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东固革命根据地曾被毛泽东誉为"李文林式"的根据地,与"朱毛式"、"贺龙式"、"方志敏式"等根据地并列,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它得以建立、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本文想从这些方面作些肤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开展武装斗争,在陕西、甘肃边界地区创建的一块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陕甘边革命斗争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实践,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3.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斗争的最大成功经验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结合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理和社会等具体环境,坚持走井冈山道路。习仲勋同志作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这段时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思想。系统而有层次地对习仲勋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时期军事思想进行哲学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西北中国共产党人,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在陕西、甘肃边界地区建立的一块革命根据地。陕甘边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的三次大规模军事"围剿"的胜利,使陕甘边根据地发展为幅员广大的陕甘革命根据地,也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在西北任务的完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赵晓燕 《传承》2015,(2):20-21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坚持工农武装割据的结果。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也有着丰富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杨纯 《传承》2007,(6):4-5,7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作为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无经验可参考,全靠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实践中摸索前进。而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首当其冲的是政权建设。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在不断地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以后的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7.
袁卫  项啸  姚驰 《今日浙江》2021,(12):82-83
丽水是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是浙江省唯一的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根据地的设区市. 近年来,丽水市委把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与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大学习、大征集、大宣传、大教育、大践行,以浙西南革命精神汇聚人心、凝聚力量,引领高质量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传承》2009,(23):2-2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动了威震南疆的百色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权,右江革命根据地与相继建立的左江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  相似文献   

9.
正一、做好南腰界革命根据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南腰界革命根据地是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和创建的川黔湘鄂革命根据地,也是重庆市唯一建立省级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根据地。在此实现了中央红军二、六军团的胜利会师,确保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确保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犹如一部珍贵的历史教科书,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李清 《传承》2008,(2):12-14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在赣西南崛起的一块工农武装割据区域,是与井冈山根据地同时创建起来的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是赣西南"群众斗争最红的地方"和"群众斗争的代表",被陈毅元帅赋诗誉为"东井冈"。东固革命根据地虽然独立存在的时间不长,地域范围也比较小,但它独特的斗争形式却丰富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宝库,是与"朱德毛泽东式""、贺龙式"、"方志敏式"齐名的"李文林式"的革命根据地,是创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11.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军人应恪守和遵循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准则,是对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的丰富和发展.雷锋是践行我军核心价值观的楷模,雷锋精神则是我军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它塑造着革命军人的价值取向,规范着革命军人的行为准则,净化着革命军人的道德与灵魂.雷锋与雷锋精神至今仍闪烁着时代的光芒,指引着广大官兵努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刘晴 《青年论坛》2008,(5):61-64
人在生活中必须遵守生活内在的逻辑或规则,即生活的道德要求。为生活更好而设置的道德教育要遵从道德在生活中生成的内在要求,以生活为根基。为此,学校德育改革要立足于生活,引领生活,培育理性的道德思维;关爱生命,提升人的生存质量;陶情养德,促进入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过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途径,切实使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官兵普遍理解认同、自觉培养践行.  相似文献   

14.
杨豹 《桂海论丛》2010,26(6):57-61
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德性伦理学出现了复兴。它们反对以规则为核心构建伦理学理论,认为要把德性作为伦理学的基础,规则从属于德性,进而将德性作为人的幸福生活的一部分来理解。它从实质主义而非形式主义来诠释伦理学,并重视实践在道德生活中的作用。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对于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在构建目标、构建内容、构建途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希腊时代各种冲突的德性观念中,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始终据于中心地位。然而,自启蒙运动以来,由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传统被摒弃,德性已经退居边缘地带。为寻求摆脱道德困境的出路,麦金太尔在追溯以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的德性传统的同时,提出了他自己的现代德性论。而麦金太尔的德性论亦是对亚里士多德德性传统的复归和充实。本文旨在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德性传统和麦金太尔的德性理论的分析,厘定德性的概念,对西方德性伦理进行有益的梳理。  相似文献   

16.
人的德性是自我建构的,是在与外界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养成的,而德性的养成并不是放任自流,需要正确地引导并提供优质的文化生态环境。只有传承和创新徽文化,打造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特定群体文化.才能为德性养成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喻文德 《桂海论丛》2007,23(5):32-34
美德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品质.美德的崇高性表现为对人的情感欲望和生命的超越.从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来看,美德是一种本质主义的价值预设.因此,美德是一种精英道德和情境道德,不可能成为一种普遍的道德标准.道德建设应以底线道德为起点,以美德为归宿,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作为德性的荣辱观,以善为标准,体现着主体具有的自律、自由选择能力和自我反思,又确证着人格与尊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确保了"和谐社会"中人之为人的内在良知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杨豹 《桂海论丛》2007,23(3):63-65
迈克尔·斯洛特是当代著名德性伦理学家。他采取了一种特别的纯粹德性伦理学样式,即关怀伦理学,或以行为者为基础的德性伦理学。这种德性伦理学开启了一条不同于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德性伦理学复兴之路,成为当代德性伦理学领域中重要的分支之一。  相似文献   

20.
邓永芳 《桂海论丛》2008,24(2):67-69
道德文化在从前现代到现代的历史嬗变中,其理论范式和内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前现代的德性追求为现代的道德功利主义所代替,现代德性论在文化内涵上也出现了重大的变更。同时,现代道德危机与道德冲突日益凸现出道德文化现代性的尴尬境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