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玄言山水诗是指那些借助自然山水的描写 ,寄托诗人玄学感悟的诗歌 ,分为时兴诗和登览诗两类。诗人为寻求“消散”、“寄畅”而进入大自然 ,以“理感”的思维方式观照山川万物 ,从而获得“超游”、“超兴” ,这就是玄言山水诗的发生情感。在中国文学史上 ,这是山水题材第一次大规模进入诗歌创作。玄言山水诗向谢灵运山水诗的转变内在于其自身的发展理路 ;晋宋之际玄学的衰落 ,促成了独立山水诗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王友群  刘运好 《求索》2012,(8):133-135
因山水之象而体悟玄理,使兰亭诗与山水诗在审美属性上既存在差异性,也呈现趋同性。在审美观照上,兰亭诗以玄对山水,山水诗以情对山水;在艺术表现上,兰亭诗略于具体事物而究心玄理,山水诗注重具体物象而融注情感。但是,兰亭诗与山水诗都是以山水为基本观照对象,玄理体悟与主体情感蕴涵的生命意识基本相同;兰亭诗因象得意,山水诗以景抒情,不仅意与情存在着内在一致性,而且二者也都是建立在对山水审美属性发现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马玉青 《现代人事》2000,(10):44-44
陈子昂,字伯玉,唐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生于公元656年,卒于公元695年。他年轻时因家境殷实,到18岁时仍整日饮酒狩猎,厌倦读书。父母勉强让他进了乡里一所私塾。渐渐地陈子昂知道自己学识浅薄,从此他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发愤博览群书。公元684年唐睿宗文明,陈子昂考中进士。他做官期间曾多次向唐睿宗上书自己识人用人的政治观点、至今对我们仍有借鉴和学习之处。  相似文献   

4.
刘健芬 《新东方》2002,11(5):51-57
陈子昂与白居易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诗论家,从其出身、经历和所处的时代来看都不尽相同,但他们却有相同的文学主张,都是“现实派”的诗论家和诗人,又都是在革新诗歌的旗帜下,搞诗歌的复古主义。因此,在诗歌的审美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重功利的美刺讽谕。陈子昂、白居易的诗歌复古理论,从客观来讲,是顺应时代政治思想的产物;从主观来说是为了维护儒家正统的诗教原则。他们的创作成就,远比其诗学理论更高。这说明文学的发展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他们的理论并不能限制他们在艺术上的出色创造。陈子昂和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和所产生的影响都远在他们的诗学之上。  相似文献   

5.
山水诗滥觞于魏晋。究其因有二:一是怀才不遇的文人仕子为归避战乱或官场轻轧,或惨遭毒害等无情现状。二是东汉以降,尤其是永嘉之乱以后老、庄玄学泛化,道家无为之思正好与逃避现实的文人相合,好水游山,性情在山水间得以放纵,回归真我。自此山水诗成为我国诗文化的一种,且被文人所迷恋,心之慕之,进而诗之咏之绘之,于是山水画从人物画之中独立,并开启了以王维为代表的山水诗画,其也最终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山水诗画寄托着文人雅士的高尚志向,也表达着不与世俗合流的人生态度,也正因为这种追求自我的精神与灵魂,才使得中国的山水诗与山水画历千年之久而不衰。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既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痛苦、政治混乱的时期,又是一个思想极自由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文学逐渐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走上本体自觉的道路。文学体裁日益多样化。这一时期渐趋大盛的山水诗尤为后人所瞩目。当时,文人士大夫纷纷投身于自然山水体玄悟道。谢灵运深受自然山水的熏陶,大力创作山水诗。其创作的山水诗以山水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呈现出迥异前人的精神面貌和风格特征,对当时和后世的山水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在百花开放、万紫千红的唐诗艺术世界里,大家、名家迭出的盛唐时期乃是最为光辉灿烂的黄金时朝。而盛唐诗风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酝酿和变革。这一变革的杰出先驱,使是蜀中诗人陈子昂。陈子昂(659-700)字伯玉,唐代梓川射洪(今四川射供)人。地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庶族地主家庭,年轻时豪爽浪漫慷慨往侠,十八岁才立志间学。于是闭门谢客,博览群书,短短几年便学识大进,在诗文创作中切显才华。文明元年(684)他考中进士,随即诣阙上书,受到掌握朝廷大栩的太后武则天的召见。拜麟台…  相似文献   

8.
诗人王维(摩诘)是盛唐诗坛上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本刊1991年4月号曾介绍过他的山水诗《山居秋暝》。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艺家,既能写诗,又擅书画,兼精音乐;既能写优美如画的山水田园诗,又能写充满英雄气概的边塞诗和真挚动人的送别诗。本刊今年4月号发表的《昔日阳关今安在》一文引用过的诗《送元二使安西》,就是王维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全诗云:  相似文献   

9.
于俊利 《求索》2008,(11):176-178
在中国诗史上,晋宋山水诗之鼻祖谢灵运与盛唐山水大师王维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备受学界关注。谢灵运的山水诗掺杂着玄言名理,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的生活背景和际遇特征,他重于自然写实,企图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观照来获得对宇宙本体的证悟。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往往形中求意,物趣中求天趣,他通过虚实转换的艺术手法,把自然界中最优美、最动人的画面,用精致疏淡的手法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使艺术表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本文试图从诗学的视角,梳理王维对谢灵运诗学的传承关系,探讨了诗美特征形成的思想文化背景,试着勾画出自晋宋至盛唐山水诗风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0.
王维是唐代杰出的山水诗人,也是当时文人造园的典型代表。其造园风格与其诗画有密切的联系。从山水诗与园林景观美的角度进行解析,王维山水诗具有意境美、田园风光美、花木景观美、色彩音响美、构景美等典型的风景园林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高萍 《求索》2013,(7):131-133
王维应制诗在唐诗诗风从初唐到盛唐的转变和诗人自身诗歌的发展两个维度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是完成了应制诗从绮错婉媚到雄浑秀雅,从骨气都尽到文质半取的转变,对盛唐诗坛美学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应制诗在结构、立意、用语等方面形成的固有模式为其山水诗的创作夯实了基础,从而使其山水诗雅淡之中,别饶华气,清远之外,理趣盎然。  相似文献   

12.
唐代女皇武则天,是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起用贤士来振兴国威的人。她有一个爱好,春秋时节常常办诗会,从诗会中发现人才。 长寿二年重阳节,她命朝廷众学士陪她游龙门,并要学士们一一赋诗,从中选出诗魁给予重奖。  相似文献   

13.
覃卫媛 《传承》2014,(12):145-146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在盛唐"时人莫不知矣"。作者不但在绵长的历史时间上表达了多才为累的无奈心情,作品更通过对多重文学空间的建构抒发功业不就的激愤,从而赋予了诗歌强大的感染力与生命力。可从文本空间形态的文本物质层、结构形式层、表述层与指涉层等几个层面加以解读,有助于理解诗歌所呈现的丰富复杂的文学空间内涵。  相似文献   

14.
梁宗岱先生在《诗与真》中 ,将宇宙意识的确立 ,作为他所倡导的“纯诗”创作的最高标准 ,呼吁中国新诗人如歌德、陈子昂那样在诗中表现出浩荡苍凉的宇宙精神。该书成于 30年代 ,不可能预见今后中国新诗的发展。本文循此出发 ,探究中国新诗中有没有这种超越性的宇宙意识表现 ,并进一步梳理、阐发这种宇宙意识的表现形态及嬗变线索 ,从而揭示出新诗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5.
玄学与道教     
玄学是哲学,道教是宗教,但它们之间却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它们都以《老》、《庄》与《易经》为经典;道教中人亦谈论玄学熏玄学中人亦信奉道教,玄学与道教呈交叉状态;名士与道士都热衷于玄言诗的创作。玄学由于信奉老庄、崇尚隐逸、亲近自然熏故第一次把山水作为表现的内容熏开山水诗创作的先河熏而道士由于常年与大山为伴熏故山水诗创作的题材更加宽广。  相似文献   

16.
钟巧灵 《求索》2007,(12):183-185
山水画和题山水画诗,是画家和诗人表达和寄托其情致思理的载体。综观宋人在题山水画诗中所表达的情致内涵,林泉之思最为突出。林泉之思在宋代题山水画诗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层面:一是“遥羡”,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表现出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喜好与倾羡;二是“惧隔”,意识到画景与“我”之间的隔膜及欲归隐而不得的处境;三是“望引”,这是诗人对置身于山水林泉的遐思,希望有“仙老”来引接自己进入仙境般的画境。这既是一个情感问题的三个方面,也可视作一次情感过程的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周玉华 《湖湘论坛》2008,21(1):57-58,82
元结和柳宗元作为唐代山水游记散文创作的两大代表,他们都主要以永州山水景物作为其表现对象,都在游记中渗透了浓郁的情感,然而由于二者所处环境、地位及时代背景的不同,虽然面对同样的山水景物,但游记中蕴含的情感却有很大差异,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论李群玉山水诗的入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群玉的山水诗不仅有流丽、隐逸的一面 ,而且还渗透出明显的干预精神与入世思想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对人生追求的期待 ,心存壮志 ,景象恢弘 ;对现实压抑的不负 ,怀古伤今 ,借景抒愤 ;对山水愁绪的不可解脱 ,哀怨伤叹 ,诗心纤弱  相似文献   

19.
米彦青 《前沿》2004,(12):229-231
张若虚虽然在《全唐诗》中只留下了两首诗 ,然而他的《春江花月夜》中显现出的阔朗的意境和深邃的宇宙意识 ,却有开启盛唐气象之功。其后的陈子昂深化了初唐人的这种宇宙意识 ,并且沿革到李白时终于开创出了一个朗畅的有盛唐气象的天地。  相似文献   

20.
余家驹作为彝族的一位重要的诗人,其诗作的艺术价值是值得肯定的。他的山水田园诗中的情境、意境和思维等等方面都可以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相比较,显示出某些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