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陶明贵 《党的建设》2010,(11):41-41
中央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四项监督制度,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规范选人用人行为、监督选人用人权力的重要举措,为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了有力武器和制度保障。贯彻落实干部监督四项制度,要以规范干部选任程序为重点,不断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关键环节的创新力度,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细节内容,确保以好的程序、好的制度,把干部选准用准,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用人环境。  相似文献   

2.
魏建中 《学习月刊》2010,(20):110-110
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基础环节.也是把好选人用人质量关的第一道关口,直接影响到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武汉市武昌区委为了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规范干部选任提名制度,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采取“三推一考”(领导推荐、群众推荐、党组织推荐和组织考察)的方式选拔了一批区管干部,在完善干部选任提名机制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侯俊生 《先锋队》2011,(1):34-35
近年来,保德县不断探索干部选拔任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创造性地实施了"四个三"选任干部新机制,进一步端正了选人用人导向,优化了选人用人机制,净化了选人用人环境,形成了按严格的程序办事、靠科学的机制选人的良好局面,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主要做法一、初始提名"三步走"针对目前干部任用提名缺乏规范的制度措施、缺  相似文献   

4.
<正>用人之源始于提名。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是整个干部选任工作的基础环节和"第一道关口",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选人用人的实施方向和最终结果。近年来,沈阳市和平区委围绕规范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人》2009,(22):24-24
2009年以来,中宁县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积极探索选人用人工作新机制,重点实施了“两推两决四差额”的干部选任办法,有力提高了干部选拔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为实现选任过程民主公开、干部任命竞争择优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强化了干部任用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以考选和票选为主要形式的竞争性干部选拔任用存在路径依赖、形式主义、标准化失当、制度不配套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竞争性选任固有的工具理性缺陷。从我国政治实践出发,有必要发展协商式干部选拔任用新范式以取代竞争范式。协商式干部选拔任用更契合我国党政机构人事特征和体制框架,是以民主方式实现党对干部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增进选人用人中的审慎思辨,扩大干部工作的群众基础。实践中推动协商式干部选拔任用要以程序性、公开性、开放性和责任性为形式要求,在干部选任的各个环节不断拓展协商对话和民主空间。协商式干部选拔任用具有极强的制度包容性和发展性,可以构成中国特色干部工作的基础性架构。  相似文献   

7.
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是干部选任的关键,是整个干部选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虽然《干部任用工作条例》中没有将其作为一项工作进行单独地规范和明确,但它却是影响选人用人质量的根本,是干部工作民主化进程中必须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一个深层次问题,也是有效解决"少数人选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关键.因此,规范初始提名权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8.
傅仕方 《廉政瞭望》2010,(20):63-63
为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荣县在干部选任过程中,着重抓好“四个坚持”,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相似文献   

9.
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强调"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目前我们党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以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精神,从干部的考任机制、聘任机制、选任机制、考评机制、监督机制诸方面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以培养造就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0.
《江淮》2010,(11)
<正>防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使干部工作让群众满意,核心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干部选拔任用成为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阳光工程"。只有干部选拔机制群众公认了,选任的干部才能让社会公信、让群众满意。  相似文献   

11.
《江淮》2010,(11)
<正>芜湖市不断深化改革,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从源头上防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我们不断深化对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时代内涵的认识,不断细化选人用人标准,努力提高干部选拔任用水平。营造坚守政治品质、  相似文献   

12.
《求贤》2009,(8):23-24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近年来.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指示精神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机制。着力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注重抓好宣传学习,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二是注重严格程序标准,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三是注重扩大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四是注重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合力。但是,有些单位依然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贯彻《干部任用条例》不够规范、选拔任用监督不力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李涛 《奋斗》2009,(3):37-38
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综合配套的干部选任和干部监督工作制度体系,是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来,伊春市委组织部门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有效杜绝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临汾市针对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制定出台了选拔任用干部新规定。一是加强学习教育,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各级党委(党组)要定期组织专题学习,使领导干部进一步熟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原则、条件和程序。组织部门要充分利用干部选任中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对干部特别是党委的主要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干部进行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加强干部主观世界的改造。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选人用人行为。他们坚持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认真执行任前公示制度,坚持诫勉谈话或函询制度,以制度保证选任干部的…  相似文献   

15.
在干部选任中善用群众思维是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一项基本思路和根本工作方法。基层党委选任干部应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坚持走群众路线,以"群众公认"为出发点形成选人用人导向机制,以"群众参与"为着力点完善竞争择优选拔机制,以"群众监督"为落脚点构建干部管理长效机制,体现了被选拔任用干部在广大党员群众中的公认程度,也标志着广大党员群众对党组织选人用人的信任程度,有利于增强基层党委选人用人公信度。  相似文献   

16.
《求贤》2010,(11):19-19
近年来,天津市财政局认真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着眼于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以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为重点.始终把监督工作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相似文献   

17.
辛安疆 《先锋队》2012,(21):16-20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明确要求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匡正选人用人风气。近年来,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但对  相似文献   

18.
基层动态     
《共产党人》2011,(20):35-36
大武口区——群众全程监督选干部今年8月份以来,大武口区为扩大干部选任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首次采用"四推五评一票决"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使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置于群众监督之下,真正赋予干部群众对选拔工作的知情参与、选择监督的权利。新的干部公选机制通过个人推荐、区级分管领导推荐、单位党组织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4,(2):31-31
立足事前,筑牢“防火墙”。出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动议暂行办法》、《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暂行办法》,前移选人用人关口,规范动议和初始提名,避免干部选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立足事中,设置“过滤器”。出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酝酿暂行办法》、《选任科级干部考察工作暂行办法》、《领导干部社会生活情况考察暂行办法》、《县委全委会(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无记名投票表决暂行办法》,对干部选任酝酿、考察、决定进行全程规范,严把领导干部队伍“入口关”。立足事后,架起“高压线”。  相似文献   

20.
卢琼华 《党的建设》2010,(11):39-39
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措施。中央制定出台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四项监督制度,紧密结合实际,抓住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关键环节,共同构成了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系,为规范选人用人行为提供了制度保障。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要坚持把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