时机 ,将其提到历史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9.
中美军事关系在冷战结束后经历了多次起落,终于走出低谷,为两国关系找到了新的利益切合点。两军之间必要的沟通渠道的建立,降低了两国关系发生风险的几率。现时两军之间尚缺乏必要的战略互信.这也是两国关系的潜伏危机所在。  相似文献   

20.
日本民主党主政后为实现长期执政的目标,在强化对华关系的同时,也会赋予对华外交更多战略性的色彩.然民主党既和自民党同为保守政党,也坚持把对华关系定位为以日美同盟为基轴的对外关系整体的一个局部,加上日本国内外诸要素和自身条件的制约,其对华政策的转换不仅空间有限,且也存在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