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绚动澜沧     
在澜沧这片美丽的大地上,不仅居住着中国二分之一的拉祜族,而且居住着佤、哈尼、彝、傣、布朗、回、景颇等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多姿多彩的民间工艺,它们汇聚在一起,是多么壮观,多么绚丽,多么迷人。拉祜背包拉祜族具有悠久的民间工艺生产历史,男女都喜欢自种、自纺、自织、自染、自缝的黑或蓝色土布的传  相似文献   

2.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工艺种类繁多,历史悠久,特点鲜明。其众多民间工艺的造型、色彩、图案、装饰等均具有东西方文化不同的审美元素内涵。维吾尔人在自己文化渊源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吸收、融合各地的文化,使自己成为世界上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民族。本文通过对维吾尔族民间工艺的多角度探析来研究其传承的文化内涵,进而为维吾尔族民间工艺的合理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文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南桂香 《今日民族》2011,(12):40-41
众所周知,傣族民间工艺具有代表性的有织锦、剪纸、刺绣、竹编、髹漆等,不同区域的傣族民间工艺有着自己明显的地域特色。聚居于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的傣族,即以剪纸、刺绣而著称。  相似文献   

4.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工艺地方特色鲜明、呈现方式独特。古代东西方文明以这里为桥梁相互传递,由于受到地域、气候和周边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有选择地吸取东西方不同文化的营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风俗。同时,各个地方民间工艺也表现为不同的特点,其民间工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并成熟起来的。它们共同丰富了维吾尔族民间工艺的种类内容。在此,通过对维吾尔族各地民间工艺不同特色的成因分析,挖掘其民间工艺的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5.
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民间工艺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民间工艺逐渐没落,甚至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当下保护民间传统工艺,需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利用创意产业资源,合理地完成民间工艺的创新处理,展示传统文化品牌的内涵,传承与发展民间工艺。  相似文献   

6.
民族工艺,即指由少数民族生产的具有审美价值和本民族形式的日常生活用品。它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和范围。民族工艺品包括服装(含服饰)、染织、日用器皿、室内及建筑装饰、玩具以及民族节日中的道具。 A、民族工艺相对于汉族工艺,正如民间工艺相对于宫廷工艺或特种工艺,民间工艺包括但不等同于民族工艺。  相似文献   

7.
<正>苏州市虎丘区政协创新工作思路,为高校与地方对接搭建平台,继去年"大师进校园"活动在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以多种形式开展以来,经虎丘区政协倡议,近日,高博又成立了苏南民间工艺学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发挥职业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的积极作用。人才培育是传统民间工艺  相似文献   

8.
面对客户随机需求,制造业生产调度系统应促进生产的快速性、动态性和敏捷性。本文从生产车间调度的目标、方法、手段、资源等基本要素入手,总结了传统生产调度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并概括了系统集成视角下的生产调度方法及其改进措施,介绍了不确定条件下生产调度策略及评价指标。运用系统集成的思想,探讨了供需链环境下的制造业生产调度系统模式,最终提出了生产调度系统的集成化、动态化、高效智能化、柔性化和排程可视化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甜蜜事业“机”声一片——图说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振  周祥 《当代广西》2015,(6):26-27
<正>甜蜜事业盼丰年,听取"机"声一片。2014年,在蔗糖产业较为低迷的情况下,我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逆势提升,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0%,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全区拥有切段式甘蔗收获机61台,比2013年翻一番……一系列的数字变化,表明我区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显著成效,是推进蔗糖产业发展的一把利器。如今在崇左、来宾等主产区,甘蔗生产基本实现"犁耙整地、开行种植、破垄施肥、中耕  相似文献   

10.
正民间工艺一直是拉祜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与拉祜族的衣食住行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体现着拉祜族的集体智慧。从历史上看,拉祜族工艺起源于生产生活需要,其内容与种类基本属于手工艺的范畴,主要包括竹木制品的制作、纺织品制作、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11.
人口生产与家庭模式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其中,人口生产决定家庭的规模,间接地决定家庭结构,并最终决定家庭模式;反过来说,家庭模式对人口生产数量、结构、发展趋势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四、二、一”家庭模式的形成是我国人口生产长期实行计划生育的结果,而同时“四、二、一”家庭模式对我国人口生产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13亿人口日到来时,我们发现我国人口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以至于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文史园地     
《春秋》2014,(2)
正《临邑民俗文化》出版1月23日,《临邑民俗文化》发行式在I临邑县政协举行。该书为临邑县政协文史资料第25辑,全书约60万字,包括岁时节日、人生礼仪、村落家庭、日常生活、医药卫生、劳动生产、商贸工匠、民间工艺、民间游艺、民间艺术、方言土语、少数民族、信仰崇奉、陋习流弊等  相似文献   

13.
徐人生  盛杰 《传承》2010,(36):116-117
精益生产强调在管理思想革新下,对企业生产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以达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目标。通过阐述精益生产模式的产生与发展及精益生产的科学内涵,就我国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的现状及其应用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世纪行》2017,(2)
<正>春节走出去,传递的是一种文化认知。这个春节,黄石市政协委员刘小红,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大使来到法国洛林大学孔子学院,她飞针走线、巧织女红的传统手工,令中国年味在法国绽放。刘小红,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省民间工艺美术家,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冶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主绣作品《星云之梦》去年登上  相似文献   

15.
当下中国"男工女耕"的现象日益凸显,除了农村妇女素质普遍低于男性、家庭拖累、结构障碍等影响因素外,还有农业生产社会化这一影响因子。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村落常常是小农的整个世界,在与世隔绝的"桃花园"里,过着靠与自然交换的生活。"男耕女织"生产生活模式是其家庭自然分工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分田到户之后,生产资料的社会化,为粮食单产的增加做出巨大贡献;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转向非农产业,参与到社会大分工之中。当农村男性劳动力较女性在进城务工后,更容易找到工作,并且平均工资水平较女性高;当生产社会化能够保证家庭妇女顺利完成农业生产时,农村家庭内部进行的劳动力分工,自然倾向选择"男性外出务工、女性留守"的策略。"男工女耕"的模式逐渐代替"男耕女织",农业女性化的现象日渐显现、普遍。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生产理论随着生活世界的变化受到了质疑和挑战。马克思生产理论本文除了有文本解读的开放性等一般特点,还有其自身理论的不断变化及概念的多义性,主导解读模式与政治关联等特殊性,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解读马克思“生产力”概念。其启示是我们应该本着历史的态度对马克思理论的文本进行多重、多次解读,并对其解读结果持宽容开放态度。  相似文献   

17.
蜡染工艺是我国民间印染文化的一枝奇葩。任何一个在地球上能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民族,都努力在劳动生产与社会生活中,创造自己的艺术文化,去弘扬自身的心理内涵、审美情操与民族气质。 居住在贵州境内的苗、布依、仡佬、水、瑶和革家等少数民族,都传承着自古以来的蜡染、挑花、刺绣等民间工艺,而且越发繁荣,风糜中外。故贵州素有“蜡染之乡”的美称,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的演变,发现其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发展过程。生产社会化理论认为,除了生育制度的影响、家庭结构变化的冲击、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思想观念的转变外,更重要是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因素。即,随着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和耕地、管理等生产环节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方式发生的较大变化,改变着农村家庭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多样的家庭养老需求和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9.
大学发展的教育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钢 《探索与争鸣》2005,(11):19-21
当前,需要从大学发展的特性,讨论如何健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同时在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两种知识生产模式与知识产权、交叉学科与分化的两个趋向、如何形成与学术学位体系相配套的专业学位体系、适当调整高校投资策略、提高教育质量完善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大学的发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发展公众自我服务是当今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改革的重要趋势。公众自我服务是公众与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过程,因而明确不同主体之间的角色扮演是考察公众自我服务模式的重要视角。应汲取公共服务共同生产、多中心治理等理论资源,结合中国本土情境,进一步构建公众自我服务中多元主体角色的分析框架。在公共服务供给的公众自我服务模式中,公众既是为自我生产服务的“消费者生产者”,也是与服务接受者发生直接互动的“直接生产者”,同时还是享受服务结果的“服务接受者”。政府、市场和社会主体均是为了获得某种特定报酬的“常规生产者”,也是为公众提供辅助服务并且不与服务接受者发生直接互动的“辅助生产者”。特别地,政府还扮演了领导统筹者的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