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汉代刘向《新序·杂事》 记载,古时候有个叶公,非常喜 欢龙,在家里的器物上画着龙, 房屋上刻着龙。真龙被感动,就 来到叶公家,把头探进窗户。叶 公一见,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 跑。这就是成语“叶公好龙”的 由来。 从近几年反腐败斗争中揭露 出的一桩桩案件看,有些贪官落 马前,口讲“廉语”,行作“廉状”,究其“好廉”的实质,则与叶公好龙如出一辙。现举其要。一曰口廉行贪。这类人作报告,搞演说。讲得头头是道,满嘴的“清正廉洁”,实际上却 “一肚子以权谋私”。原安徽省阜 阳市市长肖作新,在当选市长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慷…  相似文献   

2.
搞廉政建设莫当“叶公”梁文渊,赵宇“叶公好龙”是大家熟悉的故事,传说中的叶公非常喜欢龙,家中器物上画着龙,房梁屋柱上刻着龙,然而当真龙真地来到叶公家时,叶公却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值得注意的是,在廉政建设中,“叶公好龙”现象也不少见。有些人提及社会...  相似文献   

3.
“叶公好龙”的寓言已为人所熟知,它深刻地讥讽了一些言行不一的人。他们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我觉得,叶公“好龙”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他并不好龙,否则为何真龙来了,他反而被吓跑了呢?说白了,他所谓的“好龙”,只是为了装潢门面,做给别人看的。在人才问题上也有一些“叶公好龙”者。有的人虽然也重视引进人才,但只使用不重用,结果人才的作用就不可能充分地发挥;也有的只使用人才的某一方面才能,看不到甚至误认为他们没有其他方面的才能,结果造成了人才的片面发展。也有的人信奉“远来的和尚好念经”,忽视…  相似文献   

4.
汉代刘向在《新序·杂事》中叶公好龙的故事人人尽知。叶公成天写龙、画龙、言必称龙。可当真龙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却吓得魂飞魄散,逃之夭夭。这很简单,实际上叶公好龙并不是真心实意的。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叶公”式的人物和事情到处可见。说起改革开放,口若悬河;谈起解放思想,滔滔不绝;讲起敢闯敢冒,长篇大论。给人的印象是,他们比谁都“解放”。但一旦来到他所在的部门、单位、个人头上则是另一码事了。有个部门的领导,上午在台上讲三项制度改革,从目的意义,讲到办法措施,强调领导带头,为职工树立榜样,头头是道。可他下午就打电话给某矿,…  相似文献   

5.
《党员干部之友》2012,(11):46-46
叶公“叶公好龙”的寓言很多人都学习过,叶公姓什么?姓沈。他叫沈诸梁,因被楚昭王封到古叶邑(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旧县乡)为尹,故史称叶公。历史上的叶公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官吏,他见义勇为,选贤举能,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为政期间民众口碑极佳。《全唐诗》中收有著名诗人李百药的作品《登叶县故城谒沈诸梁庙》。  相似文献   

6.
张柟 《理论文萃》2000,(5):38-45
雄赡浩博的“龙文化”以其独特的风神韵骨弥纶中华、赫奕天下。其博大,几乎可以囊括一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其精深,似乎可以切到民族文化的血脉、民族精神的魂魄。试论“龙文化”,虽总是有“书不尽言”而“欲说还休”的惶惑,却还是按捺不住“欲罢不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中国龙的现代腾飞挥毫泼墨。  相似文献   

7.
组工干部经常遇到三种情况,面对这些情况如何处理,关系到能否做到公道正派。面对压力,无私无畏,坚持原则。组织部门经常遇到来自各方面说情打招呼的压力,能不能顶得住这些压力,实际上是“公”与“私”的较量。以“公”为重,会不畏权势,不拘亲情,力陈己见,虽然有可能得罪个别人,却会赢得周围一片人;受“私”左右,自然会屈于压力,虽然满足了少数人,却会给组工干部形象抹黑。心底无私天地宽。无论处理什么事情,都应以党的事业为  相似文献   

8.
有一种罪恶高举着猎枪,有一种罪恶藏着袖箭小心: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有一种腐败人人挞我有一种腐败却被奖赏警惕:有这样一句名言:你能永远地欺骗一些人,也能暂时地欺骗所有人,但你不可能永远地欺骗所有的人t然而总有人不信这个哲理,误以为只要头上有一层耀眼的光环,就能迷惑世人的双眼,胸前有一捧鲜花,就能迷惑世人的嗅觉。于是,在现实社会中,在我们的周围,不时有一些头戴各种桂冠、被世人尊为“楷模”的人,用他们曾经接过鲜花和奖章的双手,偷偷地攫取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案例之一:浙江省台州市市长孙炎彪,给人们“做”出…  相似文献   

9.
确立“大宣传”的思路辽宁大连市中山区委副书记张卫东城区是一座城市的五彩缤纷的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宣传思想战线是一条令人瞩目的“龙”。如何舞好这条龙,关键在于舞龙人,在于“舞龙”人的“舞龙”意识。第一,强化“舞好一条龙”意识。强化宣传思想战线“舞好...  相似文献   

10.
社 会 再发 展再 变 化, 不 论 是个 人 还 是 集 体抑 或叫 组 织都 要 讲 诚信 守 信 用的 道 理 ,却 是 再 不 会 “发 展 ”也 不 会 “变化”了。当 然,往 往 是丧 失诚 信 在前 ,社 会公众 惩罚 在 后,有一 个小 小 的时 间差 。此外 ,若 只 是 在 “经 济 领 域 ”丧 失 诚 信 ,因 此而 带 来 的 惩 罚 最 明 显 的 也 只 是 在 经 济 方面 。 一 个 商 户 也 好 ,一 家 大 公 司 也 罢 ,一旦 让 世 人 知 道 你 丧 失 诚 信 ,不 守 信 用 ,那么 你 在 经 济 上 紧 跟 着 就 会 立 即 受 到 惩罚。特 别是 在当 今 市场 经济 社 …  相似文献   

11.
九龙趣谈     
九龙,是指中国大陆向南伸出的半岛,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以北。为什么叫九龙,而不叫八龙或十龙呢?老人们传说,是因自然坏境而得名。九龙半岛南半段是平地,北端却横列着九条山脉与高峰,通称为“九龙群峰”。这九条山脉不大而各具走势,似九条龙,故又叫“九龙半岛”。  相似文献   

12.
瞿秋白即使在犯“左”倾盲动错误时期,他的理论与实践也不是一切皆错,而是功与过、正确与错误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瞿秋白既是“左”倾盲动错误的主要责任者,又是纠正实际工作中盲动行为的推动者;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中国革命发展的方式、道路,虽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城市中心”论的局限,但却是“农村割据”思想的倡导者;他对“无间断的革命”论的阐述,既有混淆两个革命阶段界限的错误,又包含有可贵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3.
李忠 《前线》2004,(11)
十 届 全 国 人 大 二 次 会 议 审 议 通 过 的 宪 法 修 正 案将 原 宪 法 第 十 三 条 “国 家 保 护 公 民 的 合 法 的 收 入 、储蓄 、 房 屋 和 其 他 合 法 财 产 的 所 有 权 ”、“国 家 依 照 法 律规 定 保 护 公 民 的 私 有 财 产 的 继 承 权 ”修 改 为 “公 民 的合 法 的 私 有 财 产 不 受 侵 犯 ”、“国 家 依 照 法 律 规 定 保 护公 民 的 私 有 财 产 权 和 继 承 权 ”、“国 家 为 了 公 共 利 益 的需 要 ,可 以 依 照 法 律 规 定 对 公 民 的 私 有 财 产 实 行 征 收或 者 征用 ,并 给 予 补 偿 。”这 一 修…  相似文献   

14.
一叶及其他     
一叶 一片叶子何其渺小?然而,汉语的“一叶”,却幻化出许多的哲理和诗情。“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是一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又一句。 “一叶障目”,是怎样的一片叶子?桑榆抑或杨柳,枫树的叶子还是榕树的叶子?不,都不是。绿色的叶子布满园林,金黄的落叶飘洒大地,从没一片会遮住你的眼睛的。 挡住视线的“一叶”,拂之不去,揭之不落的“一叶”,遮掩着,覆盖着,封闭着一些人的双目,隔断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亲密联系的“一叶”,在当下,便是那金黄色灿然生辉的“贝”,的“币”,那枯燥无光、木然无情的一张张“沙沙”作响的“纸”了。其实“纸”也是一种象征,乃是“物化”了的一种“精神”。“一叶障目”,岂但泰山不见,什么也看不见了。无论理想、信念,无论爱情、友谊,统统看不见了。 人们,你可要警惕啊! 片瓦  相似文献   

15.
说盲     
盲,按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就是没有眸子。生理上的瞎子,眼前一片漆黑,自然是盲了。有的人虽然不是瞎子,但却分不清红绿颜色,就成了色盲。有的人缺少维生素甲,就要患夜盲症。由此引申开去,对一种事物不懂不识,也叫做盲。不识字的叫文盲,不懂科学的叫科盲,不懂音乐的也许可以叫乐盲。盲从、盲动,都是和无知有密切关系的。盲之为害大矣哉。“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对个人来说确实危险极了。但其祸害,  相似文献   

16.
向“虚假廉洁”宣战周建林如今“假冒伪劣”产品已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在一片打假声中,人们的镜头焦点都集中在假货身上。然而社会上的另一种“假”却常常把善良的人迷惑。反腐斗争愈深入,腐败分子采取的手段愈狡猾,愈隐蔽、“高明”。原宝鸡市民政局长茹小魁贪...  相似文献   

17.
《廉政瞭望》2012,(12):51-51
我们称誉圣人,常譬之为龙。盖龙乃圣物,乘风云而上天,凡人莫能知。由此衍生“龙性”一说,其第一义,即指性情倔强难驯。古代中国,身上有龙性的人,嵇康是一个,颜延之赞他“鸾翮有时铩,  相似文献   

18.
1967年春夏,“秦化龙问题”在北京闹得沸沸扬扬,王府井大街、长安街、天安门广场,贴满了有关秦化龙的大标语和大字报。有打倒他的,有拥护他的,双方针锋相对,各不相让。当时,正是中央机关“文化大革命”极端混乱时期,面对铺天盖地的大标语、大字报,大多数群众茫然、迷惑:秦化龙何许人也?他的问题为何闹得满城风雨?声势和规模何以如此之大?大家更没有想到的是,  相似文献   

19.
在旧中国,不论城乡;都供有土地神,而且大多是土地公、土地婆老俩口共享纳献,笑咪咪地和蔼之至不带一点威严傲慢,是冥冥中主持一方公道的基层微员,如尘世的里正、保甲一样,却不拉壮丁,不搞摊派,不要官僚,老百姓都乐于敬奉这老俩口。 土地爷又称“社公”、“土谷神”。虽总名之曰“土地菩萨”,但却  相似文献   

20.
文化大观     
“龙的传人”要没?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代表性标志而被中外普遍认同,中国人也以“龙的传人”为自豪。然而,“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那些对中国历史、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由此,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说,西方世界对东方文化认识有偏差,重塑国家形象品牌时,应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元素。他还说,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已正式列入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龙有可能不再是中国形象的标志,消息一出,立即引来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