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的侨务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的侨务政策,这里指印度政府对海外印度人(包括印裔和印侨)的政策。在这方面,我国的情况与印度有相似之处。因此,了解印度的侨务政策及其得失,对于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侨务政策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印度海外移民的特点与印度的侨务政策印度的侨务政策是由印度海外移民的特点所决定的。印度海外移民的特点归纳如下: 第一,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2.
印度、菲律宾是全球主要移民输出国,海外印度人和海外菲律宾人已成为重要的国际移民群体之一。印度、菲律宾两国政府非常重视海外移民群体,将之视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概述印度和菲律宾海外移民的基本情况,分析他们与祖籍国的联系及对祖籍国的影响以及两国政府对海外移民的政策。本文着重从移民管理机构、海外移民权益保护、实施双重国籍政策、设立国家级节日和奖项等方面对于两国的海外移民政策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对我国的侨务政策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的印度人社群来自印度,以淡米尔语言群占大多数。印裔族群的内部差异相当大,可以从语言、宗教、社会地位、教育、种姓分别开来;也依来源地分成两大阶层:一为来自印度东南部的穷困劳工,二为来自斯里兰卡受教育懂英语的淡米尔人。本文拟从语言的角度,实地调查马来西亚老中青3个不同年龄层的印裔,探讨印裔的语言问题。研究发现,不论在社会或家庭里,马来西亚印裔的常用语言是淡米尔语,其次为英语和马来语。但淡米尔语的使用在逐代减少,而英语有慢慢取代淡米尔语的趋势。在政经文教条件的影响下,印裔族群语言态度开始改变,要维持淡米尔语为主的语言,情况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4.
随着印度国内印度教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及向海外的扩散,海外印度移民逐渐重视印度教认同的建构。美国的印度移民通过坚持印度教徒的生活方式、参加印度教民族主义背景的组织和建立印度教网络空间实现印度教认同。移民的印度教认同不仅影响了印度的海外印度人政策,也影响了印度国内选举和地方政治势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印度和菲律宾为例,对两国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改变单一国籍政策而赋予海外移民公民权的政策设计及实施过程加以考察。印、菲两国实施双重国籍政策,体现出移民输出国国家战略与海外移民利益驱动的某种契合。对于移民输出国而言,通过引入各种类型的双重公民权,以加强本国海外移民的权利,实际上是一种跨国民族主义形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际移民输出国的侨汇迅速增长引起了普遍关注。印度作为重要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空前加速,其海外移民人数倍增,与母国的联系也日趋紧密,移民寄回印度的侨汇急剧增加,侨汇对印度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印裔在美国的移民尤其是新移民中占有重要地位。印裔是美国新移民中增长较快的一支,在美国的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是个多族群国家。马来人在政治上占主导地位,华人在经济上具备一定的实力,印度人则是马来西亚不可忽视的第三大族群。华人和印度人作为马来西亚的外来族群,移民背景相似,在文化认同和政治参与上既存在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马来西亚华人和印度人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9.
墨西哥是当今世界第二大移民净流出国。其海外移民绝大多数去往美国,其中在美移民约半数系非法移民;大部分在美墨西哥移民文化水平较低,社会经济地位不高;海外移民与母国联系较为紧密,侨汇数量巨大。随着墨西哥外交政策转向,海外移民不断增多,国内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墨西哥逐步加大对海外移民的重视程度。墨西哥政府制定了极具针对性的海外移民政策,旨在帮助海外移民提高生活水平,保持移民与墨西哥的联系,并力图借助海外移民力量促进墨西哥经济社会发展。墨西哥政府的海外移民政策要点包括:通过分布广泛的领事馆为海外移民提供教育、医疗、金融信息等各种服务,赋予海外移民双重国籍与政治权利,强化与有组织的海外移民团体的联系,设计系列引资项目,建立引智网络并开展引智活动,寻求与美国、加拿大政府在移民事务上的合作与支持,为移民出入境提供便利,举行各种文化活动,重视保护海外移民的留守及遣返子女,等等。墨西哥政府对海外移民政策较为成功,但仍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三十年来菲律宾采取了积极进取的海外移民政策,向世界各地输送了大量海外移民尤其是劳工移民,同时采取一些保障与借重海外侨民的侨务政策,吸引了更多的海外侨民参与到菲律宾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来,对该国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子平 《南亚研究季刊》2013,(1):73-78,108,6
自市场化改革以来,印度政府为了应对全球人才流动的新态势,以流失海外的技术移民为主要考量,全面调整海外移民政策的思路及重心,以所谓"双重国籍"的形式授予一部分海外人才以"海外公民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中国学术界和舆论界引起了诸多争论。这就需要系统梳理印度的国籍政策嬗变过程及其与公民权的内在关联,消除中国学术界的某些误传,从中借鉴"海外公民权"政策对中国引进海外人才的启示与经验。  相似文献   

12.
杨晓萍 《东南亚》2011,(4):63-68
印度是一个宗教、种族和语言构成差异性极强的国家,印度东北部地区族群问题是印度民族问题复杂性和国家民族政策发展变化的缩影。在从族群认同向公民认同的过程之中,政府治理是关键的中间媒介,是一种身份转化的无形力量。印度联邦政府在民主框架下对东北部地区族群问题采取的政府治理,在一定程度上为发展中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提供了借鉴意义。同时,治理过程中的某些不足和偏颇也值得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印度海外利益保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与中国同为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自1991年实行经济自由化改革以来,印度海外利益的范畴大为扩展,海外利益保护成为印度对外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印度在实践中发展出了一套保护其海外利益的措施和手段,包括在建立健全对外决策和执行机制、不断完善有关政策的基础上,运用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对外援助、军事手段、民主价值观等观念性力量及民间力量等。印度的海外利益保护对中国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印度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非自愿移民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为了满足工业和农业用水以及对能源的需求,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坝建设,从而引发了愈来愈严重的非自愿移民问题。历史经验表明,印度国家层次的移民政策框架的缺乏、流域开发决策为少数利益集团所左右、移民的社会整合被忽视、移民参与机制的不完善等问题导致移民在搬迁安置过程中的贫困化和边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结果有背于政府缓解贫困的初衷。虽然印度政府迫于外部压力,对越来越严重的非自愿移民问题给予了回应,但在当前的政治格局和经济环境下,印度政府在改善非自愿移民政策过程中仍然面临重重阻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5.
瓦杰帕伊政府许诺给予外籍印度人公民权,承认双重国籍。但由于国大党政府的反对,最后双重国籍政策被"海外公民卡"所取代。莫迪执政以来,又将"海外公民卡"与"印度裔外国人卡"合并,扩大了"海外公民卡"的权利和适用范围。这得到了海外印度人的拥护和国内的支持,达到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的闽西海外移民,包括移民的组织方式,出国年龄的结构,出国路线,海外移民的分布及流向,出国前后的职业结构及其活动等等。下面挥其主要点分述之。(一)闽西海外移民的方式闽西海外移民的方式有自由移民和契约移民二种:自由移民。闽西海外移民几乎都是自由移民,他们由亲朋带领下出洋,或由父母兄弟,或由同乡宗亲。在闽西侨乡,几乎每村都有水客、水客来往于侨居地和祖国之间,带新客出国,帮助华侨通信联络,寄侨汇或物品回家等等.永定下洋曾启东出洋时,就以50银元叫同村曾思连带到按城去的。此时期马来亚水客有吴光或、罗…  相似文献   

17.
印度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与做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印度工业基础的建立,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援助政策的调整,印度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兴办企业.40多年来,印度政府对海外投资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并实行了各种各样的具体做法,有效地促进了印度海外合资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海外华人在经济和科技上获得较大的成功,华人作为移民或移民后裔的群体,也在近50年里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仅就华人族群及其赖以存在的华人文化的承传变异及其原因作一简要分析,籍以探讨华人族群的发展趋势。一严格地说,“华人”这一概念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谓,指的是“一定程度上保持中华文化、中国人血缘的非中国公民。”为了与中国本土人民区别,在大陆习惯上常在华人前面冠以“海外”。近20年来,“华族”一词的使用频率较高,与其相关的“华人文化”或“华族文化”亦成为关注的热点。只有对这些概念作明确界定,才能对其所反映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马来西亚族群边界的成因及其划分标准。这种以种族和宗教为依据的族群划分标准,让身兼双重身份的马来西亚印度人穆斯林饱受身份重叠之苦。马来西亚印度人穆斯林的认同遭到了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马来族群和以印度教教徒居多的印度人族群的拒绝。为获取政治、经济等社会资源,印度人穆斯林不得不在马来族群和印度人族群之间寻找皈依。印度人穆斯林社会的案例表明,马来西亚多元社会的融合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跨国移民及其经济社会形态成为近些年的学术热点,其中,华人移民因其在国际移民史上的特殊地位而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要群体。本文以近代以来跨越国界来到墨西哥的华人移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试图通过代表性案例来诠释和探究华人移民族群的经济模式。本文在简要梳理移民范式发展的基础上,采用"族群资本"的概念来解释墨西哥华人移民经济的产生、发展和变迁的过程,将族群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三个子变量。历史上的墨西哥华人建构了聚居区式的传统经济,当下的华人族群经济也呈现出明显的"依存—发展"的双重行业结构,该结构框架下族群资本的生产和流动对华人移民经济形态的形成和结构具备较高的解释效度。其中,人力资本分析从民族劳务市场出发,验证了移民收入的差别和学历技能在劳务市场上的作用;经济资本分析借助了移民过程中的借贷关系、家庭式企业的发展路径和新式投资关系三方面,用以解释双重行业结构中经济资本的流通和扩张;社会资本被认为是个体通过社会联系汲取稀缺资源并由此获益的能力,此意义层次上还显示,墨西哥华人群体很大程度上依旧保留了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家庭组织及家族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