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下,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是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枢纽型社会组织以调查研究、指导咨询、交流合作、反映诉求等为主要功能,在政治引领、培育社会组织和领军人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资源共享水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静安区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具有时代特征、富有静安特点、行之有效的社会组织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社会建设进程中一种新型的社会利益传递结构,当前对枢纽型社会组织存在不少质疑。基于广州个案的现实观察表明,枢纽型社会组织可以成为成员社会组织的孵化器、行业发展的示范区、协同创新的新平台。但实践研究也暴露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一些问题,如数量严重不足、垄断化色彩凸显、科层化特征突出和扶持效果不彰等,要从去行政化、理顺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双重认同真正实现"以社管社"、提升支持的力度与效果等方面建设和发展好枢纽型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作为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进行联系、服务和管理的大型联合组织设置,"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实践探索在各地渐次铺开,而有关"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质疑和挑战也引发了各方思考。突破"双重管理体制"的治理困境、消解"高分化、低整合"下的社会矛盾、实现对社会组织的"网络有机整合",是"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产生背景。当前,我国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在运作中存在目标偏离现象,这与"枢纽型"社会组织在创建方式、发展阶段和多重目标平衡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无关联,亟待防范和矫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作为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进行联系、服务和管理的大型联合组织设置,"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实践探索在各地渐次铺开,而有关"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质疑和挑战也引发了各方思考。突破"双重管理体制"的治理困境、消解"高分化、低整合"下的社会矛盾、实现对社会组织的"网络有机整合",是"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产生背景。当前,我国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在运作中存在目标偏离现象,这与"枢纽型"社会组织在创建方式、发展阶段和多重目标平衡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无关联,亟待防范和矫治。  相似文献   

5.
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是不断变化的,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在宏观层面,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关系是一个从"国家主义"到"法团主义"的变化过程;在中观层面,政府部门对社会组织的监管从"科层管理体制"到"双重管理体制"再到"分类控制体系";在具体运作的微观层面,双方的关系是一个从"事业单位"到"挂靠单位"再到"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过程。其间,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缓慢剥离,整个变化过程的动力来源于治理主体的变化和治理技术的创新,背后的机制则是分散治理风险和降低治理成本。  相似文献   

6.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仅近几年提出的新概念,引起广泛关注,目前枢纽型社会组织被认为是在现有社会组织体系中处于枢纽地位,通过健全的组织系统和有效的服务支持,加强统筹协调与纽带联系,促进同类型、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社会组织。并通过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建设为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和社会组织的创新管理提供政策建议和可操作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关于枢纽组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上海探索实践社会组织的“枢纽式管理”,即在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设立联合会、服务中心等形式的组织载体,通过政府委托或者授权形式,对一个系统、一个领域的社会组织实施管理和服务,以实现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这些组织载体是政府扶持成立,以政府需求为主导的社会组织,可以称为政府主导型枢纽组织。与此同时,一些社会自发成立、以社会需求为主导的社会组织也在兴起,他们通过为各类社会组织服务,将自然成为枢纽组织,可以称为社会自发型枢纽组织。此外,资金纽带型枢纽组织也在逐步发展。当前,政府既要关注政府主导型枢纽组织,也要关注社会自发型枢纽组织,还要发挥资金纽带型枢纽组织作用,使各类枢纽组织立足社会需求,集聚社会资本,提供社会服务,将“枢纽式管理”改进和完善为“枢纽式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前关于法团主义的研究主要围绕法团主义与多元主义的关系、新旧法团主义的争论以及法团主义的未来等问题展开。法团主义的内涵介于国家主义和多元主义之间。在国家主义和多元主义的分析中,政党与公民社会之间处于一种紧张关系,即何者为优先一直是分析两者关系的一个核心命题。而法团主义的意义在于突破两者何为优先的思考,并试图将两者作为一种整合的价值加以分析。根据其运行的主体来划分,法团主义分为国家法团主义和社会法团主义。在国家法团主义的典型国家中,政党几乎完全主导公民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而在社会法团主义的框架下,政党与公民社会的地位则较为平等。  相似文献   

9.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型过程中制度创新的一种尝试,是对传统的社会组织双重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的突破。当前,在我国枢纽型社会组织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性质定位模糊、自身能力不足、制度建设不健全等问题。作为未来社会组织管理的必然趋势,枢纽型社会组织需要明确自身的功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健全制度体系,加强人才培育,不断提升自身公信力,真正发挥其纽带功能。  相似文献   

10.
这里试以近年来出现的枢纽型社会组织为案例,考察社会自主管理创新的迫切性及有效机制.一、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提出及实践类型2008年9月,北京市社会建设大会上推出《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新思路,并于翌年3月颁布《关于构建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暂行办法》,被誉为地方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举措,亦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志愿组织配合党政实施公共服务并协助社会人群,从社会资源调配、社会管理创新、社会融合和谐等角度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文章在社会组织放开注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共青团枢纽型组织逐步建立、社工与志愿者加强合作等社会建设背景下,从社会化与专业化发展方向、与枢纽型组织的关系、社工与志愿者联动协调和自身组织能力建设等四个维度,提出了民间志愿组织角色定位以及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的出现是为了回应社区社会组织资源整合以及政府对社区社会组织整合管理两方面的诉求,因而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社区社会组织自主发展"与"加强政府社会管理"两个方面。在天津等地的实际运行中,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一方面在整合社区资源、助力社区建设以及创新社区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中显现出成效,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重量轻质、发展路径单一、行政化倾向等"发展偏向"。在未来发展中,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应该正确处理与重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提升自身能力与活力,同时需要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13.
“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建设旨在从社会层面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分析“枢纽型”社会组织产生的实践背景和管理模式的转变,探索“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建设路径,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社会救助工作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可以从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和法团主义的理论视角进行解读,并进一步对其进行SWOT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现实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方式迅速迭代,学界和政界深入思考社会组织固有属性,在既"发展得好"又"掌控得住"的原则基础上,提出"枢纽式治理"设想,旨在发挥综合性、联合性、支持性社会组织作用,从体制机制上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各项工作。枢纽式治理以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为核心,凝聚各类社会组织,整合政府、社会和市场资源,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热情,提升基层公共事务的服务能力。本文结合南京市鼓楼区注册登记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建设情况展开调研,深入探讨枢纽型社会组织源起和建构条件,明晰社会组织领域枢纽型治理逻辑,总结鼓楼区依托社会组织推进社区善治的基层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中国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公民社会生成环境与生成路径以及社会转型期政治参与机制等方面的考察与分析,认为中国发展公民社会的最佳路径是法团主义。构建法团主义公民社会的动力源于政府的推动、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学术界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7.
有效地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是创新社会管理、营造公民安居乐业的和谐氛围、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之必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路径选择是:重构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处理机制、责任落实机制;重构社会组织规范发展的法律机制;构建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引导推广机制、全面培育规划机制以及有效监督机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创新思维是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系统研究;调动社区精英监督社区社会的组织建设与管理以及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创新理解社区社会组织"非营利"性质以及社区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18.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近年来党和政府在构建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中提出的新型社会组织概念。高校共青团"枢纽型"组织是指在高校校园中起桥梁纽带、引领服务作用,具备整合、服务和引领等基本功能的新型共青团组织。当前高校共青团通过职能的厘定、架构的搭建和制度的不断规范,"枢纽型"组织建构得到不断推进,但也面临着问题与困境。需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搭建平台、规范制度、完善机制,促进高校共青团"枢纽型"组织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法团主义近年来成为分析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展走势的一个理论框架。与强调社会自治的多元主义理论不同,法团主义重视将组织化的利益整合进国家政策制定领域,实现社会秩序的和谐,政治社会团体作为组织化利益的代表者因此成为法团主义的核心主体。作为一个植根于欧洲历史和现实的理论框架,应用于中国语境,法团主义分析框架面临着三大问题:规模上难以适用,社会基础和传统差异,内在的公共地位和私域自治平衡困境。  相似文献   

20.
多元主义、精英主义与法团主义三种理论之间的关系可以分别用"分散与集中"、"开放与封闭"来描述.其中,多元主义与精英主义处于(权力)"分散与集中"连续谱的不同位置,而多元主义与法团主义则可以在(组织)"开放与封闭"的连续谱上发现它们的居所.以精英主义为原点,这三种理论之间具有内在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