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犯罪者的人格特征及其形成条件的对比,主要是通过各类犯罪者与无犯罪者的对比进行的。笔者做这项工作无意将犯罪者与无犯罪者的人格绝对区分,从而肯定犯罪者具有人格障碍,进而否定犯罪改造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我的研究只是说明人格障碍涉及范围很广,易导致行为者犯罪的人格形成环境及它们人格偏离的情况,从而为犯罪预防和改造工作提供参考。 研究对象:调查组合并为四种犯罪类型,抢劫与盗窃类、伤害犯罪类、性犯罪类、其它犯罪类,前三类主要是以所攻击的客体不同为划分的;对照组为高校部分1—4年级学生。(选择大学生作对照组是针对“人格障碍易出现在高智商者与犯罪行为者身上”这一学说,使对比显得更有价值)。年龄为18~25岁未婚者,性别为男性。人数:调查组192名,对照组60名。  相似文献   

2.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中的团伙犯罪约占所有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70%,未成年人团伙犯罪对社会的危害十分严重。哥们义气对未成年人结伙进行犯罪即团伙犯罪的影响十分重要,贯穿于犯罪团伙始终,处处约束犯罪未成年人的行为与内心,是他们的行为准则,是未成年入团伙犯罪的精神纽带。哥们义气对未成年人犯罪团伙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起着精神支撑的重要作用,让犯罪团伙更具有凝聚力,纠合性更强。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团伙犯罪(或未成年人参与成年人团伙犯罪)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的一种新形式。这种犯罪既不同于犯罪集团,又不同于以往常见的一般犯罪团伙。在其形成、发展以及犯罪手段等诸方面有自身的特征。认真分析和把握这种特征,是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近年中国的帮会团伙呈现出犯罪国际化、活动隐蔽化、纠合方式多样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特点。作为一股反社会的犯罪组织,帮会团伙犯罪成员主要以男性青少年为主,女性青少年犯罪近年呈现增长之势;从职业来看以无业失业和流动人员为主。帮会团伙犯罪是各种社会矛盾和诸多社会消极因素综合反映,流动人口、失业人口,贫富分化严重,价值观念失范,社会控制和管理存在漏洞等是帮会团伙犯罪的诱因。控制帮会团伙犯罪必须从治标与治本两方面着手,才能使社会发展协调有序。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团伙犯罪的发展变化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团伙犯罪的发展变化有:向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演变的趋势、暴力程度上升、青少年团伙犯罪突出、多元化等特点。影响团伙犯罪发展变化的因素有:历史上民间秘密结社的传统及江湖侠义等非主流文化、打击力度、非法经济等。抑制团伙犯罪发展需要大力宏扬主流文化、加大打击力度、取缔非法经济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外来青少年团伙犯罪与本地青少年犯罪团伙在其形成、发展以及犯罪手段等诸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规律和特点,寻求更好的预防、矫治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方法和途径.1992年至1995年,上海市闸北区法院判决的168件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团伙犯罪为80件,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47.62%.近几年青少年团伙犯罪案件逐年递增,目前仍呈上升态势.参见下表: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顽症”。其中,未成年人以团伙形式犯罪更以其范围广、危害大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文章首先理清了未成年人以及团伙犯罪的内涵和外延,指出未成年人团伙犯罪是三人以上少年组成,具有较为松散的组织形式,共同实施违法犯罪的活动。又着重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来加以分析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7,(4):26-28,35
年龄是分析社会犯罪现象及其变动的重要视角或尺度。从犯罪人口的角度看,女性犯罪年龄明显高于男性,外来人口的犯罪者年龄低于原住地居民,同时犯罪人的年龄还与其婚姻状况及职业特征关系密切;在犯罪行为方面,不同犯罪类型的犯罪人年龄差异较大,低龄犯罪人更具有暴力性犯罪的倾向,而高龄犯罪人则“青睐”单独的作案方式;另外,犯罪年龄还因被害人的不同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如针对女性、熟人的犯罪侵害中,犯罪者具有一定的“高龄”特征。  相似文献   

9.
累犯从重处罚的依据在于对罪犯的改造无效性,而并非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者的人身危险性。《刑法修正案(八)》将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情形排除于一般累犯之外,司法解释则将未成年人犯罪排除累犯的时间基准界定为"前罪实施时不满十八周岁",这与刑法设定累犯制度的法理相悖,且会违背禁止重复评价的原则,导致罪刑不均衡。未成年人犯罪排除累犯须以犯后罪年龄为时间基准,符合刑事立法对未成年人犯罪规定的精神,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有利于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安全,也并不违背各国立法发展的整体趋势。  相似文献   

10.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登记和有限公开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防性侵犯罪案件的发生,美国、韩国等国家均设立了性犯罪者登记和公告制度,以此实现特殊预防和保护社区安全之目的。我国每年都有大量性犯罪案件发生,尤其是未成年人被性侵害案件的数量一直在高位徘徊,但我国目前尚未出台相关措施进行有效预防。鉴于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的个人信息并不属于隐私权保护范畴,从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出发,可以适当借鉴域外性犯罪者登记和公告制度,在我国构建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登记和有限公开机制,要求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定期向司法机关登记,对该类人员中实施严重性犯罪行为或者具有较高再犯风险的犯罪人员,公开其个人信息,以此防范该类人员再犯和预防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保护公共安全和保障未成年人平安成长。  相似文献   

11.
随着媒体的曝光,越来越多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入公众视线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于严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的性犯罪,除了对性犯罪者予以严厉惩处外,更为重要的是寻求一条预防性犯罪者再次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免遭潜在性侵害的有效路径,以"惩其未犯,防其未然",而建立对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的信息公开即是一项很好的制度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2.
近日内蒙古公安部门破获一起特大团伙强奸案,破获强奸、轮奸案件32起,涉及犯罪成员22人、被害人32人。本文着重对该系列案中已遂未遂案件、被害人报案情况、团伙形成发展情况、团伙成员情况、被害人情况、作案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加强青少年尤其近郊、农村青少年法制教育;加强外来打工妹的管理和防范意识;加强娱乐场所等社会面的管理等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3.
胡畔 《法制博览》2015,(5):75-76
当前,未成年人团伙犯罪不断攀升,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由于未成年人团伙犯罪涉及的犯罪嫌疑人在心理学上的认知、意志、情感、个性等方面,除了具备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所共有的特点外,还具备一些团伙类犯罪人所特有的特点。深入分析并灵活掌握这些心理特点,采用有效的讯问对策,能帮助侦查人员获得有价值的线索,提高破获案件的成功率。根据所分析的心理特点,本文提出了无中生有、作茧自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啖之以利和挑拨离间的讯问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杨晨 《法制博览》2024,(8):88-90
目前,在司法鉴定领域,音频的使用率逐渐提升。为了保证声像资料的准确性和统一性,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声像资料主要包括通过录音、拍照等多种技术来收集的相关数据,并可进行存储。在某些情况下,音频和视频数据是一种非常容易获取并且成本非常低的证据。对这类物证的评估能够有效地为重大案件提供犯罪者的总数、犯罪地点、外貌特征、犯罪手段、语言特性、犯罪工具等信息,并且能够直接找出犯罪者,从而尽可能深入挖掘已经发生的重大案件的时空线索,为案件侦查提供真实、完整、详细的参考信息,推动案件的及时调查,降低审查成本,提高破案效率。  相似文献   

15.
调查发现,现阶段未成年犯罪人的基本情况是:文化程度偏低,案发前处于闲散状态者居多,犯罪低龄化现象突出,多次实施犯罪的比例较高;在犯罪特点方面,主要表现为犯罪的突发性强、犯罪类型相对集中、犯罪手段暴力化倾向明显以及犯罪形式以结伙犯罪为主;在发展趋势方面,今后一段时期内,未成年犯罪人的总数在刑事罪犯中的比例可能突破10%;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比例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未成年人犯绑架、交通肇事罪的比例可能上升;团伙的结构升级趋势明显,未成年人可能更多地卷入有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团伙犯罪、暴力犯罪突出、智能犯罪增多等新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网络的监管乏力所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中国的青少年团伙与青少年的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论证了自陈法1(Self-Report Methodology)在中国社会的可行性。当前,欧美已经形成了参加青少年团伙、暴力特质2(Violence Specialization)和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理论,这些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是值得我们检验的课题。通过构建理论框架和运用多层次反应模型来分析参加青少年团伙和违规行为(特别是暴力特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过去一年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承认有过违规行为,11%的受访者自称参加了青少年团伙。青少年是否参加青少年团伙,直接影响到他们是否实施违规行为和是否具有暴力特质。基于多变量分析发现,自控力差、问题家庭、对父母和学校的依恋、家长监护和同伴的违规行为弱化了青少年团伙对青少年的违规和暴力行为的影响。但是,青少年团伙成员的违规行为和暴力特质的对数发生比(Log Odds)更高。  相似文献   

18.
抢劫犯罪的时空分布案件类型与团伙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位于珠江三角洲的TZ市2004年全年所发生的678个抢劫案件的发案时间、发案地点、犯罪类型以及团伙犯罪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抢劫犯罪的发案时间呈现周期性规律;城乡结合部、公路、街巷和出租屋成为抢劫的高发地点;入户抢劫成为主要的抢劫类型;地缘关系成为构成抢劫团伙的主要因素。文章通过对抢劫犯罪规律的探讨,为预防和打击抢劫犯罪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团伙以及与团伙有关的暴力、毒品交易问题席卷美国大地,且日益增多。据最近美国执法机构对全国各地的四十五个城市进行的调查统计显示,约有1500个青少年的团伙,其成员有120000多人。又据司法部门的报告,青少年团伙成员犯罪的案件约占罪案指数的23%;其暴力罪案数要多于非团伙成员暴力罪案数的三倍。  相似文献   

20.
城乡结合地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乡地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是侵财型犯罪,犯罪主体主要是闲散青少年,团伙犯罪较多,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城乡结合地区治安状况差,不健康影视文化泛滥,贫富差距扩大等。为此应该增强打击犯罪力度,改善地区社会环境,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