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陶威(以下简称“陶”):郭教授,上次您在关于“权利本位”的争论的谈话最后,提到Z教授在《中国法学》1995年第4期发表的一篇批判性长文,引起了一场小范围的、局部的论战。你所讲的“小范围”“局部”是什么意思?郭道晖:(以下简称“郭”):这是说,由他挑起...  相似文献   

2.
陆申(以下简称“陆”):《法学》杂志50年代创刊,不久即遭停办,80年代再度复刊,历经几番风雨,走了一段很不平常的路。张老师,您亲身参与了《法学》的复刊工作,又曾长期负责《法学》的实际工作。请您谈谈《法学》在50年代的一些情况,好吗?张传桢(以下简称“张”):这些年我退下来后,抽了点时间对50年代《法学》的历史沿革特别是遭受停刊厄运的那一段历史作过一些考证,那我就主要来谈谈这一段吧。陆:愿闻其详。张:《法学》的前身是《华东政法学院学报》。学报创刊于1956年6月,当时是季刊,共出版了三期。到了1…  相似文献   

3.
“盗窃未遂”司法解释的缺陷与完善崔宏志,张子兴一、关于“盗窃未遂”的司法解释1992年12月11日“两高”《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一条(二)项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盗窃行为,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学》1995年第5期发表的陈恢先生与张光博先生商榷的文章,题为《是“正确百降”还是误导》(以下简称陈文),拜读之后,颇感震惊。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愿就文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谈几点个人认识。一、陈文是针对张文《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法学沿着正确道路向前发展》(中国法学》1995年第4期)提出商榷,字里行间竟带着莫大的情绪,什么“发表社论”、“口气过大”等等,这究竟所谓何来?依读者之见,张文不过是谈了学习邓小平“特色理论”的一些体会,作为一家之言.提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5.
是“罚款”还是“违约罚金”?●李发国《法学》1996年第10期刊登了《商店有权对窃物者罚款吗?》一文(以下简称《罚》文),其中许多地方值得商榷。我们认为怎样界定偷一罚十的“罚”字是关键,这是确认此项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的首要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发...  相似文献   

6.
黎青(以下简称“黎”):一些同志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界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应实行以法治国的方针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此作了比较全面、系统论述的,是你和王德祥、陈春龙撰写的《论以法治国》这篇长文。李步云(以下简称“李”):也许是吧。但是,...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治之路”青年法律论文有奖征文获奖名单一等奖:空缺二等奖:(六篇,奖金:6000元/篇)韩世远:《论中国民法的现代化》(载于《法学研究》1995年第4期)刘作翔、肖周录:《跳出“周期率”,要靠民主,更要靠法治》(载于《中国法学》1995年第2...  相似文献   

8.
法院不是“量刑工具”──也谈法院能否改变指控罪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拜读《中国律师》1999年第6期《法院不宜直接改变罪名》(以下简称《不宜》)之前,对与作者观点相类似的文章也已读过几篇:一是1999年4月9日《南方周末》刊登的《一位法学教授的意见》,作者左卫民认为:“法院变更了检察机关起诉的罪名”的做法“值得探讨”;二是1999年4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法学前沿》第3辑刊登的《关于綦江虹桥案的几点法律思考》,对“法院判决能否改变检控的罪名”的问题,作者赵秉志也认为“大有可议之处”;三是该辑《法律前沿》还刊登了《论虹桥案中被告赵祥忠的定罪程序》,作者江晓阳十分肯定地称:“法庭不得…  相似文献   

9.
我对法理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看法●孙国华《法学》杂志1996年第6期发表了丁以升同志的《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以下简称丁文),批评了包括拙文(发表于《法学》1996年第4期)在内的几篇文章。我认为丁文对拙作有重大误解,特申论如下:一、关于“契约...  相似文献   

10.
1996年“晓南”风波纪实——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九)郭道晖春扬春扬(以下简称春):郭教授,您作为法学界一位资深的专家,对我国的法学研究状况了解较为全面,能不能请你就1996年在法学界发生的“晓南”风波的前因后果向大家介绍一下?郭道晖(以下简...  相似文献   

11.
读了武树臣先生《法家法治思想的再评判》(以下简称《武文》)①,受益匪浅。文中许多观点和提法,似仍可作进一步商榷。一、关于法家的“法治”问题拙作《法家的“法治”及其法律思想批判》(以下简称《杨文》)提出法家的“法治”不能称作“法治”,是建立在与古希腊罗马社会“法治”的概念立场比较之上,正如《武文》所论述的亚里士多德给“法治”所下的定义,并由此形成的西方传统的“法治”观念。随着近代西学的东渐,这一“法治”观念已逐渐为中国学界所普遍接受。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主要在对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反省中,这一观点实…  相似文献   

12.
喻中 《中国律师》2011,(4):84-85
2010年,法律出版社推出了由陈夏红博士整理、江平教授口述的自传《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以下简称《自述》)。透过这本书,我们看到了江平和中国当代法学的兴起。中国当代法学的兴起与复兴.江平既是亲历者.也是见证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司法》2009,(1):111-111
为繁荣发展法学理论研究事业,推动国家法治建设进程,根据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司发通[2001]057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规定,司法部决定开展“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办案团队(以下简称“未检办案团队”)《破“网”事难题护“未”来成长》获评“2022年度上海检察机关未检部门参与社会治理优秀案(事)例”。当你以为孩子在上网课,走近一瞧,他在i Pad里玩网络游戏;当你收到银行转账提醒,仔细翻看,却发现钱转给了一家你从未听过的网络公司;当你气愤地想要维权退费,却被对方告知,孩子使用了你的身份信息……这可能是部分沉迷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家长共同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陈磊 《政府法制》2014,(22):12-13
我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无“法”可依的状况已然改变。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实施。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胡继晔表示,《条例》实施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有法可依了”。  相似文献   

16.
也谈立法上的“法人犯罪”——与杨兴培同志商榷●周长军杨兴培同志的《对立法上“法人犯罪”的反思》一文(载《法学》1996年第7期,以下简称杨文),在对我国法人犯罪立法的合理性、必要性与适时性提出质疑和批判的基础上,主张立法应及时取消法人犯罪。通读之后,...  相似文献   

17.
法学争鸣应当讲求学风王吏民读过《法学》1997年第4期《1995-1996年中国法理学界的理论是非》(署名陈桢,以下简称《是非》)文,感慨良多。该文讲的是与张光博先生的法理学“是非”之争。张先生在学术观点上与他人存在争论早有所闻,但不知已经到了该文所...  相似文献   

18.
自2006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案件开展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以下简称“双录”工作),并下发了《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和《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技术工作流程》(以下简称《工作流程》)等规章制度,笔者所在单位也在讯问犯罪嫌疑人和询问有关证人时开展了“双录”工作。  相似文献   

19.
王京 《中国司法》2001,(3):39-40
2000年11月1日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管理中心)正式发布了《中文域名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中文域名争议解决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争议解决办法”)两部关于网站域名的《办法》。其涉及到国内中文域名的管理,对1997年颁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域名(英文)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及其细则的规定有不少的突破。公证工作近年来已开展这方面的业务,对这两部《办法》中体现出的互联网立法的动态,我们应予以必要的关注。总体来说,两个《办法》的内容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注册申请人必须…  相似文献   

20.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新《公司法》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修改好该法,上海市国际商务法律研究会和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和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李飞很想听听德国公司法专家对我国《公司在(修订草案)》意见的要求,社科院在外事处的积极配合下,与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和上海市工商局于去年2月22日联合举办了“中德完善公司立法研讨会”。李飞副主任等四位负责修改公司法的全国人民大法工委立法专家与三位德国公司法专家和上海有关研究人员,面对面对《公司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逐条进行了深透的研讨,效果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