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一、编写原则根据2001年10月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修订)的规定,初三《思想政治》教材做了较大的调整与结构上的变动。第一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实际上是原教材前三课的重新组合、删减和调整,涵盖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四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发展、灭亡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可以说,第一课是原《社会发展简史》中主体内容的综合叙述。如此众多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一课中,给教材的编写带来一定的难度。编写组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经过反复讨论研究,以…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原始社会的家庭问题十分重视,他在《人类学笔记》“摘要”中,突出家庭在原始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研究原始社会的家庭关系和生产关系,阐述血缘家庭是第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形式;论述家庭和生产力是划分原始社会历史不同时期的标准,探究原始社会本质及规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简史》第四课原始社会(下)“原始社会是没有压迫的社会”这一框题里,共分六个层次分别论述了前氏族公社到氏族公社的发展,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发展及其原因,管理氏族集体事务的机构——氏族议事会,部落、部落联盟,原始社会的文化、艺术及思想观念和怎样认识原始社会等六个问题。根据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这一框题里所  相似文献   

4.
从上世纪至今,有关海南的书籍,断断续续出版过一些。然而,这些书籍,或失之零碎,或失之局限,或失之作者的主观……一直以来都缺乏一部比较系统、客观而又全面地讲述海南历史的书籍。而2002年林日举教授编写的《海南史》,从海南原始社会一直讲到海南解放,在很大程度弥补了上述的不足,这是首先值得肯定的一点。纵览《海南史》,觉其所具有的明显特色和优势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编写历史的系统性。过去所看到过的一些有关海南历史的书籍,总觉得其内容比较单薄,不够系统。而这部《海南史》则不然,它从海南的原始社会  相似文献   

5.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伟大的历史进步”这一命题是《社会发展简史》教材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对于这一难点的突破,我的体会如下: 一、在历史发展的高度上理解和处理教材《简史》的教学目的是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发展的观点是其中的一个基本观点。教给学生历史地分析事物、分析社会现象、评价历史人物,尤其是历史地评价领袖,非常必要。学生往往根据当前现实的是非标准、个人的好恶去看待和评价一切,因而常常是脱离历史条件简单地肯定或简单地否定。这一段教材就是要通过历史地评价社会更替这一社会现象来给学生树立历史发展的观  相似文献   

6.
学习语文,阅读和写作都强调要审好题。审题对学习政治课来说也至关重要。 1.课题。审好每课的课题,可以描画出该课内容的眉目。例如初二《思想政治》第一课《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这一课题概括出了该课的内容,点明了原始社会的特征。如果把这一课题与以后几课课题进行  相似文献   

7.
当我从报纸上看到发达国家中有许多人为了金钱不惜一切,人与人之间只是金钱关系时,心想:真不如回到原始社会!听历史老师讲,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连他们的“官”也和大家一样劳动。我就是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学习《社会发展简史》的。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人类社会是怎样产生的,也了解到原始社会的穷困、落后和  相似文献   

8.
今年五月下旬在安徽铜陵市召开了反革命犯罪侦察学教材编写大纲论证会。会议由公安部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慕丰韻同志和公安大学副校长刘玉琳同志主持。参加会议的有侦察战线的老同志、安徽省公安厅和公安部一局的负责同志、公安大学及教材编写组的同志。论证会突出地探讨和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编写反革命犯罪侦察学教材的指导思想问题。大家提出,教材要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侦察工作,使之与建设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总体相一致,这一思想应当贯穿于全书。同志们认为《反革命犯罪侦察学概论》、《反革命犯罪情报学》和《专案侦察》三门教材的编写大纲,总结了侦察工作的历史经验,坚持了正确原则,较为系统完整。但是,有些问题还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9.
夜郎的族属问题,解放后文学界时见纷争,但涉及到布依族族源的却不多。中央民族学院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简况》、云南出版社出版的《民族工作手册》,均既承认布依族是“骆越”演变而来,也不否认是当地土著民族的后裔;《辞海》的布依族条说布依族“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国家民委教育司编撰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和贵州布依族简史编写组编写的《布依族简史》等,都沿用《辞海》这一观点。近几年来,史学界已  相似文献   

10.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所见到的教学参考资料几乎都一致认定“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是教学的重点。我却认为,《简史》第三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发展”。其理由是: 首先,我们从总体上看。原始社会生产发展是原始社会部分的核心,是教材主要内容之一。从理论知识角度来讲,“生产力”这一概念又是贯串整个《简史》教材的最基本的概念。因此,着重讲清原始社会生产发展,对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至关重要。其次,从物质资料生产对社会的存在、发展的作用上看。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分,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  相似文献   

11.
关于原始社会史的分期法问题,我国学术界最近三十年来一直是有争论的。最近《南京大学学报》发表张树栋先生的《关于原始社会史的分期问题》一文,认为“恩格斯分期法不同于摩尔根分期法”。这是正确的。惟张先生认为,恩格斯的分期法,是将原始社会史分为六个时期。我们认为可以商榷。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文内曾说:“马克思以前的‘社会学’和历史学,至多是积累了片断收集来的未加分析的事实,描述了历史过程的个别方面。马克思主义则指出了对各种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发展和衰落过程进行全面而周密的研究的途径”。我们认为,若将列宁的这句话应用到原始社会这一最早的社会经济形态上,便应当  相似文献   

12.
“政党是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是对政党产生的高度概括。这个问题是《政党》这一课中的难点之一,搞清这一问题对于深刻理解政党的产生、政党的性质和政党的作用,无疑有重要的意义。政党作为阶级的组织,它只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剥削阶级——资产阶级和最后一个劳动者阶级——无产阶级的阶级组织,它只能是近代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这有其历史必然性。政党的产生和存在以社会划分为阶级为基础。远古的原始社会、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无阶级的社会,根本不可能产生政党,这是容易理解的。古代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近  相似文献   

13.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根本方针。但是,《社会发展简史》(下称《简史》)这门近似于历史的政治课的教学,特别是讲授上册中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如何具体、有效地贯彻这一方针呢?开始,感到很为难。赴常德市六中的教学实习,给了我们以启示。我们初步认识到,只要能注意把握《简史》课的特点,并努力吃透“理论”与“实际”这两头,上述根本方针就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得以实行。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挖掘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联系,把握好  相似文献   

14.
关于本书的编写情况和总的设想一、编写情况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政治经济学常识》下册停止使用,一九八五年春着手新编《政治经济学常识》社会主义部分。编写组在拟订编写提纲的过程中,感到有两个问题;一是根据中央《决定》的精神拟订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教学体系;一是在内容安排和  相似文献   

15.
布依族是否经过奴隶社会?一直是研究布依族史同志多年探讨而未解决的问题。五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贵州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写《布依族简史简志合编》时,当时由原始社会“飞跃”奴隶社会而直接进入封建社会会风盛行,再因有关布依族古代社会文献的、考古  相似文献   

16.
布依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因此布依族古歌所反映的时代是非常广阔的,包括了原始社会和阶级社会时期。古歌的内容有奇伟魂丽的神话,也有敦厚朴实的民谣;有虚幻的想象,也有本民族真实历史的记述;有原始社会的意识,也有大量的阶级社会的思想。古歌《混沌王》、《盘果王》、《十二个太阳》。《卜丁射日》、《阿祖犁田》、《洪水朝天》、《赛胡细妹造人烟》、《十二层天、十二层海》等篇记述了天地开辟,日月星辰出现,山川草木形成,人类产生,万物化育等等神话传说。可以称为布依族的创世说,产生时代较早,  相似文献   

17.
伏尔泰《风俗论》一书的全名是《风俗论——论各民族的精神与风俗以及自查理曼至路易十三的历史》,这本书不仅仅考察风俗的历史,而且力图透过对各民族历史的考察,来洞察精神的实质.全书除导论和前言外,共197章.其中,导论部分是伏尔泰于1765年发表的《历史哲学》一书,后收入到《风俗论》中,作为全书的导论.在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中,从地球的变迁、人种的起源、原始社会开端,一直描写到18世纪的欧洲与亚洲;从人类社会的形成到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一直描写到宗教、文化等的嬗变.可以说,这部书向我们展示了18世纪之前的整个人类景观.  相似文献   

18.
布依族先民在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于秦汉之际跨进了阶级社会。这一重大的历史变革,也是遵循着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发展的:“起初是无阶级社会——父权制原始社会,即没有贵族的原始社会,然后是奴隶社会,即奴隶制占有社会。”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中心思想到底是什么,目前理论界尚有不同看法,归纳起来大体上是四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宣言》的中心思想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第二种意见认为,《宣言》的中心思想是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所讲的《宣言》中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这就是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人类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发展简史》“原始社会”这部份内容的教学中,“私有制的产生”是一个难点。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变化。在这次重大变化的背后原因较复杂,有些还隐藏较深,对初二的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所以它是难点。要突破这一难点,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有一条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掌握这一规律是《社会发展简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也是教师教学的理论依据。在突破难点时,尤其要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