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宪法宣誓仪式。新任命的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源领誓。这是《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施行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依法进行的宪法宣誓。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并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不仅以立法形式将党  相似文献   

2.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2020年12月4日,湖北省恩施市卫健局机关全体公务员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当天,正值国家宪法日,该市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主题,开展系列普法宣传活动,让宪法精神人脑人心。  相似文献   

3.
张春波  孙若丰 《中国审判》2014,(12):F0002-F0002
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主题宣传暨“12·4”公众开放日活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出席活动并讲话。  相似文献   

4.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我宣誓: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忠实履行法官职责……”这是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1名新任法官面向宪法宣誓时的铮铮誓言。为营造尊崇宪法、信仰法治的良好氛围,提升法官职业尊荣感、使命感,2014年12月4日,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北京二中院隆重举行了新任法官任职暨向宪法宣誓仪式,并邀请北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基层单位代表、新任法官的亲友及媒体记者共同见证。  相似文献   

5.
2016年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说,“国家工作人员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就职时,应当进行宪法宣誓”,“这是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组织进行的宪法宣誓”. 刘源等6名国家工作人员有幸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批宣誓者,张德江委员长的监誓为宪法宣誓仪式增添了权威和庄严.据统计,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先后组织5次宪法宣誓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的20名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相似文献   

6.
法治快报     
《公民与法治》2014,(24):2-3
12月4日确立为国家宪法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把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此举意味着,中国人将以崭新而生动的形式向宪法表达敬畏,宪法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7.
《政府法制》2014,(32):6-6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0月27日在京举行,继续审议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审议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草案。根据草案,中国拟将每年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相似文献   

8.
资讯     
《中国律师》2015,(1):102-104
全国人大:设立"国家宪法日"2014年12月4日,13亿中国人迎来了第一个"国家宪法日"。1982年的这一天,经过为期4个月的全民大讨论,八二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将每年的12月4日设定为"国家宪法  相似文献   

9.
李芳 《中国审判》2021,(2):54-55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2020年12月4日上午,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全体干警在院长陈明的带领下,高举右拳,庄严宣誓。一场宣誓仪式,就是一次思想洗礼。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宪法日已经成为现代法治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多元的社会价值,发挥着独特的社会功能。宪法日是民主的纪念日。宪法是民主国家的法律标志物,一个国家的民主合法性往往通过制定  相似文献   

11.
行程之二:设立国家宪法且十八届四中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张德江出席“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座谈会,要求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内涵: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相似文献   

12.
热点聚焦     
正首个宪法日12月4日,中国迎来首个国家宪法日。连日来,全国各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宪法精神。专家认为,中国设立国家宪法日增强了民众的宪法意识,有助于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刘铁男受贿案一审宣判1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受贿案宣判,刘铁男一审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2002年至2012年,被告人刘铁男在担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发展司司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2月4日清晨,为纪念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和实施二十周年,“忠于宪法、忠于人民———上海市公安民警、检察官、法官、律师宣誓仪式”在东方明珠塔前隆重举行。此次升旗宣誓仪式是全国第二次法制宣传日及上海市第十四次宪法宣传周的一项重要活动。仪式活动由市委政法委书记吴志明同志主持,市委副书记刘云耕同志、副市长冯国勤同志等市领导及本市政法系统的有关领导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朱洪超出席了此次活动。上午8点,吴志明书记宣布升旗宣誓仪式正式开始,五星红旗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120…  相似文献   

14.
现代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公职人员,尤其是国家领导人的就职宣誓制度。就职宣誓仪式本质上是宪法规定的权力转移程序,其作为一项宪法实施程序规定在宪法中,具有程序性的价值。庄重和公开的就职宣誓仪式的主要目的在于强化仪式参与者和公众对权力转移的认同感,强调国家权力行使者角色的成功转换。就职宣誓制度赋予权力转移的合法性,对国家权力转移具有规制性价值,承担稳定社会政治秩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宣誓制度在我国古已有之,在吸收国外经验和国内实践成果的基础之上,我国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实属水到渠成。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建立对于宣誓主体乃至整个社会宪法信仰的建立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相较于宣誓仪式的程序表现,宪法宣誓制度的效力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内在的心理约束。宪法宣誓的制度设计使得其无论在理论抑或实践中都招致诘难和质疑。我国传统仪式中的政治性和社会性特点,为我国宣誓制度提供了效力来源。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效力需要通过提升国家公权力实施的规范性和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实用性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组织新当选人大代表向宪法宣誓出发点固然良好,但这并不符合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宪法宣誓相关决定精神.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显然,宪法宣誓制度的适用范围为“国家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7.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把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此举意味着,中国人将以崭新而生动的形式向宪法表达敬畏,宪法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第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以立法形式,正式决定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今天,我们迎来了首个国家宪法日。12月4日,对于我们法律人而言,是一个神圣的日子。32年前的今天,现行宪法也就是82宪法正式实施,这一天成为国人尤其是法律人一个值得永久纪念的日子。进人新世纪以后,我国将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十几年来开展广泛的普法  相似文献   

19.
笔者认为,各级人大常委会组织新当选的人大代表向宪法宣誓也应成为制度. 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12月4日上午,国家检察官学院举办了"宪法与检察培训"师生座谈会,庆祝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会上,学院领导、教学和科研部门的教师代表、学员代表、学生代表等20余人围绕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如何在检察教育培训中弘扬宪法精神、开展宪法教育等问题进行了座谈。大家一致认为,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坚定信念,对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