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犀铭 《政法论坛》2023,(6):156-167
民法典第322条第1句令添附物归属得为当事人合意确定,就该合意的制度功能与形态构造,学理与实务均有争议和模糊,有必要重新整理其规范内涵。规范效果上,确定添附物归属合意分为同一型与变动型,前者欠缺特定标的不生物权变动效力,后者遵循“原始取得—继受取得”规范逻辑变动所有权。延伸效力上,添附当事人既可通过确定添附物归属之合意间接形塑抵押权,亦可直接合意确定添附物抵押权效力,此时不适用民法典第403条规定。确定添附物归属合意系要因处分行为,基本形态包括横向维度上负担与处分合意的区分,以及纵向维度上合意变动所有权与抵押权之不同构成要求。合意涉他时,利他合同以不存在禁转特约为前提,第三人承担抵押责任的负担合意仅在其明示时构成债务承担,否则按无因管理处理各方关系。就合意之有效要件,应先检视是否存在权利滥用,再依民法典第153条各款检验合意的内容与效果。  相似文献   

2.
《现代法学》2019,(6):118-132
《民法典物权编(草案)》第117条确立的添附规则,存在一定缺陷。确定添附物所有权归属时,"有约定的,按照约定"之规则值得检省;"依照法律规定",该做法也存在一定缺陷;"发挥物的效用以及保护无过错当事人的原则"未区分添附的不同类型,且欠缺正当法理。当事人约定不应作为确定添附物权属的首要原则,而应认定为对添附物权属再变动的合意。在我国《民法典》编纂中,基于附合、混合、加工等不同添附形式,应分别以"重要成分"判定动产与不动产附合物的所有权归属,以"主从关系/共有"确定动产相互附合物、混合物的所有权归属,以及以"材料主义为原则、加工主义为例外"界定加工物的所有权归属。当事人主观过错与善意、恶意应予区分,过错将影响添附物的归属,而善意、恶意则否。应赋予丧失动产所有权以及付出劳力者以不当得利、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并完善添附引发的第三人效力规则。  相似文献   

3.
论所有权的权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所有权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这大概不会有什么异议。但对所有权的概念及其内容的表述却众说纷纭,各国法律也规定各异。例如《法国民法典》第544条规定:“所有权是对物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苏俄民法典》则规定,所有权是  相似文献   

4.
动产所有权的善意取得制度,是为了解决真正的所有人与善意受让人之间的关系而设立的一项物权制度。所谓善意取得,是指受让人以取得动产所有权为目的,而善意接受了没有处分权的让与人所让与的动产,可依法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也称为“即时取得”或“善意受让”。近代世界许多国家的民法典中都规定了关于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如《法国民法典》中第二二七九条、二二八零条;《日本民法典》中第一九二条;《苏俄民法典》中第一五二条、一五四条。我国的《民法通则》中虽然没有对动产所有权的善意取得制度作出规定,但  相似文献   

5.
凌薇 《中国律师》2002,(10):39-40
善意取得发端于日尔曼法的“以手护手”原则,即“任意授予他人以占有,除得向相对人请求返还外,对于第三人不得追回,唯得向相对人请求损害赔偿”。但以“善意”为构成要件,最早将善意取得作为一完整的法律概念和法律制度则始于《德国民法典》,该法典第932条规定:“物虽不属于出让人,受让人也得因第929条规定的让与成为所有人,但在其依此规定取得所有权的当时非善意者,不在此限。”然而由于法律渊源不同以及社会发展不平衡,善意取得制度在各国的立法与实践中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传统的普通法规则是:“人不能将大于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一、遗失物抬得的概念与要件(一)遗失物拾得的概念与性质遗失物的拾得是指发现他人遗失物并予以占有的一种法律事实。自罗马法以来,遗失物拾得能否成为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原因,向来有正反两种立法例,即罗马法不能取得所有权主义与日尔曼法的取得所有权主义。近世以来各国立法,如《法国民法典》第717条、《德国民法典》第973条、《瑞士民法典》第722条、《日本民法典》第240条及我国台湾民法第807条等,多采取得所有权主义而稍予变更。①至于罗马法不能取得所有权主义则为极少数国家所采。  相似文献   

7.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制度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但它同时又保留着不少传统的特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事立法把土地所有权看作一种不动产所有权,因而为土地所有权所规定的也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般法律制度。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所有权带有完全、绝对的性质,例如,《法国民法典》(第544条)规定,所有权的内容是用最绝对的而又合法的手段使用和处分物的权利。《意大利民法典》  相似文献   

8.
法国物权法上动产的即时取得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民法典第三卷的标题是:“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式。”①此卷条文规模宏大,共计1573条(第711条一第2283条),占去整部法典三分之二以上(整部法典共2283条)。这充分说明所有权问题对于法国民法典编纂者的重要性,在他们的眼中,法国民法主要制度的设定(继承、合同、婚姻契约、具体合同等)最终均是为了所有权的取得。当然,诚如法国学者马洛里(P.Malaurie)和埃勒斯(L.Aynes)所指出,前述说法并不严密,因为法国民法典第三卷的很多规定并非针对所有权的取得。但从根本上讲,这种立法上的设置充分表现了法国大革命之后的立法者…  相似文献   

9.
代位权的程序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同法第七十三条正式建立了代位权制度,这是我国立法的一大进步。但如何行使代位权,如何保障债权人充分行使代位权,则需要在诉讼程序上加以完善。代位权的概念、性质及立法概况代位权的设立始于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第1166条规定:债权人得行使其债务人的一切权...  相似文献   

10.
诚实信用,本是以商业习惯的形式存在于市场经济活动中商人之间的道德准则。最早将这个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规范的是《法国民法典》。该法第1134条规定:“契约应当以善意履行。”这个“善意”即指诚实信用。此后,《德国民法典》明确将诚实信用作为一项强行性规范规定下来,并且从契约合同扩大到一切债的关系中。及至《瑞士民法典》,诚实信用原则已扩张到所有民事活动中。该法第2条规定:“无论何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均应依诚实信用为之。”由此,诚实信用原则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民法基本原则,被学者们尊称为私法领域的“帝王条款”。  相似文献   

11.
罗结珍 《法学杂志》2012,33(1):64-66
我国一些学者认为《法国民法典》的侵权行为一般条款是第1382条,第1383条是对第t382条的补充,而第1384条是对准侵权行为的概括性规定。这一评介存在明显错误。实际上,第1383条才是《法国民法典》有关准侵权行为的一般规定。  相似文献   

12.
担保物被毁损或灭失的,担保物权人对由此所产生的赔偿金、保险金或其它担保物之代替物的价值享有优先受清偿的权利,就是物上代位权,也常被称为物上代位性。《德国民法典》在立法上首先规定了物上代位权,瑞士、意大利、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借鉴了德国的做法,对物上代位权做了规定;美国也以判例方式确立与物上代位权相类似的制度。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58条对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权做了原则性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0条对该条做了进一步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第三…  相似文献   

13.
唐晓晴 《政法论丛》2006,1(1):35-42
一、概述将来物与将来物的买卖是《澳门民法典》内一个较有特色的制度,其覆盖面横跨总则、债法与物权法,是财产交易法律制度以及物权变动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澳门民法典》的有关规定继受自《葡萄牙民法典》,但是即使在葡萄牙法学文献中,对该问题做专题研究的也不多见。本文以尝试比较系统的方式对该制度进行论述,并对与该制度有关的一些学说理论进行疏理与检讨。该制度的构成主要是《澳门民法典》中《总则》的第二分编“物”第202条,关于将来物的概念的规定;《债法通则》内第393条关于将来物的给付的规定、合同的一般规定,第402条关…  相似文献   

14.
新修订的《著作权法》增加了著作权侵权物司法处置的规则,原则上赋予著作权人销毁著作权侵权物的请求权。除了知识产权请求权和侵权责任的解释路径外,添附理论也可以成为著作权侵权物司法处置的学理解释。在理论体系的一致性上,适用对象、意思表示、过错、与侵权行为的关系、法律后果等方面,添附理论都具有较大的兼容性,其解释著作权侵权物是可行的。著作权人原则上可以通过添附理论取得著作权侵权物的所有权,实现物尽其用,避免了销毁的浪费;著作权人不能通过添附取得所有权的情形则构成了著作权法第54条第5款规定的“特殊情况”,从而予以明确;著作权人取得所有权后,也可以同时适用物权制度中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的规则,从而保障著作权侵权物使用者期待的交易安全;相较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和侵权责任的学理解释,添附理论可以在不减少行为人利益的前提下,扩大著作权人的权利范围。虽然添附理论解释著作权侵权物不是著作权法所必须的,但其作为一种学理解释,可以较好避免添附理论在知识产权法中适用的局限,同时也对著作权侵权物司法处置的完善有较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夏立平 《法学论坛》2000,15(4):39-41
最高额抵押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项特殊的抵押 ,在现代各国立法上一般都有规定。它最早规定于《德国民法典》第 1 1 90条 ,《法国民法典》的第 2 1 32条也作了规定 ,日本于 1 971年把以前判例中的“根抵当”确定于修改后的民法典中。我国法律首次对最高额抵押作出明文规定的是《担保法》的第 59条至第 6 3条。该法第 59条规定 :“本法所称最高额抵押 ,是指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协议在最高额限度内 ,以抵押物对一定期间内连续发生的债权作担保。”下面笔者就最高额抵押的相关问题作一探讨。一、最高额抵押的产生在现代社会中 ,随着市场…  相似文献   

16.
武腾 《华中电力》2022,(1):20-32
《民法典》第597条第1款的主要规范目的是,无权处分不影响买卖合同的效力。只要承认权利人的追认会产生所有权变动的效果,就适宜承认存在效力未定的处分行为。区分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在解释论上具有可取之处。在传统债法上,无权处分致使给付不能的,存在适用债务不履行责任抑或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争论,两方面规定在构成要件上有实质区别。我国《民法典》合同编实行救济进路,第三人享有所有权、抵押权等权利致使所有权不能转移的,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民法典》第597条第1款或第612条,两者在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和效果上并无实质区别。《民法典》第612条中规定的第三人“享有权利”文义范围较窄,应当对其进行目的论扩张,将第三人“过去享有权利”且主张权利的一些情形纳入其中;即使买受人构成善意取得,仍可认定出卖人违反权利瑕疵担保义务。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又称诉讼时效的客体,是指哪些民事权利的保护适用诉讼时效,哪些不适用诉讼时效。对此,各国民事立法的规定不尽相同。诉讼时效(有的国家称为消灭时效)的适用范围,有的规定为债权,如《瑞士债务法》;有的规定为债权和除所有权外的其他财产权,如《日本民法典》;有的规定为诉权,如《法国民法典》。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的是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可以理解为我国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是民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法国适用于消费者保护的法律是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中可适用的条款是:一,以第四章第四节第二分目买卖标的物的瑕疵担保为核心的合同担保责任;二,以第四章第二节侵权行为与准侵权行为为核心的侵权责任。法国民法典第1641条规定,卖方对买卖标的物含有的隐蔽瑕疵,或丧失通常效用,应负担保责任,第1643条和第1646条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规定。但在近一、二十年中,第1384条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该条是规定对物有控制和管理的人应对该物导致的他人损害承担责任。在适用这一规定时,法国法院往往推定,产品出售以后制造商仍然保持着对该产品的控制,所以一旦发生该产品所导致的损害,他就应负责。  相似文献   

19.
一、善意取得问题的提出 各国的善意取得制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现行民事立法尚未有完整的善意取得的规定,学界通说限于动产所有权的善意取得,①在适应范围上很狭窄。如何建构和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从而为物权立法进行理论上的准备,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纵观各国对善意取得的规定,大体分两种立法例:一种以德国和瑞士民法典为代表,承认动产和不动产物权均可适用善意取得(《德国民法典》第892条,《瑞士民法典》第973条)。另一种以法国和日本民法典为代表,只承认动产物权的善意取得(《法国民法典…  相似文献   

20.
《民法典》第178条规定的选择权的性质属于形成权,行使该选择权的后果,是确定部分连带责任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中间责任,保障被侵权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全面实现.2020年《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条继续坚持2003年《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5条规定的规则,剥夺了被侵权人对侵权连带责任人的选择权,有悖于《民法典》第178条规定的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