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王永收 《求索》2013,(12):159-161
随着文学叙事学的发展,电影叙事学也建立起了语式叙事学式的电影叙事理论模式。在该模式中,叙述者是不可或缺的核心概念,作为话语的发出者,它被界定为一种叙述机制,对故事的讲述负责。大卫·波德维尔的电影叙事理论从认知建构的角度来理解电影叙事,认为故事是电影形式和观众认知交互作用的产物。从观众对故事能动的建构来看,电影叙事学中的叙述者机制是存在问题的。叙述者问题是当前电影叙事研究中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从叙述者问题出发对叙事机制进行考察.可厘清电影叙事研究的产生与发展脉络,并辨析出不同叙事理论模式间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2.
谭君强 《思想战线》2005,31(6):97-101
在叙事作品中,按照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其区分为可靠的叙述者与不可靠叙述者。但是,不能将这一基于二元对立基础上的区分简单化与绝对化。在可靠与不可靠叙述者两极之间,存在着一条变化的轴线,存在着两者之间动态变化的关系。通过对一些作品的分析,以人物作为叙述者的同故事叙述中所存在的这一对应关系可得到揭示。  相似文献   

3.
论鲁迅小说的叙述者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叙事作品中 ,叙述者可以种种方式对于其所讲述的故事以及文本本身进行干预。这种干预一般通过叙述者对于人物、事件甚至文本本身进行评论的方式来进行。它既可以仅仅是装饰性的 ,以达到某种修辞目的 ,也可作为叙事文戏剧性结构的基本部分而起作用。本文论述了鲁迅小说中所出现的种种叙述者干预。其巧妙的运用不仅使叙述者干预与叙事文融为一体 ,而且达到了独特的修辞目的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柏拉图《理想国》第三卷中,苏格拉底划分了话语表现的两种不同方式:纯叙事(diegesis)与模仿(mimesis)。“纯叙事”的特点是:“诗人自己即说话者,他甚至并不想使我们相信讲话的不是他。”“模仿”则是诗人竭力创造一种不是他在说话的错觉。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欧美文学批评中,“纯叙事”与“模仿”的划分又以“讲述”与“显示”的名称重新出现。“显示”被认为是客观的,非人格化的,或戏剧式的,是事件和对话的直接再现,故事被不加评价地表现出来,叙述者从中消失,留下读者在没有明确评价来指导的情况下,从他自己的所见所闻中独自去得出结论。“讲述”则是以叙述者作为中介的再现,让叙述者控制着故事,讲述、概括,并加以评论。 就西方文学而言,自福楼拜开始,许多作家和评论家都确信,叙事作品中直接的、无中  相似文献   

5.
王浩 《思想战线》2021,47(2):140
不可靠叙述研究自诞生以来一直以笫一人称叙事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但笫三人称叙事文本中存在的诸多不可靠叙述现象不容忽视。韦恩·布思最初的研究同时涉及笫一、三人称叙事的情况,但由于叙述者与人物存在根本差异,以“不可靠叙述者”为核心概念的研究难以从学理上涵盖笫三人称叙事中的不可靠叙述。基于柏拉图对“模仿”和“讲述”的区分,把叙述归于叙述者,把可靠性或不可靠性归于人物,则无论笫一还是第三人称中的不可靠叙述都是叙述者的模仿叙事使然。对笫三人称叙事中的不可靠叙述现象保持敏感,有助于读者对文本进行阐释,甚至从不同的角度对笫三人称叙事作品获得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广告是一种叙事,广告叙事由叙述者与受述人共同完成,广告叙述者作为广告代言人,极力营造美好诱人的叙事情境,广告受述人总是演出幸福成功的形象,将受众引入广告情境之中,而广告接受者在大众媒体与广告环境影响下也参与了广告乌托邦的创造。  相似文献   

7.
张帆 《新东方》2008,(3):59-61
一、引言 小说文本被看作是叙述者和读者之间在一定语境下进行交流的信息。为了吸引读者,叙述者在行文中会采用一定的语言形式设置悬念。《空中骑士》(A Horseman in the Sky)是美国现代作家阿姆布鲁斯·毕耶斯(Ambrose Bierce,1842-1914)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特有的思想和艺术魅力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世界建构元素和功能推进命题是文本世界建构的两个组成部分。文学叙事语篇的叙事人称和叙述视角会影响读者文本世界的建构。在第三人称叙事中,由于叙述者不在小说的虚构世界中,读者直接走进小说故事表征小说的文本世界。由于全知第三人称叙述者既可以从外部观察小说世界,也可以进入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读者的文本世界建构也会随着叙述者叙述视角的转换而发生变化。当叙述者站在故事外叙述时,读者建构语篇的文本世界;当叙述者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时,读者建构从文本世界偏离的亚世界。  相似文献   

9.
范静遐 《理论月刊》2007,(5):135-137
本文借助叙事学的某些观点,通过细读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一是探讨小说中的叙述者涉及事实轴和价值轴的不可靠性,二是探讨作者、叙述者、读者之间的伦理回应,以此来阐释读者的伦理阅读与叙述者的伦理观以及作者的伦理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曹伟 《小康》2013,(2):32-35
对耿彦波的评价,"挺耿派"、"疑耿派"向来争得不亦乐乎。这位强势造城的大同市长本人则表示,"我们不是完美的,不是什么都没有问题",城市管理与建设"要多留遗产,少留遗憾"五十多年前,美国作家捷罗姆·大卫·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出版,书中主人公霍尔顿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以及遭受的质疑,被小说的阅读者们所唏嘘。和中国的许多城市一样,位于三晋大地北端的古城大同在变革过程中同样遭遇了"成长的烦恼"。作为大同市市长的耿彦波似乎更加了解这座他已经工作五年的城市。  相似文献   

11.
以<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为例分析经典民族志的叙述者,可以发现:在可感知度方面,它是"内隐叙述者",它的声音往往隐藏在文本中,不易被察觉;在叙述的参与程度上,它是处在事件之外的"异质性叙述者";在内容的知情程度方面,它往往是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有能力知道并说出一切事实的"全知叙述者";在叙述可靠性上,它对事件所做的描述、评论总是被读者视为是对真实的权威表述.  相似文献   

12.
美国黑人文化认同的历程——以《桑尼的布鲁士》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丽 《求索》2007,(1):192-194
文化认同问题曾长期是美国黑人所面临的严峻考验。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的小说《桑尼的布鲁士》,通过对叙述者“我”的心理变化的描述。巧妙而深刻地揭示了一部分黑人的文化认同的历程。“我”曾长期以“他者”的心态对待黑人及其遭遇,与真实的黑人世界格格不入。后来经过各种事件的触动,特别是在桑尼的音乐的感召下,“我”最终融入了黑人生活,完成了对本族文化的认同,从“他者”变成了“我们”中的一员。这一文化认同过程不仅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美国黑人的精神经历,也包含了鲍德温对黑人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唐传奇的叙事视角是一种男性化的叙事视角 ,文本贯穿着男权中心主义 ,无论是叙述者还是被叙述者 ,其目的都旨在弱化女性社会地位和强化男性主体意识。本文通过对唐传奇具体作品的分析 ,对这种现象进行梳理 ,并以此期待科学、文明的社会性别观  相似文献   

14.
陈斌华 《两岸关系》2009,(12):42-44
正如诗人普希金的诗歌所吟:“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今日之新闻,乃明日之历史;新闻工作者们,及时报道和评论了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一切,更是历史的叙述者,记录者与瞭望者。  相似文献   

15.
正涂克冬·庆胜是一位鄂温克族作家,迄今出版有长篇小说《第五类人》、《跨越世界末日》等,《萨满的太阳》是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而正是这部长篇小说,撩开陌生森林神秘帷幔,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鄂温克族群体,描绘出鄂温克族本真的生活状态和强大的内心世界,修正了我们对于这个民族的模糊感知。在以往的文学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者叙述和叙述者俯视的悲悯情怀,因此,往往读者被  相似文献   

16.
犯罪事实叙述者主要有受害者、犯罪嫌疑人、目击者、非目击渠道获知信息者和办案警察等五种人。因叙述者身份的不同、时空位置不同、聚焦视角不同、叙述方式不同、犯罪事实的叙述在可靠性程度和完整性程度方面呈现差异。办案警察对犯罪事实的最后叙述完成了对犯罪事实最具可靠性和完整性的叙述 ,犯罪事实在语言介质中被完全揭示出来 ,案件因此得以被推入下一个程序。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企业家,他破釜沉舟,以壮士断腕的胆识创办企业;作为公益事业的光彩使者,他牢记使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报国为民;作为人大代表,他充满激情,认真履行职责,为群众利益奔走疾呼。他,就是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国运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姜丰寿。近年来,他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中国诚信企业家”、  相似文献   

18.
晏杰雄 《求索》2011,(3):191-193
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作家的"距离"意识普遍增强,对小说距离的控制显得更加灵活和合理,尤以距离的两极化现象最为典型和普遍。在宣讲人性和诗意时一般采用零距离,作者、叙述者、主人公三者的价值取向或思想规范等取一致态度;在批驳荒谬和虚妄时则采用大幅度距离,作者和叙述者(主人公)取对立态度。这是文体走向成熟的表现,反映了长篇小说艺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侯素琴 《求索》2012,(6):66-68
叙述视点、视角和聚焦是小说叙事学的核心概念。叙述视点即叙述者站在何种角度、以何种方式来叙事,重点解决"谁在说"的问题;叙述视角讨论"谁在看"和"看什么"问题,狭义上的视角受人物等因素限制;在热奈特的聚焦理论中,聚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主要讨论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及其变化。叙述视点、视角和聚焦这三个概念从不同的侧面讨论小说的叙述行为,均涉及叙述者与感知者、小说人物与聚焦对象、叙述技巧与故事内容、现实生活与文学虚构等叙述理论所讨论的本质关系问题。本文旨在说明,三者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等同或对立,它们互相区别,互相依存,对其深入理解有助于文学研究者对小说文本进行更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王培良 《春秋》2012,(3):52-53
刘烽生。山东五莲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高级政工师、经济师。现任五莲县农村信用社主任。他身材魁梧、性情爽朗,作为一名生于斯长于斯的五莲人,他时刻把服务家乡、造福乡亲放在心上;作为五莲县农村信用社主任.他勇扛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大旗,带领自己的团队一路向前,使信用社各项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作为政协委员,他积极参政、议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