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司法公正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日益增多,对法律的依赖也加强了。在运用法律维权的过程中,人们的法律意识,对司法工作的关注程度以及对司法公正的要求与日俱增。本文试从司法公正、影响我国刑事司法公正的因素以及完善我国刑事司法公正的有效途径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李亚兰: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执法才能公正岷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李亚兰撰文说,司法公正是一个历史话题,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国家、社会和人民追求的理想目标。用法律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司法就成为社会追求公正的调节器,司法公正就成为国家和人  相似文献   

3.
陈长洋 《世纪行》2007,(3):17-18
我国是议行合一的国家。国家权力的两大分工,一是行政执法权,二是司法审判权。后者还包括了“民告官”案件的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权。因此,司法公正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尤其是各种矛盾和冲突迭起的现阶段,司法公正更是维护“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关口。  相似文献   

4.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在实现了"有法可依"之后,"法治中国"的美好图景,着力点指向了法律的实施,特别是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方面。司法公正是衡量法治发展的标尺,如今,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人民群众法治意识逐步增强,对司法公正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构建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如何让司法更加亲民;如何推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  相似文献   

5.
陈琳 《人民政坛》2014,(10):22-23
<正>人民陪审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一项优良传统,是在审判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的有效途径。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对于推进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人民陪审员是"不穿法袍的法官",他们不仅在弘扬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9月25日至26日,省十二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法院院长马新岚所作的《关于人民陪审员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对省法院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职能作用、推动司法民主司法公正给予积极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利益矛盾与协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社会进入发展的黄金期和矛盾的凸显期,利益矛盾关系更加复杂,严重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必须认清当前社会利益矛盾的表现,找准社会利益矛盾形成的根源,将"和谐"与"矛盾"在更高层次上辩证统一起来,协调和整合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顺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今日浙江》2007,(16):I0004-I0004
洞头县人民法院位于东海之滨、"海霞"故乡.近年来,洞头法院坚持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保障司法公正与效率、树立法院形象的重要工作来抓,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切入点,认真落实"三项承诺"、努力践行司法为民,狠抓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克服院小、人少的矛盾,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绩.2004年被省高院授予"执行工作良性循环法院",2006年被省高院授予集体二等功,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8.
陈宏滨  李碧云 《求索》2012,(9):246-247
消费是"两型社会"萌动起点。它是人类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实现与满足过程,其中孕育着"两型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学的视域中,消费是人类的首要活动。"两型社会"消费和生产矛盾运动的逻辑过程包含两个环节,其间充分展示消费和生产矛盾运动。消费和生产的矛盾作为初始动力推动"两型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曹丕诗歌中呈现着"美赡"与"鄙直"、"文人气"与"民歌特质"、"婉柔"与"刚健"等相互矛盾的特质,这些矛盾特质实际是曹丕性格矛盾的外化。曹丕与身俱来的善感以及超常理性之间的矛盾,形成一种张力,这种张力造就了曹丕诗作的独特韵味。  相似文献   

10.
马英九与蒋经国所面临的任务和所作选择有同一性.蒋经国面临两个执政"漩涡".其一为"戒严体制"与族群矛盾相互纠缠而形成的"漩涡";其二为两岸对立和岛内政治互相纠缠而形成的"漩涡".这两个"漩涡"以"中华民国""法统"问题而纠缠在一起.因此破解困境需要"三位一体"的战略,即:两岸和解、发展经济、政治革新.马英九当前形势与之类似,其一,政治有效性和蓝绿对立的矛盾;其二,两岸疏离和岛内政治的矛盾.马英九也需要"三位一体"的战略.  相似文献   

11.
刘武俊先生《刘涌改判案折射司法与传媒的冲突》 (《民主与科学》第5期 )一文 ,分析了司法公正性与审判独立性和舆论工具之监督权、知情权之间的正确关系 ,读了使人受益不少。但个人以为这样讲还是太过于原则化 ,难以反映两造矛盾之原因。必须看到 ,司法审判所依据的法律本身很难十全十美 ,甚至于在立法原则上、刑罚尺度上也很难完全作到毫无争论。如果法律本是能够作到情理法的高度统一 ,而审判又十分公正 ,那么除去个别人恶意歪曲误导舆论的个别情况以外 ,审判与舆论之间一般不大会有太大分歧或矛盾。但在现实中 ,司法公正性及全面性仍显…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致使中国正处在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干部与群众、穷人与富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被认为是当前我国社会最容易发生冲突的群体,官民矛盾被认为是最突出的社会矛盾.本文在对我国法律实效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导致社会矛盾凸显的根源,提出了化解社会矛盾的途径即增强我国法律实效的具体法律对策:提高法律意识水平,建构全民法律信仰;提高法律质量,实现良法之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司法公正;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实现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3.
司法公正的负性刻板印象严重阻碍了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思想深入人心,阻碍了法治建设的进程。清楚地了解司法公正的负性刻板印象的行为表现及其形成原因是寻找恰当对策的必要条件。文章论述了司法公正的负性刻板印象的三种行为表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以期下一步能够找到适当的消除策略。  相似文献   

14.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最后保证,是人们对法治信仰的基石,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标志。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目标的确立和以人为本、人权保护价值观的日益张扬,人们对司法不公问题更为关注。如何促进司法公正,依然是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们审议两院工作报告的焦点话题。然而,与往年迥异的是,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在总的原则问题上竟不约而同:落实司法为民,促进司法公正。司法为民,是司法工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司法公正的大方向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公正司法,就是对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早期思想对唯物史观的论述并非将历史发展的主体与历史发展的规律分开,而是将"人与社会"的矛盾作为其基本框架,将自然界与人和社会形成了"三圆交叉"的并存关系,并围绕"人、社会和自然界"三者的关系,形成了以"生命、生活、生产、生态(自然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为主要内容的矛盾体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16.
王华梅 《天津人大》2010,(12):48-48
近年来,民意、舆论对一些重大案件的影响,民意与司法在一些个案中的对立和冲突,使司法与民意的关系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在当今社会转型、矛盾凸显、利益多元、信息传递迅速的新格局下,法官在司法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民意,处理好司法与民意的关系,是适应社会司法需求,增强法官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能力,实现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李艳 《求索》2013,(11):214-216
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一直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敏感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使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出现了新变化。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既为公民实现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又因舆论与司法的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差异而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司法公正。寻求网络时代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点,构建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协调机制,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3月11日晴司法公正是一个社会成熟的标志,也是民心所向,因此,每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对"两高"报告都极其重视。"两高"报告概述了过去五年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要点。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同志的报告强调司法公正,对错案坚决予以纠正",对错案发现一  相似文献   

19.
廖楚雄 《湖湘论坛》2007,20(6):14-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旗帜.它在回答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难题、突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中不断探索发展和形成.在新的历史发展征途上,必然还会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西方各种民主思潮影响之间的矛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平目标之间的矛盾;参与经济全球化与防止"西化"、"分化"之间的矛盾;党长期处在执政地位与遏制腐败蔓延之间的矛盾.面对这些必然的矛盾,必须施以科学的处理原则,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发展.  相似文献   

20.
法庭调解实践中调解法官的中立、公正身份和角色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庭审合一"制度下法庭调解的法官扮演着调解员、裁判员和"和事佬"等多重身份,造成法庭调解实践中机构角色与话语角色的冲突和转换,在"法理"与"情理"天平中摇摆,甚至偏离法庭调解既定的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职责。基于话语角色转换视角,结合真实法庭调解语料,分析法庭调解话语互动调解法官的话语角色是如何随着具体的调解交际语境和调解进程变化而转换,认为作为重要的调解策略之一,调解法官话语角色策略性转换需要坚持司法公正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双重功能下实现最佳调解话语博弈,避免处于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