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血型系统对马立克氏病抗性标记的研究1)马吉飞陈万芳陈萍徐文忠(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10095)董淑珍(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鸡肿瘤性疾病,尽管已有预防本病的疫苗并广泛应用,但世界各国MD的发...  相似文献   

2.
马立克氏病胚胎免疫的保护力试验鲍恩东陈万芳(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10095)张贤(宁夏农学院)张白银(江苏省句容农校)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常使免疫雏鸡在产生免疫力之前感染而导致免疫失败以及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免疫力下降...  相似文献   

3.
用狄高辛标记DNA探针检测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白安斌,蒋玉雯,黄安国,盘宝进,姚瑞英,陈西宁,郑儒标,冯军(广西兽医研究所南宁530001)三黄鸡是广西地方良种之一,对马立克氏病(MD)较外来鸡种敏感。尽管接种了疫苗,仍有MD发生。笔者用狄高辛标记DNA...  相似文献   

4.
MDV2在MD防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马云燕白侠徐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150001)众所周知,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主要疫病之一,尚无理想的防制方法。在70年代,全世界最广泛使用的是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80年代初,随着HVT疫...  相似文献   

5.
研究证明,鸡感染马立克氏病毒(MDV)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糖皮质激素受体(GR)含量减少,其减少程度随病情的发展而加重,不因攻毒后时间的延伸而改变,提示鸡马立克氏病(MD)的发生与发展,与病毒所致PBL的抗应激能力降低有关,MD肿瘤组织细胞的GR含量较正常鸡PBL的减少40%;而含瘤病鸡的PBLGR含量与之基本相同(P>0.05),说明发生肿瘤的MD鸡,其PBL与瘤组织细胞的变化程度相似;MDV引起的鸡PBLGR含量降低与血浆皮质酮的负调节机制无关,可能与病毒干扰受体基因转录有关;MD疫苗免疫鸡PBLGR含量及T细胞刺激转化率均较正常鸡明显提高,提示MD疫苗不但提高鸡的细胞免疫功能,亦使PBL的应激适应力加强。  相似文献   

6.
用MD_(11)/75c,SB_1,HVT_(FC126)三个马立克氏病毒株分别免疫Bal/c小鼠,获得10株分泌抗马立克氏病毒(MD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FM_3、FM_(17)、FM_(24)、FM_(28)、FM_(42)、FM_(45)、FM_(62)、FM_(53)、FM_(54)、FM_(159).这些单克隆抗体都具有免疫萤光反应特性,其腹水抗体的FA效价为10 ̄3~10 ̄5,其中FM_3、FM_(42)、FM_(53)、FM_(159)等单抗具有ELISA特性,腹水抗体效价为10 ̄3~10 ̄5。FM_(150)识别血清I型MDV;FM_3、FM_17识别血清I型MDV;FM_(53)、FM_(57)识别血清Ⅲ型MDV;FM_(45)识别血清I和Ⅱ型MDV;FM_(24)识别血清Ⅱ型和Ⅲ型MDV;FM_(42)能识别三个血清型MDV。这些单克隆抗体可用于MD早期诊断,和疫苗质量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用农业部南京药械厂和三家外国动物保健品公司生产的4种火鸡疱疹病毒(HVT)冻干苗、实验室制备的CVI988细胞结合苗和HVT细胞结合苗等6种鸡马立克氏病(MD)单价活疫苗免疫1日龄SPF白来航鸡,8日龄时用鸡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GA株攻击,同时以Z4+FC126双价活疫苗作对照,进行免疫效力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种MD单价活疫苗均能使免疫鸡群获得对vMDV攻击的免疫保护力,免疫效力强弱顺序依次是CVI988,HVT细胞结合苗和HVT冻干苗;国产HVT冻干苗的免疫效力不低于三家外国公司生产的HVT冻干苗;Z4+FC126双价苗的免疫效力显著高于各种MD单价苗  相似文献   

8.
鸡马立克氏病的胚胎免疫研究陈西宁黄安国蒋玉雯白安斌盘宝进姚瑞英郑儒标冯军(广西兽医研究所南宁530001)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传染性肿瘤病,以淋巴组织的增生和肿瘤的形成为特征,是威胁养鸡业最大的传染病之一。自HVT疫苗问世以来,有效地控制了...  相似文献   

9.
应用3对引物建立了3套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体系。用该技术分别检测马立克氏病病毒(MDV)1型、3型毒株,并能鉴别1型致癌性强毒株和非致癌性弱毒株;可从强毒感染发病鸡病变脏器和弱毒免疫的SPF雏鸡不同时期采集的羽髓中检测到MDV1型病毒的DNA;可鉴别强毒发病鸡羽髓和弱毒免疫鸡羽髓。以羽髓为检测材料,应用上述PCR技术可对MDV1型弱毒疫苗免疫鸡群进行免疫效果监测。  相似文献   

10.
鸡马立克氏病疫苗生产和接种技术探讨贾满民李子峰田连信陈兴芳马爱荣李平谭晓东赵智勇(农业部兰州生物药厂730046)鸡马立克氏病(MD)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且日趋严重。目前用于预防MD的疫苗,其品种、数量和使用效果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仅对...  相似文献   

11.
应用木瓜蛋白酶消化法,从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人工感染鸡的淋巴细胞瘤表面提取马立克氏病相关肿瘤表面抗原(MATSA)。所获得的抗原与从肿瘤细胞表面洗脱的抗MATSA抗体在ELISA中呈阳性反应。将这种抗原与白油佐剂乳化,给20日龄鸡肌注免疫3次。应用间接ELISA对被免疫鸡的MATSA抗体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免疫前正常鸡的血清中无MATSA抗体存在,而用这种抗原免疫后10天即可形成抗体应答,ELISA的OD值(X)为0.23,至第3次免疫后10天,OD值(X)为0.44。这表明从鸡MD肿瘤细胞提取的MATSA,再好鸡免疫接种后可出现明显的抗体应答。木研究结果为MD肿瘤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提取马立克氏病病毒(MDV)Rispense株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总DNA,运用磷酸钙-DNA沉淀转染CEF,可以成功地得到MDV的病变空斑。用每份沉淀含20μg的MDV和细胞总DNA转染次代CEF,其转染形成空斑的数量为4~221个,转染频率约为10-6~10-5;将磷酸钙-DNA沉淀加入到CEF中,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4h后,室温下用15%甘油休克2min,由此可以提高转染频率约20倍;转染后形成的MDV空斑与原始感染病毒的空斑形态、生长速度一致。MDVDNA通过磷酸钙沉淀法以较高的频率转染CEF,为研究MDV基因组的调控、重组DNA的表达及构建高效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对1 日龄AA 肉用雏鸡人工感染马立克氏病强毒(v MDV) 后,脾T 淋巴细胞IL2 诱生活性和T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减弱( P> 0 .05) 或显著减弱( P< 0 .05) ;MD 平均发病率为33 .75 % ,平均死亡率为11 .25 %  相似文献   

14.
马立克氏病的综合防制周应志郭家骅1)岳建文2)和蕴芗1)(甘肃省兽医总站兰州730046)1993~1995年,我们对兰州、天水地区流行马立克氏病(MD)较严重的3个鸡场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并不断实践、改进,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  相似文献   

15.
马立克氏病胚胎免疫对雏鸡生长发育的影响鲍恩东陈万芳(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10095)对鸡马立克氏病(MD)胚胎免疫后雏鸡的孵化率、成活率、生长发育以及免疫效果等进行过一些研究,但结果不尽一致。本试验对胚胎免疫雏鸡增长速度及胚胎免疫器官的组织学进行...  相似文献   

16.
复方黄芪多糖冲剂抗病毒效果试验时秀梅王希敏高华方李慧玲张新华刘治西伍富尧(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济南250014)(山东兽药厂)(莱阳农学院)复方黄芪多糖冲剂是用中药炮制后加入赋形剂精制而成,用于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马立克氏病(MD)、传...  相似文献   

17.
对10日龄雏鸡人工感染马立克氏病强毒后,马立克氏病发病率为78.0%,死亡率为76.0%。在攻毒后2,4和6周,感染鸡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液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在总体上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鸡(P<0.05),血清丙二醛水平极显著地高于健康对照组鸡(P<0.01)。结合对马立克氏病临床病例的研究结果认为,氧自由基介入了马立克氏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省疫情资料,1998年鸡新城疫(ND)、鸡马立克氏病(MD)、鸡传染性腔上囊病(IBD)、鸡白痢(PD)是本年度危害我省养鸡业的主要疫病。另外,少数地方还发生了禽霍乱(FC)、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和鸡瘟(FP)。...  相似文献   

19.
鸡常见肿瘤病的发病特征及其防制全国栋,周文彪,刘飞,李治国,王景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兽医卫生防疫站161000)随着养鸡生产的发展,鸡病的发生日趋复杂化,其中常见病毒性肿瘤疾病如鸡马立克氏病(MD)、白血病(ALL)。现将我们采取的防制措施情况简报...  相似文献   

20.
根据已发表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TK基因和gB基因序列,应用Oligo4.1程序设计两对引物PTK1和PTK2及PB1和PB2,分别对已构建的TK基因缺失(TK-)IBRV以及IBRVLA株、洛精、美精、BarthaNu/67株、B7株、云南1和云南2分离株进行了PCR扩增。结果显示7株IBRVDNA用引物PTK1和PTK2扩增均产生457bp的特异性片段,而TK-IBRV只出现110bp片段;用引物PB1和PB2对7株IBRVDNA及TK-IBRVDNA进行扩增均产生339bp的特异性片段;用此引物对其同属的伪狂犬病毒(PRV)、马立克氏病毒(MDV)、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进行扩增,均未见特异性条带,从而证明该引物是特异的;PCR的敏感性检测表明,该法可检测出3pg的病毒DNA。所建立的方法可以鉴别野毒与TK-IBRV疫苗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