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文化与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两种现象,它们产生于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之中,并同样对人类的实践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文化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历来受到重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指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设建的根本任务。”考察文化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两种社会现象,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决议》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
许洋毓 《世纪桥》2010,(23):46-47
经济与道德同宗共源,其关系古已有之,经济行为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道德对经济活动具有激励和约束的作用。本文从溯源的角度对经济与道德关系进行研究,以此说明经济与道德关系的协调一致性,为研究市场经济的道德问题提供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等是古人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见解,此观点有失偏颇。所谓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指的是法律与道德这两种规范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作为手段或策略的道德教化手段与法律惩罚手段之间的关系。这两种规范在其产生过程中如何相互影响?其在使用过程中又如何相互影响?两者冲突时应如何取舍?这是法律和道德关系问题应该回答的。  相似文献   

4.
王裕江 《世纪桥》2003,(3):63-63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制关系”问题确实是对科学社主义提出的重大挑战,也是一个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亟待回答:1.经济全球化的统一性虽不能使不同社会制度无原则的融合,但是否有非制度性的交融?2. 经济全球化的多样性虽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仍然存在,但斗争形式是否有所改变?3.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究竟会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合作与斗争这两种发展趋势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相似文献   

5.
当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是形成了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科学技术体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传统关系正在深刻地改变。两大门类之间长期存在的壁垒正在被打破,鸿沟正在被填平;现代科学技术活动日益社会化。在这迅猛的进步潮流中,严肃的科技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都在认真地思考科学技术进步中的四大类问题:第一,研究导致根本改变现存工艺学的科学发展的内部倾向,即  相似文献   

6.
关于道德的起源和基础,一直以来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声音。道德理性主义者认为道德的基础是道德理性,道德情感只是一种本能冲动,需用理性对其进行约束;道德情感主义者则认为道德的基础是道德感性,道德理性并不能解决道德上的善恶,只有情感才能彰显人的感性生命与自由本性。但事实上,人是理性和情感交织的对象,既是道德的载体,也是道德的主体。道德理性与道德情感之间是一种"理不离情、情不离理"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让道德具有了一种可能之美,让道德之学成为了一种富有动力和韧性的哲学。同时,二者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也为人类道德实践,特别是当下中国德性社会的建设提供了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科学技术在医学、生命科学、生物遗传学、电脑网络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由此引发的冲突愈演愈烈。今天的科技活动作为一种社会道德试验,不仅使已有的道德问题得到拓展,而且还引发了传统道德与科技发展现实的诸多冲突,科技活动实践已不容质疑地展现了科技活动所负载的价值与传统道德价值的剧烈冲突,观念与现实的复杂矛盾,随着科技的加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科技与道德的冲突已普遍存在,而且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正在急剧的增强和扩展,并由此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因此,正确认识科技与道德的关系,解决科技与道德的冲突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试论道德发展的源流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奔 《求是》1997,(11)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道德建设中增强自觉性、克服盲目性,以适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要求,需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现代道德与传统道德的关系;二是现代道德与现代社会实践的关系。其中,特别是要处理好社会主义道德与传统道德的关系,社会主义道德与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为了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又需要从规律性的高度探讨清楚:什么是道德发展的源泉,或者说,道德形成、发展和变革的根源是什么?怎样回答这个问题,也反映出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要求从共存性的角度来建立公民道德的道德性。原子化个体组成的社会结构,具有外在的共存性,其基于道德义务与个人效益表现为具体的道德与形式的道德。关系中的个体组成的社会结构,具有内在的共存性,其基于伦常责任、物质生产而表现为实践的道德。新时代的公民道德的共存性理论需要融合内外两种共存性,树立具有自由意识的道德主体,融合实践的道德、具体的道德、形式的道德,并在普及公民道德时鉴于道德层次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十五”计划战略思路,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工作也是重要的经济工作。但是,当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尚不一致,还存在着体制和实践上的许多问题。一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认为科学技术和经济生产隶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它们存在着各自的发展规律,两者之间是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两极关系,而不是相互融合的一体关系。在这种认识指导下,科技工作与经济工作被人为地分割为两个主体、两条战线,虽然二者之间有诸多联系,但彼此独立运行,各成体系。这种格局的直接…  相似文献   

11.
刘云林 《求实》2004,1(1):63-65
道德法律化作为我国法治进程中学界所持的一种立法主张,需要从理论上加以进一步的辨析.由于作为伦理科学核心范畴的伦理和道德的区别,决定了在立法过程中伦理和道德与法律的不同关系伦理与法律之间存在着由此达彼的可能性,即伦理可以被法律化;道德和法律则根本不存在沟通的桥梁,从而道德不可能通过法的创制活动而上升为法律.  相似文献   

12.
姚剑文 《求实》2002,(11):19-21
从道德的“型”与“构”的角度而言 ,道德危机的深刻根源在于道德赖以确立和发挥作用的高度确定性存在方式的丧失 ,社会转型仅是触发道德危机的一个因素 ,此外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强化了道德危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有别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是在工业社会实践中展开他的科学技术哲学思想的,探讨的主要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指出社会实践是连接人与自然的真正纽带,科学活动必然是社会活动,从而他由"工业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这一命题得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必须融合的结论.马克思的科学技术哲学从感性的人和自然出发,具有十分鲜明的实践色彩和人本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的理解中,道德是人与人价值关系的一个领域、一个层面,它主要是指人的行为对于人伦社会关系的意义,即:在人的一切活动中,人的思想感情、言论行动是否符合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定结构、秩序和规则的要求,是否有助于它的合理、稳定和发展。如果是这样,就被人们和社会所肯定、接受,判定是合乎道德的、善的;反之则被否定和排斥,判定是不道德或恶的。这一理解来自对道德实践的观察和描述。按照这种理解,道德本身就存在着客观基础和主观形态两个层次。从根本上看,道德是人的生存发展活动和它所依赖、所需要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的…  相似文献   

15.
黄怡红  吴淑华 《世纪桥》2010,(15):135-137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最主要手段之一,是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翻译活动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揭示了文化的差异存在可译性。为了两个民族之间思想的沟通,必须了解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中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宗教文化背景、国际背景和文化结构以及习语的差异。当文化差异现象在翻译中需要保留或无法求同时,可以采用直译、意译、音译、解释或注释、加词或减词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宗教是一种信仰体系,通常认为与理性或者说与科学理性相对立。但宗教是否就是非理性的,却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关系。在西方思想史上,关于信仰与理性关系问题的探讨,是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或文化背景下展开的。启蒙运动以来,科学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大行其道,技术理性或者说工具理性成为评判信仰与理性关系的标准,而忽视了理性功能的多样性和理性活动的复杂性,表现在法律形式层面,古代和古典自然法中蕴含的形而上学基础逐渐被以实证主义、实用主义为特征的工具理性所替代,法律沦为一种摈弃了价值判断的纯粹社会治理工具。20世纪以来新自然法学派的出现与复兴,则标志着人类对法律的认知开始向道德理想与实证分析相互融合的趋势之转型。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理论互通性与实践互融性,但这两者为什么能够实现融合、其理论基础是什么?文章试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契合性、功能契合性和实践契合性三个维度,从理论探源的层面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够相互融合与促进的内在契合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专业道德内涵探微出发,大体言之,包括了教师的专业责任,道德品性和专业精神。教师专业道德的提出与教师专业化进程密不可分,在新时代下,职业道德的职业特性过于模糊,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和转型期的道德要求无不需要师德建设进阶到新的层次。针对我国目前教师道德规范中存在的缺陷,迫切需要对现行的师德规范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承认教师道德专业性的前提下开展教师道德规范的制定工作,并完善专业道德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魏江峰 《世纪桥》2009,(7):100-100,102
法律与道德是现代社会时而冲突时而亲合的两大规范体系。如何深度理解法律与道德的作用,怎样将法律与道德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社会构建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入手,分析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融合的必然性,进一步提出德法并举、有序融合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既要重视道德理想教育,也不能忽视道德责任教育。所谓道德责任,就是道德主体所承担的道德义务以及实践这种义务所履行的职责和采取的行为。道德责任的对象,包括他人和社会。人们的道德活动处在三种关系之中,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这三种关系相互渗透。在阶级社会里,道德责任具有阶级性。对广大人民群众讲,道德责任既具有共性,又因每个人的职业、社会身份、工作范围、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