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不良债权与银行经营 (一)持续增加的不良债权及其特点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不良债权就一直是持续增加的趋势。1992年度以来,全国银行共处理了近70万亿日元的不良债权,其中1995—2001年度年均处理10万亿日元左右。尽管如此,全国银行的不良债权还是一再刷新历史最高纪录。根据表1的统计,1996年3月末全国银行的不良债权为28.50万亿日元,比1993年3月  相似文献   

2.
谈日本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其金融机构不良债权问题逐步显现,至今己成为日本最严重最难以解决的问题,阻碍了日本经济复苏之路。最近小渊内阁出台了一系列银行改革法,并拨巨款着手解决这一难题。一、日本金融机构的巨额不良债权日本金融机构不良债权数额之大,涉及金融机构之广,在世界金融史上可谓史无前例。据日本财政部估计日本银行的坏帐总额至少是87.5万亿日元~①,并且随日本经济衰退,估计银行每年新增坏账约2-3万亿日元,而1997年日本银行业年营业利润只有3.03万亿日元~②。但这些只是问题的一半。在日本除…  相似文献   

3.
由于80年代末期日本泡沫经济鼎盛时期,各类金融机构多接受位于首都圈商业地段的不动产及土地作为抵押而出借巨额贷款,但在泡沫经济破灭后,金融机构当作融贷担保的房地产价格暴跌,而背负巨额不良债仅。再加上宇宙信合社、木津信合社、兵库银行等一连串的金融破产事件,更加显现了巨大了泡沫经济同崩溃所带来的不良债权问题是如何积重难返。现在在日本不良债权问题之下,潜藏更大危机的住宅专门金融机构(以下简称住专),在日本经济景气始终未明显复苏,以及地价下跌趋势尚未改善的情况下,随时有再度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 为了防止住专问题可能引爆的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与风暴,日本政府决定使用纳税人税金以处理住专机构问题,这已经引起日本国民的强烈反映,因此,本文拟先介绍一下日本住专机构的发展情况,再针对日本在住专问题上所采取的对策及其得失作一综合性的探讨。 一、住专机构的形成、发展与现状 日本以消费者为对象的民间住宅金融,始于60年代期间都市银行(即商业银行)提供部分购房者服务而形成的制度性的融资。不过在当时,仅止于以存款准备金以及与业者合作贷  相似文献   

4.
日本厚生劳动省在2001年6月29日公布了1999年国民医疗费。总额是30万亿9337亿日元,首次突破30万亿日元大关,比上一年增加了1万亿1086亿日元,增长了3.7%。国民医疗费用与国民收入的比,也由上一年的7.8%上升到了8.08%,增长了0.27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的医疗费第一次超过了50%,控制老人医疗费的增长是目前医疗改革的重大课题。一、日本1999年度国民医疗费数字分析1、人口老龄化是造成国民医疗费上升的主要原因1999年国民医疗费,总额是30万亿9337亿日元,首次突破30万亿日元大关。由上一年增加了1万亿1086亿日元,增长了3.7%。国民医…  相似文献   

5.
“泡沫经济”崩溃以来,金融业的不良债权拖累日本经济十余年低迷不振,日本政府和银行想尽一切办法处理不良债权,但旧账未除,又增新账,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小泉首相上台后,提出要“采取一切措施尽快解决不良债权问题”,但至今成效不大。目前我国的银行业也存在较高的不良债权,汲取日本在解决不良债权方面的经验教训,对“入世”后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爆发金融危机,金融机构破产风潮由中小规模向大型金融机构波及。在金融机构破产制度建设方面,日本“护送船队”式行政保护凸显制度缺陷,政府实施了从时限性措施到永久性长效处理框架的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了常规处理和应对危机事态的特别处理机制,形成了以中央银行特别融资、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机构破产处理框架为中心的金融安全网,为维持信用秩序稳定、防止金融系统性风险扩散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泡沫经济的冲击,日本经济一直持续低迷,国内需求疲软,各行各业都受到重创。尤其是银行业,泡沫经济的崩溃使之产生了大量的不良债权,严重影响了日本金融业的正常运行。在90年代初及后期,日本政府相继采取了各种措施以解决不良债权问题,但由于数额巨大,取得的成绩不尽如人意。 一、日本银行不良债权的产生背景 (一)泡沫经济的崩溃是日本银行不良债权产生的直接原因 在1986年到1990年之间,日本泡沫经济达到鼎盛时期,资产价格暴涨,房地产、股  相似文献   

8.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银行出现巨额呆帐.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21家大银行1995会计年度中冲销呆帐金额达8.4万亿日元,4年来呆帐冲销累计金额已达20万亿日元.而大藏省1995年7月27日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整个日本银行业的坏帐总额为50万亿日元.巨额坏帐使日本银行流动性下降,经营困难加重,成为日本经济恢复的最大障碍.本文试就其产生原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珠宝市场不受随“泡沫经济”破灭而来的经济衰退的影响而依然璀灿兴旺,而且仍是全球最具潜力的珠宝消费市场,自80年代以来,日本珠宝首饰业同“泡沫经济”并肩成长,盛况空前。1980年,日本珠宝首饰市场销售额就高达1.059万亿日元。此后,市场销售额一路攀升,到1987年至1989年达到了高峰,1989年珠宝市场销售总额高迭2.5万亿日元,巨大的销售额令全球珠宝业者为主侧目。  相似文献   

10.
日本经济自1991年泡沫经济崩溃以来,就一直处于长期萧条状态。在这十多年里,日本经济的元气大伤,1990-1999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由430万亿日元增加到482万亿日元,10年总共才增长了12.1%,只相当于高速增长时期一年的增长水平。从国际比较来看,除1996年以外,日本大多数年份的经济增长率都处于发达国家中的最低水平,尤其是1998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日本在经历了80年代中后期泡沫经济膨胀和崩破后,其经济已受到了深深的创伤,从90年代初开始了长达数年之久的萧条和徘徊,经济形势极其严峻。自90年代中期起,泡沫经济严重的后遗症之一──巨额不良债权问题又日益恶化,对本已十分严峻的日本经济可以说是雪上加霜。一、日本不良债权的规模及影响日本对不良债权的界定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在1998年末以前,日本政府没有一个明确的不良债权的定义与标准,只是由日本银行协会大致界定为“推迟还息6个月”的债权。事实上,不良债权的规模和结构始终难以符合实…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以来,日本金融业一直陷于严重的危机之中,金融机构不良债权数额巨大,破产风潮此起彼伏,经营丑闻屡屡曝光,国际地位江河日下,这既是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各种矛盾充分暴露的结果,也是其金融体制僵化落后,不能适应国际金融发展趋势的必然反映。如何迅速走出金融危机的泥沼,重塑日本金融业的辉煌,已经成为摆在日本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不仅关系到日本经济今后的发展,也必将对亚太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极大影响。桥本政府上台后,面对极其严峻的经济形势,认识到只有进行全面的改革才是唯一的出路。于是,1997年初在国会的施政演说中,桥本首相提出了金融、财政、经济结构、社会保障、行政和教育六项改革措施,引起国际经济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日本的金融体制改革工作已经正式启动,由于这次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较之被称为“大爆炸”的英国1986年金融改革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被人们称为日本的“金融大爆炸”。  相似文献   

13.
1995年3月28日,实力雄厚的日本三菱银行与东京银行宣布以对等的方式合并,组成“东京三菱银行”。这一消息震动了国际金融市场。 一、日本银行兼并风的发展历程 二战后50年来,日本金融机构的合并间歇性地发生,在大藏省“无形”或“有形”的行政指导下,演出了一幕幕“大吃小“或“小吃大”的兼并剧。其结果是,资金规模越来越大、经营范围越来越广、竞争能力越来越强。与保护色彩浓厚的其他措施一起,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日本式金融体制。最近东京银行与三菱银行决定合并,将于1996年4月组成一个资金高达72万亿日元(约合8080亿美元)、世界首屈一指的巨大银行“东京三菱很行”,这将使世界金融版图为之一变。  相似文献   

14.
2001年日元汇率变动与影响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以来,日本经济形势持续恶化,日元兑美元汇率出现大幅波动,从年初的114:1持续下跌至年末的130:1左右,贬值幅度高达17.5%。日元作为世界上三极货币(美元、欧元、日元)之一,其汇率走势对亚洲(包括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都具有重要影响。 一、日元贬值的主要原因 (一)日本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是日元贬值的根本原因 自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经济便一直不景气,多届政府对此都无能为力。1999年下半年至2000年上半年经济曾出现了短暂而微弱的复苏迹象,随即又再度滑坡,2000年三、四季度增长为-0.6%和-1.4%,2001年经济仍持续下滑,全年经济增  相似文献   

15.
日本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PLan)的提出渊源于美国。1993年9月,美国政府公布了“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NII)。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犹如一股巨大的旋风,迅速在日本登陆。日本是相继美国之后,兴建信息高速公路行动最早的国家。日本以美国的计划为蓝本,决心用22午时间(即到2015年),总投资相当于英法海底隧道总投资的25倍(约45万亿日元),建成世界第一流信息大国。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纷纷加强对汇率的关注程度。受多种原因的影响,日元汇率自2000年至今仍处于不断波动之中。大体而言,日元汇率的变动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年至2002年),自2000年日元汇率受国内经济的影响,虽然间或出现局部反弹,但总体呈现贬值趋势;第二阶段(2003年至2004年),随着美元强势货币政策的弱化,日元汇率进入升值阶段;第三阶段(2005年至今),自2005年以来受世界对美国的货币政策预期及美国经济状况的好转的影响,日元汇率结束升值态势呈现贬值趋势,进入2006年日元汇率仍呈下降趋势。本文将分析三个…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陷入财政金融政策困境。由于预算税收急剧恶化,景气对策愈来愈依赖公债发行,日本的国家和地方公债已达668万亿日元,相当于1.3倍日本的GDP。日本目前是西方七国中财政状况最糟糕的国家。为实现财政重建和经济复苏,日本政府出台一系列相关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8.
自从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签定战爭賠償協定以来,現在已經进入第七个行动年了——在这几年間,两国之間的關系有了显著的发展。1958年4月至1954年3月底,日本按照協定的条款,以实物和服务付給印度尼西亚的賠償,已超过402亿8千万日元(等于1亿零8百8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9.
从2002年4月1日起,日本的存款保险制度出现了重大改革,存款偿付制度(depositpayoff)被解禁,付诸实施。这意味着,从今以后金融机构破产倒闭时,储户的存款将不会象以前那样受到全额保护。具体来说分为两步实施:第一步,从4月1日起,银行一旦倒闭的话,原存款保险对象的定期存款、定期积金、储蓄存款、有契约的信托金融债券,以及存款保险对象以外的外币存款、让渡性存款、无契约的信托金融债券,总计1000万日元  相似文献   

20.
翻开战后日美货币史,仿佛是一部日元兑美元的升值史。二战之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日本于1949确立了1美元=360日元的单一汇率,这一汇率在当时就是一个带有相当“升值”性质的汇率。可日本竞然实行了20多年,直到1971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为了应付美元危机,不得不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用美元兑换黄金,并对进口商品增加10%的附加税,即著名的“尼克松冲击。”在美国的压力下,1971年12月日本被迫宣布日元升值为1美元兑换308日元。1973年2月,新的美元危机又迫使美国和日本放弃了固定汇率制,日元对美元汇价突破了300日元,从此开始了美元大幅度的贬值,日元大幅度升值的进程。(祥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