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连续杀人犯罪案件(杀人串案)犯罪手段残忍,影响大,情节恶劣,后果严重,对社会治安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因此,加强对这类案件的研究,提高侦破能力,加大打击力度,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2.
由于教学研究工作的需要,笔者对近年来发生的12起青年学生杀人犯罪案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青年学生杀人犯罪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并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或者杜绝这种恶性犯罪案件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刘玉梅 《前沿》2009,(11):166-168
现阶段在我国毒品犯罪案件形势严峻:犯罪人员增多、吸毒人数不断攀升,出现毒品犯罪活动的暴力化、网络化现象。因吸毒诱发的杀人、抢劫等严重刑事犯罪日益增多,严重危害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吸毒不只是一个躯体依赖性问题,它还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问题。  相似文献   

4.
激情犯罪是一种人在强烈刺激因素介入下的犯罪.在狱内又犯罪案件中,故意杀人或伤害、过失致人死亡或重伤等激情犯罪,占有不小比例,且因其具有突发性强、极端鲁莽、危害性大等特点而最难预防和制止.对此,本文试就狱内激情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5.
一我们目前所说的暴力性案件,是指使用枪支、爆炸物、机动交通工具和其他暴力或暴力威胁手段作案,危害公共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件。根据全国第一次侦破暴力性案件经验交流会的规定,暴力性案件包括持枪杀人、抢劫、强奸案件,爆炸行凶破坏案件,驾车杀人、抢劫案件,劫持交通运载工具和绑架人质等类案件。这些案件具有突发性强、犯罪手段残忍、行动迅速、不计后果、乱害无辜等特点,对社会危害极大。如何对付这种危害严重的犯罪案件,是刑侦工作面临的一个突出任务。近两年来,各级公安机关都为解决这一问题做了  相似文献   

6.
’95吉林打击涉枪犯罪纪实文/于永平图/刘海山近几年,由于吉林省不间断地开展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专项斗争,快侦快破了一大批严重犯罪案件,深挖了一大批涉枪犯罪团伙,狠狠地打击了持枪杀人抢劫、绑架人质、雇佣杀手等犯罪活动,维护了全省社会治安稳定的局面。但是,...  相似文献   

7.
向洪  袁莉 《新重庆》2007,(7):29-31
近年来.电脑的普及和网络应用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了巨大便捷.与此同时。网络应用也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因网络问题引发的犯罪不断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网络也因此成为当前违法犯罪的新领域。为此,我们对辖区武隆、涪陵等院自2004年至今审查起诉的刑事案件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统计.发现其中因网络问题引发的刑事案件中不少是杀人抢劫、强奸诈骗、群体械斗等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恶性犯罪案件.加强网络规范和治理.遏制网络问题引发犯罪已是刻不容缓。[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当前,沉重的工作量、危险性的任务、个人健康、家庭问题及社会问题等都是基层公安民警会遇到的心理压力,在此心理压力下,有些民警会产生多疑、虐待、攻击、自杀甚至激情杀人等问题.为此应采取开展警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民警心理保健机构、落实从优待警政策、加强警察监督机制等措施对基层民警心理压力进行缓解.  相似文献   

9.
恐怖犯罪案件基本特征体现在其作案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典型性和公共性,犯罪主体的有组织性,犯罪目的的政治图谋性,作案手段的恐怖性、多样性和跨国性等方面。对恐怖犯罪案件的侦查,应着力于健全反恐侦查机构和提高反恐侦查人员基本素质,积极开展反恐情报工作,同时注重审查恐怖预谋犯罪案件的线索以控制其犯罪。  相似文献   

10.
所谓色诱侵财犯罪是指以色为诱饵进行盗窃、敲诈和抢劫的犯罪,此类犯罪案件不断发生并悄悄地蔓延,逐渐形成了特定地域专门从事色诱侵财犯罪的高危人群。犯罪分子为了达到侵财之目的,作案时往往不择手段,极易引发暴力伤人、杀人抢劫案件,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影响社会治安的一大隐患,其社会危害性不容忽视。研究色诱侵财犯罪行为和高危人群,不但为了从该类犯罪的方法、手段、特点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从打击和防范的角度找出该类犯罪的规律以及高危犯罪人群,为侦查破案的情报信息研判提供可靠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太子河区法院地处城乡交界处,青少年犯罪案件相对其他县区法院数量较多,我院在做好刑事案件审判的同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改革庭审方式、延伸帮教举措等措施,切实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了法院如何做好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一、改革创新,健全制度,完善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审判方法。二、注重改革,强化教育,创造审判工作特色。三、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延伸预防教育功能。四、预防为主,齐抓共管,预防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12.
当前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违法犯罪问题主要是黑恶势力犯罪、杀人犯罪、侵财犯罪、经济犯罪、毒品违法犯罪以及网络违法犯罪案件.今后一个时期,犯罪案件总量仍将在高位运行,新的犯罪形式、手段和类别还会不断出现,社会治安稳定继续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公安机关要着眼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大侦查"格局,强化严打整治,夯实基础防范...  相似文献   

13.
在持枪犯罪案件的侦查中 ,侦查机关存在着以下失误 :一是领导决策不当 ,延误案件侦破速度 ;二是枪弹痕迹检验结论错误 ,导致侦查方向发生偏差 ;三是调查摸底不深入 ,漏掉了犯罪分子 ;四是侦查力量行动不协调 ,使犯罪分子漏网逃脱 ;五是民警麻痹轻敌 ,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为了更有效地做好持枪犯罪案件侦查工作 ,必须增强领导者的科学决策能力 ,加强枪弹痕迹检验、枪支建档等基础工作 ,加强持枪犯罪案件的调查摸底工作 ,提高整体作战、协调行动能力 ,使民警增强“案犯手中有枪”的强烈意识。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司法机关处理外籍人犯罪案件时有不利,刑罚适用的局限性和刑罚执行的困难性是客观方面的最大的困难和最主要的原因。应改革刑罚制度,扩大罚金刑的适用范围。应增设专门用于羁押、改造外国籍犯罪分子的监狱设施。对犯罪的外籍人一般不宜适用管制、缓刑和假释,应以实刑为主。要加强司法人员教育培训,提高办案人员的执法水平,正确运用法律处理外籍人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15.
杀人犯罪是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人际互动的过程,也是两者之间利益冲突的结果。被害人方面存在的被害因素在杀人犯罪的结构、罪前情景中具有了一定的促使杀人犯罪产生的作用。我国杀人犯罪中存在易被害群体。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被害预防对于控制、减少杀人犯罪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如何有效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呈现出规模化、集团化的特点,涉及食品种类增多、波及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广,犯罪手段多样化、科技化趋势明显.但是,由于缺乏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专业侦查力量、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工作衔接不畅、检验检测工作难以适应侦查实践的需要、调查取证存在诸多困境等工作难点,使得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侦查工作困难重重.公安机关应从建立专业化侦查力量、推进行刑衔接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涉案食品检验检测制度、加强信息情报工作、强化调查取证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侦查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犯罪案件不断攀升,而且在不断地向低龄化发展,不仅影响到家庭的和谐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均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严重地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已引起了高层的关注。在大量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未成年人侵害未成人权益的犯罪案件的比重逐渐增加,许多少年犯就是以他们的同龄人或低龄人作为作案的对象。本文从未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产生的原因、综合治理的对象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当前,对于企业轻微犯罪案件适用“双不起诉”已成共识,但对于企业重大犯罪案件能否适用合规不起诉仍存在争议。为了进一步扩大合规不起诉制度效果,避免出现“办理一个刑事案件,搞垮一个企业”的不良后果,一些检察机关进行了相关的制度探索,提出了“分案处理”的改革思路。但是,分案处理面临着违背单位犯罪“双罚制”的基本原理、缺少法律依据、导致单位和责任人员处罚失衡等现实困境。从司法实践来看,重大单位犯罪案件分案处理不仅必要而且可行。为走出重罪案件合规分案处理机制现实困境,应从理论层面予以创新和突破,重新建构单位与责任人分离模式;从立法层面予以明确和固定,以成文法形式规定合规从宽、不起诉的适用情形和条件,完善分案处理程序与规则;在司法实践方面于探索和落实,进一步发挥检察机关主导作用,积极推动重罪合规分案处理机制落地实施,巩固理论和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有公司、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应引起高度关注。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犯罪案件具有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危害后果严重、内外勾结、与其他犯罪相互交织等特点。这一犯罪案件的作案手段具有多样性。侦查工作应从询问举报人及其他知情人等方面展开,并采取一定的取证措施和技巧。  相似文献   

20.
三、疑难杀人案件的形成原因 杀人案件形成疑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说它是由诸方面共同“感染”而形成的“综合并发症”。目前,从我省侦破杀人案件的实践来看,其成因主要是: (一)现场条件局限,犯罪证据不足。这是形成疑难杀人案件的一条主要客观原因。在杀人案件的侦破中,现场条件的局限主要有以下因素所致:一是犯罪分子利用智能和专业技术进行杀人,如电击杀人、爆炸杀人、杀人劫车和杀人纵火等。犯罪分子不仅作案前精心预谋策划,而且作案后移尸碎尸抛尸和处理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