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边疆被置于巨大的场域之中,边疆治理需要在更广阔的地理空间中进行谋划与发展。"区域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符合了边疆空间场域变化的趋势,立足解决边疆地区多样性区域性问题,实现了对"族际主义"治理取向内涵的共生与超越,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边疆治理理念。实施"区域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需要正确认识和判断边疆治理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内部区域特征和外部空间环境,通过边疆治理的战略重构、制度重构和实践重构,促进边疆治理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傣族有长期深入研究,堪称傣族研究权威专家的江应樑,始终关注"泛泰族主义"问题,并以自己的学术专长,着重从学术历史事实和学理上批驳了"泛泰族主义",论证了"泛泰族主义"在历史知识和理论依据上的荒谬性。江应樑对"泛泰族主义"的批驳,不仅对澄清历史真相,维护我国多民族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边疆稳定民族团结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爱国知识分子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3.
族际政治整合是多民族国家的一套维持机制。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需通过族际政治整合来协调族际关系以维持国家的统一与稳定。族际政治整合的展开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价值取向。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应坚持异中求同、刚柔并济、稳中求进、多维互动的原则,坚持以国家政治共同体的统一与稳定、族际关系的和谐、边疆的稳定与民族的团结、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发展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欧盟是区域主义实践的杰出典范,而新区域主义正在东亚地区方兴未艾。中国作为东亚的地区性大国,正日渐成为对东亚地区主义进程有举足轻重影响的行为主体。在开放式区域经济合作的大环境下,中国与欧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也有了更多发展空间,二者在两个大区域框架中的交往互动也一定会产生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宾弄赛嗨"是存续于云南省普洱市孟连等地的一种民间族际团结互助传统习俗,具有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交往内容的经济性、延续的代际传承性和交往的场合性等特征,是边疆民族团结的坚实社会基础。"宾弄赛嗨"族际团结互助传统的挖掘传承、创新和运用,有益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家本身就是政治地理空间单位,因此,国家的治理必然地包涵着地理空间的谋划。回顾历史,中国在秦代便开始在国家治理中加入了政治地理空间的规划,此后,这样的地理空间规划一直以把疆域的边缘即边疆与核心区分开,采取不同方式治理,并在延续中逐步完善。今天,中国的地理空间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的发展和治理已经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地理空间场域中,传统的将边疆与核心区分别加以治理的地理空间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确立国家治理体系的地理空间维度,加强地理空间的谋划,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显得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7.
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大一统"天下观是历经战乱的古代中国人对国家类型的期盼和提升。后经秦汉统一王朝的实践,最终上升为中国历朝历代的治国之本。以后中国人又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且一统多于分裂实践中使得"大一统"观念深入从天子到庶民的血脉之中。自然而然,受"大一统"天下观的影响,边疆统一、国家认同、以和为主便成为中国边疆观念的核心和边疆治理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守中治边、因俗而治、多元一体便成为中国边疆治理的方略。对今天边疆治理的启示则是:"大一统"天下观仍然是边疆治理的指导思想;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因俗而治的延续;文化多元与政治一体是统一多民族中国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安全是人类为了解决生计和谋求发展最基本的前提和保障,也是自古以来政治学研究的重点领域。陆地边疆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甚至是其他所有安全领域得以稳固和发展的前提,是维护和巩固国家安全最重要的环节。陆地边疆政治安全蕴含国民安全内涵,是边疆安全的突出问题,并且承担着维护整个国家安全的重任。剖析意识形态安全、政党执政安全、地方政权安全和国家主权安全等陆地边疆政治安全各要素的主要表现,有助于将新时代中国陆地边疆政治安全问题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9.
治理负荷的增长与治理资源的短缺是编外人员增长的重要原因。在基层政府中,编内人员与编外人员共生共存的人事安排为庇护主义提供了制度空间。通过对Z市公安机关的实证分析,发现在庇护机制的作用下,警察和辅警结成松散的利益共同体,诱发了辅警的狂热者行为、机会主义者行为、保守者行为与观望者行为四种策略行为,并在不同程度上异化了公共部门的价值取向。这种庇护主义因袭了传统中国官吏分途的历史基因,同时也是中国科层组织长期停滞的重要根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叙事话语中,加强科层结构的正式化建设无疑是根除庇护主义的重要选项。  相似文献   

10.
全球主义与区域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冷战后同时发展的重要的国际关系现象,学术界对两者关系主要有"冲突论"、"兼容论"、"过渡论"三种看法.出现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区域主义的理论发展滞后于实践.区域主义的初始内涵是民族主义的体现和放大,经过旧区域主义和新区域主义,封闭性的区域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等不同阶段对区域主义内涵的改造,其当代内涵与全球主义日益接近.新帝国主义披着全球主义外衣为殖民主义张目,对区域主义造成一定冲击,我们在推进区域主义和全球主义的同时,应坚决反对新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1.
地方官员"不担当不作为"现象正成为一个突出的组织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有效性,而国家治理的有效性又关涉到政治合法性。因此,如何激励官员是地方政府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制度主义的角度分析官员"不担当不作为"的原因,并对官员激励机制的四大举措作分析和评价,对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外交评论》2014,(4):78-106
美国"新黩武主义"或"新军国主义"是21世纪以来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作为一种国家安全政策,美国"黩武主义"对内把战争准备放在治国方略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首要地位;对外把武力作为重要政策工具。其具体表现为长期维持着最庞大的军事机器(包括超强军力水平、广泛海外军事存在和庞大国防体制)、最为频繁地发动或卷入对外战争、始终把武备置于安全战略首位。美国"黩武主义"并非新现象,而是一种具有深刻历史—文化、法律—制度和经济—社会根源的外交与安全战略传统,在美国两党中都有众多拥趸。美国"黩武主义"虽然面临各种内外制约因素,在不同历史条件下表现形式和实际影响不尽相同,但当今国际安全格局的单极性质,是其随时可能重新抬头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3.
边境治安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陆地边界线和海岸线数万公里、与多个国家陆地接壤、大陆架连接和隔海相望。中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边境情况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边疆稳定和边境治安秩序、巩固和发展中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治理"(Governance)思潮在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界成为非常流行的理论话语.本文首先梳理了该思潮的涵义、兴起背景、理论预设以及应用层次.进而结合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中"强而有效"的国家这一隐蔽主题的阐发, 特别是借用德国政治学者卡尔·施米特对现代自由主义弱化国家取向的批判.结合中国情境, 指明"治理"思潮的兴起与新自由主义存有密切关联.其作为一种理论,在内在逻辑上具有模糊性;而在实践中.则可能因其适用性问题而具备危险性.从而提请人们注意,对于"治理"思潮应给予审慎的对待.  相似文献   

15.
边境治安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陆地边界线和海岸线数万公里、与多个国家陆地接壤、大陆架连接和隔海相望。中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边境情况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边疆稳定和边境治安秩序、巩固和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睦邻友好、和平共处,是公安机关加强和创新边境治安管理的重要内容面对边境社会治安的复杂情况和治安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題.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保证边疆安全、稳定边境秩  相似文献   

16.
边境治安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陆地边界线和海岸线数万公里、与多个国家陆地接壤、大陆架连接和隔海相望中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边境情况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边疆稳定和边境治安秩序、巩固和发展中  相似文献   

17.
欧盟区域协调发展的治理转型及其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一体化最重要的目标之一,现如今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已经在治理的宏观范式中实现了治理取向的转型,以公平、凝聚与趋同为价值诉求,从政府管理逐渐导向合作治理的路径,从单纯的政府间主义迈向超国家主义和区域间主义的方向.欧盟区域协调发展治理转型的实践不仅有助于缓解欧盟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使得各成员国及其地区之间得以维持一个一体化进程向前发展所必须的经济社会聚合水平,进而推动区域一体化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8.
边境治安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陆地边界线和海岸线数万公里、与多个国家陆地接壤、大陆架连接和隔海相望。中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边境情况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边疆稳定和边境治安秩序、巩固和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睦邻友好、和平共处,是公安机关加强和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当前正处于迅速转型时期,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转型路径正在经历着由发展主义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发展主义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转型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二元悖反,发展主义也带来了社会转型各领域的失衡,在这种形势下,需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野来推进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20.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北京等地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出现的新事物,它在组织的建立、结构、运作等方面都体现出较明显的法团主义特征。在法团主义路径下,"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发展将成为破解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挖掘其社会管理和服务潜能,进而促成新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的重要探索。"枢纽型"社会组织也需要解决好垄断、行政化等问题,提高自身能力和公信力,真正扮演好以社会组织管理社会组织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