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推进干部体制改革中,如何真正将民主、公开、竞争和择优落实到位?北航选任干部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三要诀。集体提名拓宽选人视野。"推荐"与"提名"是干部选任工作的两个环节。经过民主推荐、领导推荐、组织推荐等3种方式,推荐出若干名人选,叫推荐环节;再经过慎重沟通、酝酿、判断等程序,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人》2009,(22):24-24
2009年以来,中宁县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积极探索选人用人工作新机制,重点实施了“两推两决四差额”的干部选任办法,有力提高了干部选拔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为实现选任过程民主公开、干部任命竞争择优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强化了干部任用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叶志明 《江淮》2012,(7):35
近年来,特别是区划调整以来,庐江县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创新干部选任机制,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着力提升干部选任工作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把握干部选任"大方向"在初始提名上,扩大推荐面,变少数人提名为多数人提议。对党政正职,探索"三推一审"方式提名。2011年换届时,采取公开推荐的形式,先后对空缺的镇和县直单位12名正职进行"缺位公推",对得票未超过30%的2名镇党委书记和3名镇长人选,还在县委全委会上"差额推荐",对得票相对集中的人选到其所  相似文献   

4.
最近,广安市委出台八大举措,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八大举措是: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改进干部考察工作、扩大干部选任工作民主、拓宽干部交流培养渠道、加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5.
魏建中 《学习月刊》2010,(20):110-110
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基础环节.也是把好选人用人质量关的第一道关口,直接影响到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武汉市武昌区委为了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规范干部选任提名制度,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采取“三推一考”(领导推荐、群众推荐、党组织推荐和组织考察)的方式选拔了一批区管干部,在完善干部选任提名机制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孟凡庭 《新长征》2009,(2):40-40
公主岭市委组织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注重提高干部工作的民主质量,不断增强干部工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一是有效规范初始提名的民主程序。完善干部的初始提名程序,实行空岗预告制。在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对拟选任的空缺职位、  相似文献   

7.
《党课》2008,(4):8-8
十七大提出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八字方针:“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我们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深化改革、完善改革,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向新的阶段。坚持民主,就是要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落实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坚持公开,就是要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上海市松江区围绕规范干部选任初始提名权不断思考和实践,切实坚持“凭素质立身、凭品德服众、凭实绩进步”的选人用人导向,有效实行“民主提名常态化、组织提名制度化、领导干部个人提名规范化”,探索建立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公开提名+差额提名+带责提名”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干部选任提名制度,进一步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扩大了干部群众的参与度、树立了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让干部选拔始终在阳光下进行。  相似文献   

9.
宗献民 《党建文汇》2002,(17):13-13
从当前来看,要着力在创新健全荐才、选才、汰劣、激励四项机制上下工夫。一是要进一步扩大民主,创新群众荐才机制。重点要创设民意表达的“平台”和提高民主的真实性,扩大和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二是要改进干部选任方式,创新择优选才机制。要拓宽择优视野,培育择优对象,  相似文献   

10.
王本仁 《共产党人》2008,(16):21-22
民主推荐提名是领导干部选任工作的基点和难点,也是机关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选任工作的成败。目前,在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选任工作实践中,存在着任用提名程序不够规范、民主推荐结果取舍难以把握的问题,因此,需要切实增强民主推荐提名的规范陛和时学性。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近年来,东营市着眼于提高选人用人科学化水平,以规范干部初始提名、完善差额选任和信息公开、竞争性选拔干部为重点,积极构建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进行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0,(11):5-5
要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毫不动摇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制度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近一段时期,中央组织部将重点推进以下六项工作,即: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3.
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是干部选任的关键,是整个干部选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虽然《干部任用工作条例》中没有将其作为一项工作进行单独地规范和明确,但它却是影响选人用人质量的根本,是干部工作民主化进程中必须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一个深层次问题,也是有效解决"少数人选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关键.因此,规范初始提名权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4.
马力 《共产党人》2008,(16):23-23
选人用人公信度,既是党员干部群众对于部选任工作结果的认可度,又是对于部选任工作过程的认可度,是衡量干部选任工作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指标。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关键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切实扩大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真正把党员干部群众的“四权”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初始提名是干部选任的初始程序和首要环节,是选人用人的基础工作,也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敦煌市不断改革创新初始提名方法,规范初始提名程序,提高了干部选任工作的公信度。落实"四权"在拓展提名主体上体现公信度在干部选任工作中,敦煌市逐步建立起了组织推荐提名、个人推荐提名和公选推荐提名"三种模式"及党组  相似文献   

16.
选人用人问题,是组织工作的核心,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今年以来,四川着眼进一步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集中推出了六项制度性举措,形成了从干部初始提名到监督管理较为闭合、民主开放的干部选任机制,极大地推动了选人用人公信度系统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7.
谢燕 《新长征》2013,(1):54-55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如何才能真正地把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落到实处,明确以下几个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张万生  龙胜坤 《党课》2013,(13):71-71
制度建设是保障干部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前提。宁夏石嘴山市建立了以“公平、公开、竞争、择优”为核心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他们出台了干部遴选制度,要求机关一般干部空缺全部公开遴选,堵住干部调动的人情关;建立了后备干部库紧密衔接的多元化初始提名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干部选任中善用群众思维是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一项基本思路和根本工作方法。基层党委选任干部应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坚持走群众路线,以"群众公认"为出发点形成选人用人导向机制,以"群众参与"为着力点完善竞争择优选拔机制,以"群众监督"为落脚点构建干部管理长效机制,体现了被选拔任用干部在广大党员群众中的公认程度,也标志着广大党员群众对党组织选人用人的信任程度,有利于增强基层党委选人用人公信度。  相似文献   

20.
申保明 《党史博采》2007,(12):31-32
邯郸市中心医院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是该院党务公开和院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把干部选拔的标准、要求和程序交给群众,把干部任用的过程亮给群众,在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下选人,即拓宽了选人视野和渠道,又扩大了民主,较好地落实了群众对选任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增强了用人透明度,抵制了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