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海南》2006,(5):1-1
荣辱意识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是上至共和国主席,下至普通百姓都感到担忧的社会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齐瑞霞 《青年论坛》2002,(2):108-108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也是产生儒家其他思想主张的基础。孔子仁学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就是道德自觉 ,一种自我规范。它实际上是孔子眼中的“人”的道德模式 ,是一种人格理想。由《论语》中所提及的仁人、君子结合孔子本人的思想行为追求 ,可见“仁”就是一种心灵的平静和行为的儒雅。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仁被纳入了礼的约束之中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以下只称后两字 )。仁是本质 ,而礼则是一种表现形式 ,即“克己复礼” ,而“礼之用 ,和为贵”。所以“礼”无论是作为社会 ,还是个人行为的规范化制…  相似文献   

3.
每个社会的每个阶段,都有它的理想与坚持,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不例外。胡锦涛总书记就社会主义荣辱观所提出的“八荣八耻”。正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的精神准备,正是对正在进行的“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建设作出的道德坚持。  相似文献   

4.
为党的十七大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近日,江苏省徐州市文明办下发了《关于开展“十看荣辱”学习实践活动的意见》,在全市兴起了“知荣辱、树新风、创和谐”的热潮。  相似文献   

5.
《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无论官宦黎民,修身是每天必做的功课。国家机关办公室秘书负有承上启下、贯通左右、联系内外等重要职能。这种工作的特殊性,对秘书提出了修身胜职的新要求,而修身当先知荣辱。“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说明知荣明辱是修身不可缺少的品格。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定义了新时期的是非观念、善恶分野和美丑界限,是广大秘书修身向善的行动指南。秘书修身责任源于趋荣避辱趋荣避辱是从事秘书工作的人一种固有的社会本能和人格需求。实践表明,一名秘书的工作得到褒誉,…  相似文献   

6.
刘乾阳 《理论月刊》2015,(1):35-38,50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之一,这一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得益于儒学在中国长期的主导地位。儒家学者非常重视诚信道德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意义。以性恶论为基础,荀子在对历史的总结中,屡次强调诚信之于统治的重要性。荀子的诚信思想还与他特别重视礼义密切相关,在他看来,礼义是诚信的前提,没有君臣之分,也就不会有君主作为诚实守信的楷模去构筑起社会整体诚信的良好风气。可见,荀子的诚信思想具有值得借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赟 《探索与争鸣》2023,(4):163-176+180
费孝通以“多元一体”理解“中华民族”的格局,“中华民族”在“名”上是现代的发明,在“实”上却与中华文明同样悠久,西方族裔民族主义视角不但不能理解它,反而会解构它。当代学术界倾向于以“多元性”解构族裔民族主义在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单一对应原则,而对“一体性”不够重视。然而,正是这种“多元”中的“一体性”,才是中华民族在有实而无名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始终具有凝聚性与向心力的奥秘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立身的基础。可以从以下四项内容理解这种“一体性”:一是“中国”认同,构成多个具体民族的凝聚中心;二是礼义,一种基于华夷之辨的文明论归属;三是斯文,一种超越具体族群及其社会的文化宇宙;四是经史,一种在民族混杂流变中的处变贞常之道。2014年起,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在上海市社联党组的领导下,《探索与争鸣》推出了一揽子青年学人支持计划—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征文、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青年学人优秀论文支持计划、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探索与争鸣》第二届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总主题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于2022年11月20日—2023年1月7日举办,主...  相似文献   

8.
“梦想是美丽的,这许多的美丽,是我们灵魂里固有的精神,是我们血管里坚定的信念,是我们微笑里流露的爱心,是我们心脏里坚守的信仰。”“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穿过多少炮火硝烟,历经多少惊涛骇浪,一代代伟岸之躯,引领着中华民族,托举起伟大的中国梦想。”——《迫梦·中国》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德力并重的传统与市场经济戢斗勇一认识的偏误中国是礼义之邦,中华民族是崇尚道德的民族,这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积淀所表现出来的民族传统和特色,中华民族“重德”说的正确性是毫无疑义的。然而,在如何理解、评价以及承续这一民族传统和特色的问题上,却存...  相似文献   

10.
正确对待“面子”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子”即情面,它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有着十分微妙的作用。美国汉学家费正清认为:“面子是一种社会性的东西,个人的尊严将从适合的行为及社会赞许中获得。”“丢面子”则是由于没能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致于没有得到别人的称许或认可。因此,正确对待“面子”,能使人讲自尊、讲人格,能激励人们昂扬进取、奋发争先;错误地对待“面子”,则会使人好大喜功、弄虚作假、掩盖问题、害怕真理。中华民族一向具有与人为善、热情好客、成人之美的好传统,为人处世从来都重礼义,讲情面,守信用,给对方留面子。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现实…  相似文献   

11.
来稿摘登     
优秀文化传统与现代公民意识的对接中央民族大学包玉琴在来稿中说: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个体的社会责任感。早在2000年前成书的《诗经》中就已经有“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认为日夜为公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西汉初年的政治思想家贾谊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倡导的是为国家为社会奉献的精神;清代思想家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从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的独立和新生殚精竭虑,奋斗不息。无疑,这种优秀的文化传统是我们今天培育现代中华民族精神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问…  相似文献   

12.
余群 《求索》2013,(11):77-79
春秋晚期,随着"礼崩乐坏"的出现,社会开始了从礼乐到礼义的转型。表现为:礼义观念不断深入人心,而"赋《诗》言志"的行为也逐渐为"引《诗》言志"所取代。产生上述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五点:各级贵族僭越礼制;士阶层崛起,诸子纵谈,百家争鸣;传播媒介的改变;乐器的变迁;新声对雅乐的挑战,等等。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中国政研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刘云山同志重要批示,进一步做好“大家谈”活动组织指导和宣传工作的通知》。通知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5月9日光明日报《“中华民族精神大家谈”征文活动启动》一文上的批示:“民族精神大家谈征文很有意义,要  相似文献   

14.
《人民政坛》2009,(4):41-41
李占荣在《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0期载文《论“中华民族”入宪》认为,民族是一个基于自然存在的社会历史范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已经不再专指汉族,而是指当时中国境内所有民族。大陆学者长期专注于文化意义的民族研究,对作为政治民族的“中华民族”的研究甚少。“中华民族”入宪是指将“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写入宪法,在宪法中确立“中华民族”的政治法律地位。这是中国各民族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法看,“中华民族”入宪对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国际法意义,它从宪法的高度确立了中国是“中华民族”的政治组织形式,表明中华民族的不可分割性.为国家统一提供了理论和宪法支撑。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文化生活》的开篇“致同学们”中写到,“学习这门课程……你可以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道理;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平等交友     
礼义之邦的中华民族历来喜欢交朋结友。先人曾言“同师为朋,同志为友”,可随着时间的推延,朋与友的区别渐消,早已成为广义上的志趣相投、情感亲密者的称谓了。交朋友要讲“诚”与“信”。眼下有首《永远是朋友》的流行歌曲唱得好:“以诚相见心诚则灵”,“以心相许心灵则通”,这同老祖宗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都成了今古交友绝唱。这诚与信之基础就是平等。中华史上不乏患难相交、平等相待、生死与共的“铁”了的朋友。李逵为维护梁山泊的正义事业,愤然砍倒忠义堂前那面“替天行道”的杏黄旗,真可谓“梁山泊里无奸佞,忠义堂前…  相似文献   

17.
从近日起,由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光明日报联合主办,《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丹柯网”协办的“中华民族精神大家谈”活动正式启动。 这项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坚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宣传  相似文献   

18.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周易》中的名句,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一、唯物论: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中国的现实需要建设节约型社会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文明历史延传中不断继承和发扬,源远流长有的人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家治国的规范,有的人把勤俭作为为人处事的原则,有的人把它视为伦理道德去操守。中华始祖黄帝就力行“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大禹为民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尚书·大禹谟》赞扬他“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功德。《周易·否卦》记载“君子以俭德避难”阐明了俭朴的德行有助于防范灾难,在面临危难时,有助于克服危难的辨证关系。《周易·节卦》提出“天地节而四时成”“…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百年以降 ,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提出过各自的社会发展主张 ,从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的“大同世界”理想 ,到孙中山以“平均地权”为主要内容的民生主义。这些主张实际上只能是乌托邦。改革开放后 ,中国共产党郑重提出建设“小康社会” ,十六大又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时代的超越 ,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