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刊《反思马克思主义》2002年第14卷第3号刊登了美国新不伦瑞克大学副教授理卡多·达彻斯尼(Ricardo Duchesne)评论艾伦·迈克森·伍德的著作《资本主义的起源》(1999年每月评论出版社)的文章。伍德的著作不同意西方学术界广为流传的认为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的观点,她认为资本主义是在英格兰突然出现的,其原因是英格兰的领主将经济契约强行加诸租地农。达彻斯尼引证最近几十年来的历史研究反驳了伍德的观点,认为自由农自身在圈地运动、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兴起方面起了关键的作用,罗伯特·布伦纳和艾伦·伍德等人的欧洲中心论、一国产生资本主义论是站不住脚的。文章提供了丰富的相关信息。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
美刊《科学与社会》2005年5月号刊登了安德鲁·莱文对美国左翼学者、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代表人物之一的大卫·施韦卡特的著作《超越资本主义》的评论,该书评结合施韦卡特以前的著作以及市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基本理论问题,评价了《超越资本主义》一书的得失。书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3.
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聂运麟教授最近主持编写了几本有关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著作,一本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的《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低潮中的奋进、变革与转型》,另外五本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008年出版。他认为,在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范围内阶级力量对比明显地有利于国际垄断资产阶级,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虽然有恢复、有发展,但仍处在低潮之中;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为适应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正在理论与实践中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在这一变革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在组织形态上正在发生着从先锋队政党到现代群众性政党的转型。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变革与转型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因为这种变革与转型都需要根据本国的特殊国情和党情,不可能照抄别国的现成模式,这就需要在实践中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探索各自政党独特的发展道路,并在理论和实践中有所创造、有所突破、有所发展。为此,就需要经过艰难的探索,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和修正,其间还可能经历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变革与转型绝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艰难曲折的。其中,有些党可能会逐步走上成功的坦途,有些党则会走一段不短的迂回曲折的道路,还有的党会走向衰败。  相似文献   

4.
正关于向资本主义转型的辩论过去几年出版了一系列研究向资本主义转型问题的著作,这些著作为丰富马克思主义在相关方面的研究作出了贡献。戴维森(Neil Davidson)、波斯特(Charlie Post)、巴纳吉(Jairus Banaji)和赫勒(Henry Heller)等人的新著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左翼的极大关注。这种重视表明,左翼对于向资本主义转型这一棘手的历史和理论问  相似文献   

5.
曲折跌宕的受关注度 一、《资本论》的诞生到资本主义的危机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问世后,在当时成为一部具有崭新经济理论体系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资本主义社会作为特定的考察对象,采用与西方主流经济学不同的分析角度和研究方法,不仅对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和经济过程进行动态性分析,还预见到了经济周期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左翼学者对资本主义未来的新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东剧变以后 ,关于资本主义的未来如何 ,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家、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左翼激进思想家展开了广泛而激烈的论争 ,出版了一些相应的著作 ,对资本主义的未来提出了自己的新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律史学界陆续有两本巨著问世,即泰格和利维的《法律与资本主义兴起》(1977)与伯尔曼的《法律与革命》(1983)。此二著作均以西方法律传统之形成为主题,然而所反映的观念,所得到的结论却大为不同,乃至截然相反。通过阅读此二著作,对两部著作的观点对比分析,得出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并不是由某一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由多重社会力量的相互作用促成的,即西方法律传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自2008年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以来,西方左翼学者纷纷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危机进行研究,对资本主义展开批判。本文对这些日益庞大的马克思主义著述进行了考察,并重点关注了戴维·麦克纳利的《全球衰退》一书。在肯定这部著作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作出的贡献的基础上,本文对书中的许多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评,并进一步探讨了新自由主义蓬勃发展的动力、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制度性根源和周期性演变以及金融资本主义兴起所带来的许多重要变化。最后,本文还就近年来日益高涨的反资本主义运动提出了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3年和2004年几本描绘非新自由主义未来的著作出版了,包括迈克尔·阿尔伯特(MichaelAl-bert)的《参与式经济》(Parecon),希拉里·温赖特(HilaryWainwright)的《再兴国家》(ReclaimtheState)和乔治·蒙比特(GeorgeMonbiot)的《自主的时代》(theAgeofConsent)。《深化民主:在加强的参与式治理中的制度创新》(DeepeningDemocracy:In-stitutionalInnovationsinEmpoweredParticipatoryCrover-nance)一书也是这类作品中很优秀的一部。这些书的出版表明,反资本主义全球化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不再仅仅只是批评帝国主义或资本主义,而且开始探索和研究那些可能导致新社会产生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了保罗·巴兰和保罗·斯威齐的著作《垄断资本》所引起的争论,试图为经济剩余概念及与之相关的积累理论提供一种更为透彻的解释,同时纠正20世纪70年代"回归马克思"的思想运动所导致的对巴兰和斯威齐分析的错误理解。作者回顾了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研究的历程,分析了巴兰和斯威齐著作遗失章节的内容,明确了金融资本在《垄断资本》一书中的地位,指出了帝国主义在当代的延续性及其向金融垄断帝国主义转变的新动向,论述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倡导回归经典马克思主义并重构全面的批判,认为在资本主义现实与理性的革命性对抗中终究会走向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我们曾认真研读过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部著作。 2 0世纪初形成的那种形态的帝国主义既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更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阶段。资本主义进入 2 1世纪 ,具有许多新的、前所未有的特性。2 0年代末 30年代初的“大萧条” ,在某种程度上波及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揭示了当时业已形成的“纯市场”资本主义的弊端。“纯市场”资本主义不服从国家的监督和调控 ,也极少关注社会问题及忽视社会问题所可能引发的 (对资本主义来说是致命的 )后果。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为摆脱危机而提出的“新政” ,实际…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苏联问题专家大卫·科兹认为,苏联体制的终结是其特有体制的独有特征和特殊历史的产物,但苏联经验以及苏联体制为未来兴起的任何一种可行的社会主义体制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教训.他认为理想的社会主义模式应该具有几点鲜明的特征:国有化的生产方式、经济计划化、为使用而进行的生产和民主.经过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不断研究,大卫·科兹指出,目前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全球化新自由主义的阶段.随着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模式的社会积累结构中各种矛盾日益尖锐,这种模式的资本主义将有可能无法再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即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世人所瞩目。这一变化,极大地改变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和社会的面貌,也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走向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这一变化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内的工人运动和人民革命斗争带来崭新的课题。因此,有必要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进行深入地、系统地研究和探讨,找出其中普遍的、规律性的事物,不仅能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和社会的本质,而且能准确地把握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方向。本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模式是日本共产党对未来日本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进行探索的结果,其实质是借用资本主义的全部成果和价值,"在资本主义框架内进行民主改革",满足国民需要的一种"混合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其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国家实现民主的合法合理性进行批判,提出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社会--一个现有政治权威终结的社会的理想民主模式构想.这一模式的实现,以资本主义政治权威的终结为前提,不但在基本结构上与自由民主主义的模式不同,而且体现着马克思独特的自由原则.这一模式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质疑.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考察和分析,创立了市场经济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唯物辩证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立场的具体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的起源、本质、构成以及运行,对于理解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近30年来日趋兴盛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是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扩张主义所造成的生态危机挑战的理论回应。其理论核心生态发展观以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标,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生态重建模式,为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最近,学术界出现了某种比较"新颖"的观点.一部分学者通过引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话语,提出股份公司在马恩的笔下就已经取得了社会主义的性质[1].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当初真的是这样为股份公司定性的吗?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们查阅了马恩著作中所有关于"股份公司"(或"股份资本")的论述,发现当年马恩的观点与上述学者所理解、所判定的并不一致,甚至是大相径庭,即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笔下,股份公司始终是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范围内的、始终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相似文献   

19.
陈和午 《南风窗》2012,(7):55-57
虚拟经济之过度、"一规两制"之尴尬、发展模式之交锋,凸显的是全球经济危机之下资本主义的现实困境。而资本主义何去何从的大辩论,实际上是争议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的未来究竟何在。本轮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和欧美债务危机的跌宕起伏,激化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全球大讨论,2012冬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转型:寻找新模式"的主题下更是发出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的追问。其实资本主义经济自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全面性的危  相似文献   

20.
以变制变 我平时喜欢读一些中外管理学著作,目前市场上有两本非常叫好的管理学著作,一本是美国管理学家汤姆·彼德斯著的《管理的革命》,另一本是台湾管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