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这是非常值得赞许的.但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实践中,由于-些人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从而出现了-些不和谐的声音和做法,特别是将以人为本等同于以民为本,这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也严重影响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因此,正确认识和区别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198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禽蛋鱼消费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左右,维持这样的消费增长势头,要求粮食人均供给量的年增长速度接近4%,这在正常年景是很难达到的.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较高的市场价格并没有对需求产生抑制作用.这是为什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补贴刺激消费的同时,作为变相奖金的食品实物发放之风也越来越盛,它们左右夹攻冲击着农产品市场,产生十分恶劣影响.就发  相似文献   

3.
在十三大精神的感召下,我们确实看到了,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批批中国人,首先是共产党人,已经并正在警醒起来,以不断改革、开放的姿态,为中国的振兴而拼搏.在这样的形势下,处于开放前沿地带的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上海怎么办?"先天下之'放'而'放'",率先发展外向型经济,走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这应该是上海的正确选择.鉴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所以这一期本刊评论员《先天下之'放'而'放'》一文首先对上海的开放问题"放"了几句.当然,上海如何发展外向型经济,需要研究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近来,看到两篇有文数字的报道,一是某地山村失火,主要领导对上瞒报数字,谓“若按实上报,位子将不保”。二是王怀忠在任职阜阳期间,大搞“政绩工程”,数字成为其升官的资本。一个是少报数字,一个是多报数字,这两件表面看来完全相反的事情,却有着共同的本质:即将“数字”和“位子”紧密地联系起来。产生这种情况首先源于某些领导的“政绩观”。政绩本是老百姓关心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但是因为有的上级机关、领导常常从下级上报的数字上了解、评价和考核下级的工作,自然数字的高低也就成了衡量“政绩”大小的标准。这就使数字和一些干部的“官运…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关于"实事求是"中"求"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君生 《理论探索》2003,2(5):17-18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关键在"求",邓小平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郭志军 《各界》2007,(6):126
“海市蜃楼”是一种在沙漠和海洋中常见的自然景观,教材阅读材料中有详细介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这样的问题: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和海洋中的海市蜃楼均是由于光的全反射引起的,为什么其所成像会一正一倒呢?这一问题引起了不少同学的费解,如何解释这一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此谈一些看法,以见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7.
时 下全国各地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渐成热潮 ,这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的重要举措。但是 ,在具体操作中 ,一些地方也存在片面地、不恰当地把考试作为“试金石” ,简单地“以考取人” ,从而把公开选拔变成了公开考拔 ,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其实公开选拔≠公开考拔。我们实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措施 ,首先要对这项工作准确定位。所谓公开选拔领导干部 ,就是采取组织推荐 ;群众推荐、个人自荐与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选拔领导干部 ,这是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软实力"叩响中国之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提高,使得中国文化对海内外的吸引力日益增强,这是一个机遇,是中国国家"软实力"大幅提高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干部政绩,有“显”“潜”之分, 显绩是立竿见影的业绩,而 潜绩是短期内看不到的,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达到的目标。当前,在提倡要用实绩考评干部的同时,无意中也导致了一些干部的“政绩观”发生了扭曲,他们热衷于“显绩”,搞所谓跟上形势的“脸面工程”。这  相似文献   

10.
徐利 《侨园》2007,(1):48
1986年,被聘为武汉市柴油机厂厂长的德国人格里西获得“外籍人士在华永久居留权”,这被视为中国首张“绿卡”。1989年至1999年,共有67名外国人取得在华永久居留资格,拿到了中国“绿卡”,这67个人都是“为中国经济和  相似文献   

11.
“回头”,就是回到原来的地 方,包括重操旧业,重归 于好,等等。但这种“回”,不是倒退,不是消极,不是无能,不是屈从,不是失败;而是一种进步,一种迈进,一种成熟,一种务实。因为这是“吃一堑,长一智”的觉悟,是从生活中体会到的真谛,是在工作实践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经过比较之后的一种正确选择,是不为面子、外因所左右的实事求是。事实证明,凡能“回过头来”的人都以自己的行动证明这一选择的正确。  相似文献   

12.
不要把"剥削"概念庸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剥削”,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严格按照马克思的原意科学地理解“剥削”这一概念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决不允许随心所欲地解释剥削,把剥削这一概念庸俗化。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吉林西站是当年"吉海铁路总站"的旧址.提起"吉海铁路总站",不能不提到林徽因.这位史称"中国一代才女"的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正是这座杰出建筑的设计者,而她的丈夫、著名建筑设计家梁思成又是这个设计的审定者.由此,这座著名的建筑便具有了极高价值,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4.
彭在羹 《学理论》2008,(21):11-11
表弟在法国某大学读研究生,前不久回到了福州,跟我讲起他这几年在巴黎的感想。讲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在法国特别想念祖国特别是家乡!"表弟说,他每天从大学或是图书馆回到住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与"毛泽东主义""毛泽东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泽学 《理论探讨》2008,3(1):105-109
"毛泽东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以中共领袖毛泽东的名字命名的两个概念.那么,毛泽东本人对它们有何看法呢?据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爬梳,揭示了毛泽东对这两个概念的基本态度,反映了一代伟人对待这一问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李斌  刘茁卉 《侨园》2002,(2):30-31
二比一,这是留学人员回国热中的一个著名比例,即回国留学人员和海外留学人员之比。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起飞过程中,留学人员的回归比例达到了二比一,也就是三个留学人员中有两个回国,一个留在国外。目前,我国这一比例为一比二。留学生是一笔宝贵的人力资源,对于人世后紧缺国际化人才的中国尤其如此。然而记者日前采访时发现,我国在引用留学生人才资源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这一笔宝贵的资源,适应加入WTO后新形势的挑战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在比例上加快实现“二比一”。  相似文献   

17.
9.5%的GDP增长超出了许多经济观察家的预料。但这一出乎意料,并没有改变我们对宏观经济的整体判断。 按照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的解释,两大因素提升了这一数据。其一,在工业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时,农业增加值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增长大幅度提高;其二,第三产业由于批发零售贸易与餐饮业、交通运  相似文献   

18.
古时,许多权贵家中常养着一帮"闲人",譬如食客、门人、幕僚、军师之流,他们一旦跟定了哪位"主子"就追随其左右,鞍前马后侍之,与主人的荣辱祸福紧密相连,因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是社会专权制度下正义得不到伸张、"人才"得不到合理使用的封建畸形产物.  相似文献   

19.
近游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果然是建筑雄伟,大气磅礴,构思巧妙,美不胜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不过,更使我感兴趣的还是乔家家规,家规有6条:不纳妾,不赌博,不嫖娼,不吸鸦片,不虐仆,不酗酒。这在当时社会,对一个钟鸣鼎食的豪富之家,是很难做到的,但乔家子孙基本上都做到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乔家能兴盛百年、六代不衰,跳出"富不过三代"周期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忧郁"的经济学和"不道德"的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忧郁”的经济学是指李嘉图、马尔萨斯等人对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忧虑。对于这种忧虑经济学家舒尔茨基本上是持否定的态度。他认为人类社会是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其途径就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 ,通过实用知识的进步 ,来弥补自然资源的短缺和不足 ,而对人的道德素质的提高却基本上没有涉及到 ,这明显是带有“不道德”经济学的色彩 ,并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