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大学校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培育和践行更加生动具体,更加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价值维度、历史维度、实践维度探讨两者的契合关系,从高位阶和低位阶探讨两者的生成关系,为大学校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提供内生逻辑。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抽象化与具像化、主导性与多样化、垂直化与交叉化的外在张力,是两者融合的现实困境。基于此,可以从把握三组关系和创设三种场域进行路径选择,以期实现二者的真正融合。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6,(1)
大学生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储备人才,其群体本身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不仅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走向,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高校应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高校管理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等方面积极发掘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对高校宣传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足;在创新教育载体和形式、课堂教学的融入、管理服务的融入等方面,呈现出学生需要与现实情况不适应的问题;并提出五个方面的"深度融合"等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佘双好 《探索》2015,(2):160-163
价值观具有层次性特点,价值观的层次性为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观层次性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高等级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部也具有层次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次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思想政治教育应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实现发展,学会处理价值问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单一向多样、从单向向双向、从显性到隐性、从理论到实践、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出击、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建设的重要阵地,肩负着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宣传和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任务。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亟需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则诉求,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进课堂、融进教材、融进头脑的内在机制,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网络建设、协同社会实践、协同校园文化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6.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统筹推进,建立健全大中小学以及思政课教师队伍之间的交流沟通机制,协同完善不同学段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课程中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形式的适合性与衔接度,在知行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管理者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应着力构建具有指导性的组织领导、队伍保障和制度评价约束等长效机制,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长效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内在契合性,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实践。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复杂环境及自身所凸显的问题,迫切要求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引领,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要有效借助校园文化这一实践载体,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  相似文献   

9.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价值导向性与内容权威性的融合、教材基础性与教学创新性的契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各门课的结合,让学生真心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从中受益终身,以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与期待。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5,(9)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持久的精神动力。新形势下在高校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如何将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深入开展,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从此层面出发探讨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种有效途径,即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校园环境、广泛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网络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6,(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与高校基层党建都属于永恒且常新的话题,两者联系密切,交叉发展,互相影响。探讨两者的融合途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两者融合途径主要从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着重深化党校课堂、充分利用实践课堂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齐玥 《世纪桥》2015,(1):74-75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贯穿于"形势与政策"课的一条主线。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本文认为,依托党的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是前提;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构建专题化的理论教学体系是基础;丰富和拓展适合大学生的实践载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键。健全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完善过程性考核是保障。  相似文献   

13.
榜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榜样文化建设提供引领,榜样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软环境。实践中,高校要将榜样文化融入校园景观建设、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和网络媒介中,以进一步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几十年的探索中,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提出的满足社会发展和需要的理论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同的目的,而两者的有机融合,不仅能够帮助高职学院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典型引领"与"底线约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行之有效的两种工作思路和方法,也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不可少的教育途径和工作方法。但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当前都呈现出"典型引领"多、"底线约束"少的状况。要想真正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高校既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也要重视法律和道德底线的约束机制建设,二者不能偏废。只有抓好两端,带动中间,才能最终形成人人、时时、处处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面临着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尚未同新媒体时代要求匹配及大学生身心发展制约等诸多挑战,必须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研究和探索。这就要求高校应当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高效利用社会实践活动优势,不断增强在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并内化为自觉行动、外化为自主行为。  相似文献   

17.
吕健  林琳 《世纪桥》2014,(11):73-74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和弘扬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科学的培育目标,创新思路与方法,建立长效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出发,通过国家、社会、个人三个维度来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方式方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四个方面为出发点,弘扬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的革命文化遗产,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西柏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根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西柏坡精神的升华。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将西柏坡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育人教育中,充分发挥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信的本质就是民族的自信,树立文化自信可以彰显国家与民族的生命力与凝聚力。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契合时代需求,是当前社会思想环境下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高校具有弘扬、传承、创新、引领社会文化的职能,承担着培育社会精英的职责,因此文章从教育实践的角度对影响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的关键因素分析,进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以及搭建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旨在培养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精神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典型引领”与“底线约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行之有效的两种工作思路和方法,也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不可少的教育途径和工作方法。但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当前都呈现出“典型引领”多、“底线约束”少的状况。要想真正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高校既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也要重视法律和道德底线的约束机制建设,二者不能偏废。只有抓好两端,带动中间,才能最终形成人人、时时、处处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