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制度变迁中的法律人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飞虎 《法学》2004,(8):20-31
法律人促进法治 ,但调查表明 ,由于其可能的视野局限 ,法律人也可能成为制度良好变迁的阻力主体。相对于非法律人而言 ,由于其对法律形式逻辑的过度偏好 ,对社会现实认识的忽视 ;对公平、正义的过度重视及对效率的忽视 ,尤其对法经济学等务实的工具和视角的偏废 ;对法律功能的理想化的理解 ,对法律工具的过度偏好 ,而形成一种法律的惯性思维 ,从而排斥其他的视角和工具 ,导致相对短视。为确保良好制度变迁的及时、有效实现 ,法律人应该拥有更宽的视野。这要求其必须在超越部门法学的基础上 ,掌握法经济学和法社会学等研究制度变迁的最基本工具 ,并对社会现实有一个深入、客观的了解和把握。这对于立法、法学研究和法学教学中的法律人都相当必要。  相似文献   

2.
姜登峰 《法学杂志》2016,(12):107-117
先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时期,也是传统的人文主义孕育和发展时期,诸子百家缤纷而出,思想文化空前繁荣.从人文主义的视角看,诸子百家以人性论为基础建构的法律思想,成为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治理思想.通过探索人性与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内在关联,为社会从分裂迈向统一找到了现实可行的方案.研究这些思想对我国当代的社会治理具有某些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质化研究与循证实践:心理学中研究与实践的关联及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心理学中,研究难以满足实践的需要,实践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排斥研究,呈现出研究与实践相分裂的局面。近年来,心理学研究领域出现了适合研究实践的质化研究范式,实践领域出现了关注与使用研究证据的循证实践运动,为实现心理学中研究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文章阐述了心理学研究与实践的概念及其关联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质化研究与循证实践的兴起背景、特征及其对心理学研究与实践的关联与互动所带来的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进化心理学是近年在西方心理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目前仍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系统的理论.其基本主张是:过去是理解心理机制的关键,功能分析是理解心理机制的主要途径,心理机制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演化形成的,模块性是心理机制整体组织的特性,人的行为是心理机制和环境互动作用的结果.它的发展与当代科学发展趋势相一致,它的研究促进了对人性和心理的进一步思考,开辟了心理学的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对其它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但它具有遗传决定论的倾向,方法论存在一定的缺陷,忽视了文化对进化的意义等等.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是现代精神分析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其创立与发展依赖于两次大的转变,一是从心理病理学到普通心理学的转变,二是从成人精神分析向儿童精神分析的转变.其基本思想内涵主要表现为经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理论以及社会文化学派等各自对儿童内在心理世界的理解、对心理结构的理解、对心理发展动力的理解以及对心理发展阶段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符号在司法中极为常见。在司法发展过程中,从仪式化的神权诉讼到君权主义诉讼再到民权主义诉讼,符号与司法如影随形,关联愈紧。符号不仅成为司法的形象表征,而且构成了司法操作的有效工具。符号对于司法积极效用的实现,需要遵循意义编码、重复性使用、符号文本型构以及符号语境提供等运作机理的要求。符号与司法的关联受到符号自身工具性质、司法内在属性以及社会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影响,因而是相对和有限的。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在一百余年发展历程中以研究方式的自然主义、研究风格的本体论、研究精神的简约性、研究理念因果性、研究方法实证性等理念和精神,建构起自然科学品性.尽管心理学长期以来获得了科学的名分与尊严,但是,它以对科学主义的执意追求,对理性精神的无限张扬,对本身研究生态效度的忽视,对逻辑语词的过于关注,导致现代心理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现代心理学研究重心和空间的变化与转移,呼唤着心理学理解框架的重新建构,呼唤着重新理解奠基于文化土壤中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8.
徐赛 《法制与经济》2009,(14):79-80,83
对法的概念的理解,决定着法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汉字古体字“法”透出的古人对法的理解贯穿传统中国社会,法家和儒家都将法视为工具。西方三大法学流派提出的法的概念都有其自身的缺陷,是西方价值中心主义的产物。法人类学关于法的理解可以为中国的法学研究本土化和少数民族法律文化研究提供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9.
论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这主要是由于它本身存在着自身无法解决或克服的局限性或缺陷: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偏差和对心理学研究范围的不恰当缩小;对人性的偏离和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认识偏差;“价值中立”与对“普遍性”知识的片面追求;对方法和技术的过分崇拜和对理论的极端轻视以及由此导致的与现实生活相脱离。因此,科学心理学要走出困境,就需要与其它心理学取向加以整合,以弥补它自身的不足;加强心理学的哲学研究,从宏观把握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并以科学的方法论作指导;加强理论研究和理论思维,把材料系统化;加强与现实的联系,增强心理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刑罚的文化分析——大卫·加兰德刑罚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的刑罚研究的哲学路径和刑罚研究的犯罪学路径不同,刑罚社会学探讨的是刑罚与更为宽泛的社会现象之间的关联.在对刑罚社会学的理论传统进行系统梳理的墓础上,美国学者大卫·加兰德认为,由社会建构的心理与情感即文化对我们惩罚犯罪人的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文化模式建构了我们思考罪犯的方式,并且提供了思想架构(不管是科学的、宗教的还是常识的),让我们透过这些架构来看待个人、理解他们的动机以及将他们当成一件件的案子来处理.在刑罚的文化分析的基础上,大卫·加兰德进而提出了作为社会制度的刑罚理论,主张从多元化的视角来理解刑罚这种复杂的制度现象,这不仅有利于改变我们对刑罚的理解模式,也将改变我们对刑罚所作的规范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对心理学方法论的扩展性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方法论是任何一门科学研究的基础.它既是理论的基础,也是方法和技术的基础,因此,心理学的方法论也是心理学研究的基础.方法论的探索是关系到心理学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原有的心理学方法论的研究仅仅涉及关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探索,其实,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应该得到扩展.方法论的探索包括关于对象的立场,关于方法的认识,关于技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As a context for this special section, we surveyed the published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he psychology of law enforcement in four specialty journals that feature law and psychology studies and two more broadly targeted scholarly outlets. The volume of research studies was scant and concentrated on two targets: clinical services to the police and eyewitness identification studies. We call for social scientists to engage in empirical study of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that affect the full spectrum of police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3.
范式论对于心理学研究的双重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范式论对心理学具有双重意义,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矛盾。就积极方面而言,范式论有利于消解心理学不同范式之间的建立,促进不同范式之间的相互理解与融合。启发人们对传统心理学的理性主义人性观进行批判性反思,彰显了理论研究对心理学的重要性。就消极方面而言,如果不能全面把握范式论对心理学的方法论蕴涵,盲目地将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引起心理学,意味着对心理学中的实证主义倾向的认同,此外,范式论所倡导的相对主义价值观有可能加剧心理学的分裂与破碎。  相似文献   

14.
From its inception, research in “law and psychology” has had an explicitly applied focus. In large part, psychologists have studied legal issues and participated as experts in the legal process in order to improve law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its justice. This article examines whether and how this can be done. A taxonomy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wo disciplines is presented which characterizes law and psychology research in terms of its potential for legal change. The use of psychology of effect legal change requires a bringing together of both psychological and legal paradigms. But important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the styles and methods of reasoning, proff, and justfication in psychology and law. The implications of those differences for the use of psychological data in legal change efforts are developed, as are other aspects of “legalism” that may hinder or impede the effectiveness of psychologically oriented law reform. Finally, limitations of a “factual jurisprudence” that derived from the nature of psychological data are examined.  相似文献   

15.
眼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眼动即眼球的运动,它与注意及内部信息加工机制具有密切联系,存在着外源性的和内源性的两种控制,更多情况下受到任务或目的指引,因此眼动心理学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有用范型.随着眼动仪向智能化、系列化、便携式方向的发展,其在心理学众多分支领域中的应用迅速扩展,同时基础性眼动研究及其理论建构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现象学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象学哲学对现代西方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很难落实到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层面.与此相比,以美国杜奎森大学的心理学家们为代表的现象学心理学却在这方面做出了突破.现象学心理学秉承现象学精神,关注生活世界,在具体研究中,形成了经验的和解释的两种取向.经验的研究取向主要以胡塞尔的现象学为哲学基础,而解释的研究取向则更多地基于解释学哲学,二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程序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心理学而言,现象学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提供了科学心理学之外的另一种研究途径,并且使得心理学更加真正地面向生活.  相似文献   

17.
本对心理学理论与应用关系的现代和后现代的两种对立观点进行了概括和分析,认为处于现代和后现代性双重夹击下的心理学发展,既要继续贯彻实证主义原则,又必须对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倾向做出积极的回应,重新定位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的关系。心理学研究无需在现代和后现代性之间作出非此即彼的强制性选择。建立心理学的中层理论是正确处理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的关系,减少它们之间相互分离的一种恰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西方主流心理学"天生"地蕴涵着"自然主义"的情结,它没能抗拒自然主义的"诱惑",崇尚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其直接结果导致了心理学由于盲目模仿物理科学,简单强调实证研究,忽视意识的描述分析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不能准确地反映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的重大差异,造成对意识研究片面的自然化,曲解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无法全面、准确地涵盖和研究人所拥有的独特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9.
近30年前出版的中国心理学史教材,舍人文主义而取科学主义的心理学研究范式,形成了两种研究模式。一种以科学主义心理学的概念体系作为挖掘与整合的主要框架,使得中国古代心理学史的研究停留在外在逻辑水平。另一种是潘菽教授言传身行的科学性原则。潘菽避开了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困境,认为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是否具有科学性,应该检验其是否合乎人的心理实际,是否有助于破解当代心理学的问题与提高心理学的科学性。中国心理学史的改革必须坚持潘菽教授的科学性原则,以开放的学科视角,兼容科学与人文范式,并蓄各种研究方法,才能发展出体现中国文化内在逻辑原则的心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