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我国各个时期发展战略的不同取向,我党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与调整经历了一个从“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公平”的历史发展过程。系统回顾和总结这一历史过程,对于我们深化对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的认识,推动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近些年来,党中央在处理两者关系上多次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学界也围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内涵、提出依据、实践难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现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卫兴华  ;侯为民 《前线》2008,(3):13-16
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需要不断提高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又需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为此,需要将效率与公平结合起来,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并将其作为我国十大“宝贵经验”之一,还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相似文献   

4.
黄刚 《探索》2011,(5):18-23
公平与效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范畴,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本质规律和普遍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与效率这对范畴的认识经历了“打破平均主义、优先考虑效率”到“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历史过程。提高效率和促进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在公平与效率方面存在的主要而突出的问题是公平问题。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和形成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效率,不只是经济问题,它还是一个牵涉面很广的社会问题。公平,不是“平均主义、大锅饭”,是一种调整社会关系的价值准则,是一种合理的社会状态。公平有助于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也有助于公平的实现,二者是一种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辩证统一关系。我国改革30年来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处理,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的原则应该被摒弃,“公平与效率并重”才是改革的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6.
人民内部矛盾是与“敌我矛盾”相对应的.指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以后.改革已从主要是利益调整转向利益调整和利益增进并重.从利益倾斜转向利益兼顾.特别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上,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效率与公平兼顾.更加注重公平:从一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转向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都要兼顾公平与效率。与此相适应,人民内部矛盾又发生了一些新变化,表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就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效率和公平是两个最主要的追求目标,这也是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效率与公平的争论成为一个永恒主题的根本原因。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每一个国家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更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先后经历了“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历史沿革。可以说,在坚持发展、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8.
王兰 《理论研究》2009,(1):17-19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是“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内全党和全国人民奋斗的目标。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期间,注重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本文探讨了我国目前在分配领域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的主要表现、为什么在目前应注重公平以及怎样实现公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大做出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战略部署。按照十八大的要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因此,兼顾效率与公平是我国下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本文力图从经济学的视角,较为全面地阐明“效率”、“公平”及“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科学内涵,以期准确把握我国新时期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及其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王晔  王莉莉 《新视野》2006,3(3):55-57
公平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社会经济关系和谐的核心和根本。目前,公平失衡、发展失调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又可能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重新审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当前理论界和实践界对效率与公平关系争论的一些焦点问题,从哲学的层面,主要论述四个问题: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实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统一矛盾关系;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运转规律;中央文件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方针所作的调整;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应采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党的文献中有关“效率与公平”论述的回顾与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党对“效率与公平”相互关系的认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需要,而呈现出不断深化的过程。十七大报告关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论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公平与效率的均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把社会公平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维护社会公平的体制和机制。讲“效率优先”,不能变成“唯效率论”;强调“兼顾公平”,不能把公平“能兼则兼,不能兼则弃”,更不能变成“公平次要论”甚至“不要公平论”。社会主义社会是实现社会公平的社会,因此,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均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石春海 《唯实》2008,(1):91-93
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当前中国社会的公正集中表现在人们承担的改革成本与财富分配上。恰如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所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为此,报告强调要:“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程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并且作出重要政策调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以及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将区域发展的战略重心东移,强调“效率优先”和优先发展东部地区,但区域发展差距相应地开始逐渐拉大;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试图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中解决区域发展差距的问题,而将战略重点转向了“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则更加注重公平,突出解决区域发展中的公平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效率与公平并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对激发我国社会活力,加快社会发展步伐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逐步深入,一些问题逐渐凸显,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这需要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新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17.
程巍 《党建文汇》2005,(6):24-24
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把以前的“兼顾效率与公平”,改变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使这两者关系,由效率、公平处于同等重要地位,改变为效率处于“优先”的第一位,公平虽然也很重要,但处于“兼顾”即次要地位。这个新提法,是适合我国当时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的。随着我国社会阶层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经济理论界也出现代表不同利益的声音。有些人借“优先”和“兼顾”之差异,有意无意地贬低、轻视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8.
从和谐社会的视角看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是物质财富相对比较宽裕的社会,也是一个高度注重公平和正义的社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确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平效率观,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是物质财富相对比较宽裕的社会,也是一个高度注重公平和正义的社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确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平效率观,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物质财富相对比较宽裕的社会,也是一个高度注重公平和正义的社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确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平效率观,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